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2020-03-27 12:17刘依依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刘依依

摘要:鲁迅关注儿童、了解儿童,其塑造的儿童形象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与农民、知识分子的形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具有儿童的固有天性,他们勤劳淳朴、热情和善、热爱自然,同时也受到成人世界的巨大影响,压制了一部分天性,改变了原始的世界观,这些儿童形象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悲剧色彩。

关键词:鲁迅小说 儿童形象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125-02

鲁迅小说作品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那就是儿童。中学教材中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出鲁迅提出的“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的基本命题和对“救救孩子”的彷徨和怀疑。

一、儿童的固有天性

儿童天性主要表现在鲁迅的散文作品中,小说中也有涉及。鲁迅以充满诗意的笔调塑造出儿童天真纯朴、热情勇敢的形象特征。这类儿童形象反映了孩子最原始、最单纯的世界观,富有童真童趣。

1.对大自然的热爱

《故乡》中“我”早在闰土没有来之前,因为听说过他是能装弥捉小鸟雀的,所以日日盼望闰土的到来。“我”也对闰土所说的捕鸟、捡贝壳、管西瓜等新鲜事非常感兴趣,以至于“我”在二十余年后仍能在脑中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少年闰土在海边的沙地用力地刺一匹猹。“我”在文中發出了这样的感慨:“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不仅表现出年少的“我”对自己的这种整天生活在高墙深院里、眼界狭窄生活的不满,也深刻体现了我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广泛地接触大自然的迫切心情,十分具象地反映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

《社戏》里的“我”终于有机会到一个叫作平桥村的、离海边不远的小村庄中住上几天,在这里“我”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做成诱饵去钓虾,或者是去放牛。鲁迅先生通过对这些属于孩童时代行为的生动描述,反映出儿童热爱自然的天性。

2.淳朴勤劳的品质

在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早早担当起家庭责任。《祝福》里祥林嫂的儿子阿毛,就是坐在门槛上剥豆时被狼叼走的。抛开他的悲剧命运不谈,阿毛的确是一个很听话并且勤劳质朴的孩子。《故乡》中的闰土也有同样的品质,文中对他的形象做了详细描写:“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鲁迅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健康勤劳的少年闰土的形象。那是“我”心中“美丽的故乡”的象征,也是作者理想中完美事物的承载者。

3.热情和善的心灵

《社戏》中阿发、双喜等一班农家少年热情善良,对待会读“秩秩斯干”的“我”亲如一家人。他们伴我游戏,每日一起钓来的虾都是归“我”吃的,在大人面前打了包票带因没能去看社戏而沮丧的“我”去赵庄,偷来罗汉豆煮熟了众人分吃。“我”对于那夜似的好豆和那夜似的好戏如此怀念,并不是因为社戏和罗汉豆本身,而是难忘他与农家少年们的友谊。

同样,《故乡》里的少年闰土对待“迅哥儿”、水生对待宏儿也是热情友善的。少年闰土在回家后还托自己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水生在离开之前也没有忘记邀请宏儿去他家里玩。从这样简单而充满童趣的小事中,鲁迅先生刻画出儿童热情真诚、善良朴素的形象特征。

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中的正面儿童形象勤劳勇敢、乐观向上,有着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纯洁善良的内心。这些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寄托着鲁迅浓厚的乡情,另一方面也衬托出这些儿童被成人世界所影响的悲剧色彩。

二、成人世界对儿童的影响

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对儿童形象的塑造,在表现出儿童固有天性的同时,也着力反映成人世界对于儿童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会改变儿童原始的世界观,压制儿童的天性;或是间接、直接地使人物走向悲剧结局。

1.冷漠麻木的围观者

《孔乙己》中的“我”自从十二岁起就在镇口的咸亨酒店当伙计,整天要看掌柜和客人的脸色。但是,在孔乙己受到众人羞辱的时候,还是可以跟着笑几声的,并且认为店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和“我”说话时,“我”也会跟客人一样感到好笑和不耐烦。作为孩童形象的“我”,冷眼旁观着孔乙己的痛苦和潦倒,把它当成生活的调剂品,折射出孩童世界逐渐和成人世界趋同,没有生机、庸俗冷漠。

《狂人日记》里围观身为狂人的“我”的不光有赵贵翁等成人,还有一伙小孩子,让狂人觉得他们似乎怕他,似乎想害他,得出了“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的结论。这也是作者对于儿童受成人世界影响成为麻木围观者的悲叹。

2.冷酷势利的嘲讽者

《孔乙己》里的孔乙己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和客人或是掌柜聊天,只能对着孩子说话。小伙计连侍候人的机会都没有,算是整个酒店最底层的,但他的地位还是比孔乙己高,因此也“懒懒的答他”,想着“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我”用势利的眼光看着孔乙己的穷困窘迫,丝毫没有同情心地同店里的客人一起附和着讥笑他悲剧的命运。

3.封建毒害的受害者

《药》中身患重病的华小栓走向死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的封建愚昧。他们被刽子手愚弄,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救治十世单传的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使小栓得到正规治疗,成为了被封建毒害的牺牲品。

而《风波》里的六斤丫头,原先可以“摇着双丫角”地跑来跑去,在文章的最后却和她的祖母一样裹上小脚,“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裹小脚这一封建时代的陋俗,使六斤被扭曲的审美取向所限制,严重影响了足部的正常发育,妨碍了她的一举一动,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鲁迅小说,刻画了儿童具有的固有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天真纯朴和善良勤劳,更深刻地描绘出深受成人世界影响的儿童形象的扭曲。在人性的丑陋之外,鲁迅先生通过塑造不同的儿童形象,发现儿童的优点,强调“救救孩子”的重要性,也是在表达他对幼者的爱。他相信儿童是新生与未来的希望,希望儿童可以成为“真正的儿童”,成为“真正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梅.谈中学语文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49-51.

[2]林惠玲.浅谈拯救孩子:从孩童形象看鲁迅的立人思想[J]. 语文学刊,2012(24):51-52.

[3]黎保荣.怀疑与拯救的张力:论鲁迅小说中的“孩子”形象[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8-92.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