分析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分析

2020-03-26 18:19孙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脑膜瘤检出率资料

孙婷

(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脑膜瘤主要发病位于脑膜中的内皮细胞组织,包括蛛网膜颗粒以及绒毛位置等。脑室内的脑膜瘤往往发病后会引起严重的头疼、头晕等症状,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的诊断工作以及诊断的准确性非常有必要[1-2]。本次研究主要对比传统ct诊断方式与MRI核磁共振技术在诊断脑室内脑膜瘤方面的效果,具体的数据资料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56名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出现头疼、头晕症状,视力障碍患者共计24名,精神障碍患者共计2名,癫痫患者1名。所有患者通过术前的诊断发现脑室内存在肿瘤现象,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后为脑膜瘤。对照组患者28名,男性15名,女性13名;年龄为45-78岁之间,平均(62.3±5.2)岁。观察组患者28名,男性14名,女性14名;年龄为38-79岁之间,平均(61.5±5.5)岁。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实施CT诊断方式。观察组则实施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普通扫描及增强扫描,仪器为飞利浦 Ingenia 3.0T,包括项目TE12ms,T1WI矢状面等,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于横轴位添加T1WI扫描方式。

所有患者扫描完成后均需要将图像进行分析,通过三名专家匿名审核方式,对图像进行审核,包括肿瘤发病位置、是否病变等进行确认,最后与实际的状况进行比对。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检出率情况,包括大脑凸面、大脑镰、乙状窦及蝶骨嵴四个部分的脑膜瘤检出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收集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进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核磁共振诊断技术后,整体的诊断检出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检出率分析

3 讨论

脑膜瘤在当前作为脑外肿瘤的一种,生长较为缓慢,质地较硬,但是边缘比较光滑,多数的脑膜瘤均属于良性,在颅内肿瘤的发病率小于胶质瘤。同时脑膜瘤一般都是单发性,极少数为多发性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良性的脑膜瘤,往往也会对脑灰质产生一定的压力,时间过长后会引起大脑的实质性缺血现象,引起水肿,最终造成患者死亡。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可以根据骨质增厚的状况来判断脑膜瘤情况,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传统CT诊断与实际的MRI诊断方式之间的差别,通过分析来看,MRI核磁共振诊断方式能够有效的将患者肿瘤及脑膜的结构呈现出来,清晰的判断承受的压力情况。相比于常规对照组的诊断方式来说,观察组诊断方式相比常规CT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帮助专家更好的分析和确诊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此综合上文所述,未来针对脑室内脑膜瘤患者来说早期的诊断方法可以通过核磁共振MRI形式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提升诊断效果,增强脑膜瘤的治愈率,未来具有一定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脑膜瘤检出率资料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脑膜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