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

2020-03-27 12:17郭梦蝶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

郭梦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要在多种价值判断中不断进行选择,如何在大学阶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是现阶段的大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从修身、励志、处世、服务四个方面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们的人文素养缺失问题,从是否有道德、是否有理想、是否有文化、是否有人文关怀之心、是否有语文修养等方面评价大学生身上是否具备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素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045-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我国政府也早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里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素质教育。然而,长期以来受到实用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素质教育的倾向。在高等院校,这种强化专业技术教育、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尤为突出。大学阶段是人生历程的黄金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两大核心任务。但现在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呈现出技术化、工具化的倾向,忽视学生人格发展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必然会导致学生在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审美品位、心理調适等各方面的缺失,直接表现为精神空虚、情绪消极、生活盲目无序、缺乏爱心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分别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目前,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的重点主要放在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事方面,对于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却经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这两个支柱,有可能在强调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事的过程中被逐渐淡化。学会共处是指人们需要得到周围环境的支持和帮助,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做人是指建构符合道德的价值体系,并承担个人的社会责任,热爱生命并感激生活的给予。在大学里,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会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与有着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学相处,如何在不同的众多因素中,学会心胸更加开阔,以包容的心态去观察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文化及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也能试着理解他人的想法,这是大学生活里的必修课。

一、学会修身与养性

修身包括:崇德,知行和修养。

1.崇德

在应届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上,很多企业在最初的选人标准上看重的是一个学生的“品德”。绝大多数的企业对品德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尤其是注重自身企业文化的公司,选人先看“品德”高于一个人的“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大学生成才”就是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成。那些在大学里认为只要考试及格,顺利拿到毕业证就可以了的学生,觉得道德是一个很不实际的事情,认为:只要不违法乱纪,道德与我有何关系?其实,成才与道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生成才教育重要,道德教育同样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少年才华超群,有的中年展露才华,有的大器晚成。为什么有的人才华横溢,有的人碌碌无为?就是因为道德的内在动力作用有所不同。

2.知行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争论着“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知与行究竟熟难熟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作为现代的大学生,应该将知与行和谐统一起来。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应当厚积薄发,戒骄戒躁,并且在实践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追求创新,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3.修养

修养指修身养性,指一个人在思想、道德、学识、技术、待人处世等方面,自觉进行学习、磨炼、涵养和陶冶,以及努力所获得的某种能力和素质。修养还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文化艺术修养、行为语言修养、个性品格修养。大学生要提高自我修养,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争取一步步达到较高的水平和境界。

二、学会励志与自律

在大学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如何成功”。想要成功,想要出人头地,是莘莘学子十几年不懈努力的目标。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毕业在即,为了给就业铺路,上海某高校学生们组团去整形。”大学生们私底下叹气称工作不好找,有些学生把自己“糟糕的处境”归咎于长得不漂亮,因此才有了整形的想法。心理学家称:部分大学生有这样的想法确实存在很大的社会因素,但是在没有了解企业需求的情况下就盲目包装自己外表的这种行为,是因为大学生的内心缺乏自信,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在大学生的培养上,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正确引导,没能让他们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

近年来,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一股跟风热潮。曾经在大学生中做过一项有关婚姻与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结果有近六成的女大学生表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几乎一致,认为这样可以少奋斗很多年,是快速通往幸福生活的一条捷径。东莞某职业高校针对大学生做过一项有关“入党动机”的问卷调查,并据调查结果总结出该校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几种类型:纯洁端正型,占问卷总数的19.02%;基本端正型,占61.32%;个人功利型,占7.05%;随从大众型,占12.16%。大学生这种跟风现象归结起来是“信仰危机”和“拜金主义”盛行导致。大学生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大学阶段,学校应该努力塑造学生的正确信仰,学生自身也应该自律。

三、学会为人与处事

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BBS里发现,在“寝室关系”处理方面,“90后”趋向两个极端,一类是从小读寄宿学校,处理寝室关系驾轻就熟;另一类是刚开始集体生活,寝室关系被称为“恐惧指数最高”。前者被称为“水派”,意曰如鱼得水;后者被称为“火派”,寓意不可接近备受煎熬。大一新生出现的这种人际困惑,心理学上称为“适应性障碍”,这种情况在大学生心理障碍中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发生的。进入大学后,同一个宿舍的学生来自大江南北,生活习惯不大一样,平时生活有些矛盾在所难免,这时候“宽容”就显得极为重要。理智和宽容应该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为人处事上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包容和接纳别人的缺点。

四、学会奉献与服务

一项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六成的受访学生曾参加过志愿者服务活动,并对志愿者服务普遍怀有参与的热情。但目前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有些同学认为大学生拥有热情及冒险精神,还有些同学认为大学生缺少锻炼,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退缩,无法坚持到底。其实,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内涵认识还不够深入,只有少数同学认为“志愿者服务就应该是无偿的”。学校应该多开展有关志愿者服务的活动,锻炼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结语

以上列举的四个话题是紧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使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培养健全美好的人格、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石令名.人文素养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李忠吉.人文素养普及读本[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邹渝,刘明华.大学生人文与科学素质教育读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