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压疮管理对降低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2020-03-26 18:19赵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风险压疮科室

赵君

(北京市健宫医院,北京)

0 引言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坏死和溃烂。发生的原因有局部组织持续受压、理化因素刺激和机体营养不良,常见于昏迷、瘫痪、年老体弱、水肿、石膏固定、大小便失禁等患者。对压疮高风险患者实施压疮管理,建立压疮预防正确思路,认识压疮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压疮预防中管理是关键,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对压疮高风险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有效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现将结果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Braden≤18分压疮高风险患者762例作为观察组,男399例,女363例,年龄58-91岁,平均77.2岁。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Braden≤18分的压疮高危患者688例作为对照组,男419例,女269例,年龄61~86岁,平均74.9岁。观察两组院内压疮发生的数量,分析发生的原因,对比两组的院内压疮发生率,两组性别和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2 方法

1.2.1 压疮风险评估工具使用Braden评估量表,评估因素包括:感知、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患者入院、转科、手术后均要进行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8分为存在压疮风险,需填写压疮报告单,24小时上报压疮管理小组,评分15-18分每周评估一次,评分13-14分,每周评估两次,评分10-12分,每日评估一次,评分≤9分,每班评估一次,制定压疮预防护理计划,确认危险因素,找出危险部位,针对危险因素和部位制定护理措施,进行保护,正确的护理干预和预防性措施是预防压疮的关键[2]。

1.2.2 护理部组织组建压疮管理团队,成立压疮管理小组,实现压疮预防三级管理,压疮小组成员由各科室护理骨干组成,经培训后参与本科室压疮质量管理,参与院内的压疮护理流程制定,制定了《压疮风险管理制度》《压疮评估及报告制度》《压疮管理小组工作制度》《压疮会诊制度》,负责培训科室护理人员准确评估、上报本科室Braden评分≤18分高风险患者的信息,监督检查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疑难病例的会诊及院内压疮异常事件的原因分析、汇总。

1.2.3 压疮小组分析对照组院内压疮发生原因为护士缺乏压疮预防知识,对压疮风险评估不准确,评估压疮高风险未采取护理措施或措施不一致制约了压疮预防的结果,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不到位,压疮预防工具使用不当,疾病因素导致等。小组针对压疮发生的原因和患者特点在访视患者时制定护理措施:每2小时更换体位,翻身避免托、拉、拽,观察患者皮肤及床单,如有潮湿及时处理。注意每班床头交接,使用气垫床、减压垫、敷料等对骨突出等重点部位采取保护措施,关注器械压伤部位如袖带、气管插管等,坐位及半卧位体位不能超过1小时,侧卧位时角度为30°,以转移接触压力,降低压疮发生风险,重点关注手术患者、急诊患者及危重患者的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1.2.4 压疮管理小组收到科室上报的科室高风险患者信息后,对患者进行访视,对患者全身状况结合其各个指标因素进行综合评估[3],包括营养状况、感觉、压力、血管活性药物、基础疾病及阳性指标等,给予科室压疮预防护理意见及建议,指导护士实施预防措施,小组成员每周对压疮预防措施及护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回访。

1.2.5 培训

组织压疮管理组人员参加国家级及市级压疮护理培训学习。院内定期举行知识讲座及病例讨论,培训内容为:压疮高危因素的评估以及实施压疮护理干预措施的指导;各期压疮的体征、判定方法、护理措施、敷料选择及使用方法,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等各因素进行评估[4],科室护士长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设立压疮护理工作坊,传授新的压疮预防护理技术,提高护理人员的动手能力,分析、讲解个案护理体会,分享护理经验,提高护士压疮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水平。

1.2.6 编辑制作《压疮管理手册》,将压疮风险管理制度、压疮的诊疗和护理规范、压疮各期对照、压疮评估及护理措施、护理流程等内容收录其中,规范压疮护理流程,印刷后分发到临床各科室,便于护理人员查阅,加强专业护理水平[5-7]。

1.2.7 完善信息化系统中的相关护理评估内容,患者入院、转科、手术后护士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存在压疮高风险的患者,系统会自动生成护理措施,患者信息会同步发送至主管医生工作界面,护理人员在病历及患者床头放置压疮高风险警示标识,用以提示医护人员督促、检查、实施预防措施,小组制订宣传彩页发放给患者及家属,移动护理车及病室内播放压疮预防知识的影像资料,使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压疮预防工作,增强防范效果[8-9]。

2 汇总

护理管理委员会根据医政信息管理平台上报的信息及会诊单信息进行汇总,对压疮管理工作及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小组工作、科室护理工作的考核依据,数据汇总结果、院内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在每月护理例会上进行汇报。

3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观察组院内压疮发生5例,压疮发生率为6.5‰;对照组院内压疮发生11例,压疮发生率为15.9‰工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比较

4 讨论

确认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和部位制定护理措施,正确的护理干预和预防性措施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压疮预防护理实施三级管理,成立压疮管理小组,分析对照组院内压疮发生的原因,了解压疮的成因、结果,改进压疮护理措施,制定压疮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对压疮高风险患者的评估、干预、护理过程进行管理,及时、准确的实施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压疮高风险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显示,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压疮高风险患者实施压疮管理可有效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10],提高了护士对压疮高风险的患者的风险评估能力和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高风险压疮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