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师范生人格培养

2020-03-27 12:17屈凤杰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格立德树人

屈凤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上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教育大家,孔子是美育、智育、德育等教育形式全面发展的先驱者,其倡导追求、塑造理想人格。弘扬孔子教育思想,不仅是立德树人教育精神的习承,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使新时代教育更具科学性。通过探析孔子立德树人思想,落实高校师范生人格培养目标,以期助推高校人才培育活动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师范生 人格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161-02

孔子立德树人思想背景下,教育高校师范生人格培养具有如下价值:其一,习承先辈教育思想,在中华民族精神给养下助力师范生塑造健全人格;其二,引领高校师范生全面发展,将创新进取、质疑反思、学习探究、自信自强、仁爱民主等视为其人格构成要素,使师范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贯彻立德树人;其三,增强高校教育能力,为高校探析育人新路径指明方向,助其优化调配师范生教育资源,使高校教育活动更为科学可行。基于此,为助推高校育人活动良性发展,探析孔子立德树人思想及师范生人格培养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孔子立德树人思想

1.美育

自先秦时期开始,美育思想就是贤人志士人格培育重要构成元素,孔子美育思想直接影响我国古代美育及人格培育发展。《论语》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引人们在学诗、学礼基础上学习乐理,在诗论、礼论、乐论前提下体悟山水之情、人性之美、人生之乐,寄情山水唤醒诗歌情感,以礼教化塑造德育情操,以乐化人升华思想观念,经美育落实教化人心目标。这就需要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情感丰富,对美有深刻见解,能将美育思想渗透在今后教书育人工作中,使美育理念得以傳承发展。

2.德育

《论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的一段对话,子路问孔子如何成为“完人”,孔子表示集智慧、克制、勇敢、才艺、礼乐于一身就算“完人”,而后孔子表示现在的“完人”无需如此,能用义要求自己获取财利,在危难之际能够奉献生命,在窘困境地不忘平日诺言,亦可成为完美之人。说明孔子极为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人要甘于奉献、诚实守信、深明大义,不为钱财所动,不畏艰难险阻。教师职业是神圣的,与财利从来没有关联,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师范生需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用孔子“完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师范生在德育加持下塑造健全人格[1]。

3.智育

孔子弟子众多,教授其诗书礼乐。纵观孔子教育历程发现,其重视智育,注重引导学子探索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孔子指出,人们应见贤思齐,通过自省反思明晰自身与贤德的差距,能够择善从之,借鉴他人长处同时弥补短处,在学习中取其精华、博采众长,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有方法地进行取舍,确保知识得以为己所用。孔子指出:“记问之学,不足为人之师”,即善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不可死记硬背,通过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孔子引导弟子学而时习,在学习进程中应不断加以巩固,在“温故”基础上“知新”。孔子还较为重视应用知识,认为在学习知识进程中需不断展开实践活动,同时重视知识汲取与应用导向,否则将出现“诵读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便于四方,不能专对”消极现象,需做到学以致用,继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高校师范生亦需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科学学习、有效学习,在良性学习观加持下培育自身人格,通过学习使人格更为丰盈。

4.体育

孔子施教囊括“六艺”,其中射、御就是体育。孔子善于狩猎、登山、游泳等体育运动,主张文武之道,在体育运动中磨炼品格,通过运动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奋勇争先,使人格更为健全。体育在新时代高校师范生人格培育中被忽视,这将影响师范生人格的养成。为此,需在孔子立德树人思想指引下引领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塑造健全人格,争做全面发展的人才。

5.劳育

孔子认为业精于勤,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修德正己。孔子强调发挥“表率”作用,认为“先之劳之”是问政正解,其中“劳”不仅是劳动,还囊括示范、指导、号召等内涵。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关注底层劳动者,主张与基层百姓打成一片,其中劳动就是重要纽带,拉近学者、管理者与百姓的距离,渗透一视同仁理念。在培育高校师范生人格时,教师亦需发挥表率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通过劳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落实人格培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2]。

二、高校师范生人格培育方略

孔子作为教育大家,率先提出立德树人思想,主张通过美育、德育、智育、体育及劳育培育优秀人才,与新时代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相契合。为此,高校需在孔子立德树人思想指引下做好师范生人格培育工作,在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指引下妥善开展教改工作,使高校师范生人格培育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1.制定人格培育目标,打造生本化教学指导方案

首先,高校需了解师范生性格特点,找准其人格全面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以此为由设定教育目标,使人格培育活动有的放矢,为整合教育资源,打造生本化、可行性教育方案奠定基础;其次,优化教学内容,调整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健康心理教学内容占比,通过理论知识讲解落实智育目标,在实践技能培育进程中使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得以提升,能够肩负新时代育人重任,同时渗透劳育、体育思想,在健康心理教育指导下助其更加自信、乐观、抗挫,使学生人格更为健全;最后,根据师范生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指导目标,确保人格培育计划富有灵动性、发展性,达到因材施教目的[3]。

2.创新师范生人格培养方法,践行孔子立德树人思想

在习承孔子人格培养精神基础上,需整合新时代教育方法予以创新,通过创新赋予立德树人时代属性,使教育思想得以与时俱进。例如,高校可采用“校政企”合作育人方法,在解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等国家颁布教育指导举措基础上,找准师范生人格培育立足点。为师范生争取顶岗实训良机,在教育机构磨砺品行,在教师工作岗位上见贤思齐、反思自省,明晰自身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通过实践不断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师范生人格更为完善。高校需关注师范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找到其人格培育薄弱环节,如有些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无法直面困难,缺乏自信心、表现力,为此,高校可搭建实训平台,通过情景模拟、项目布设、任务指导,助力师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难题,在实践中树立自信,增强表现力,妥善输出知识及能力,勇于挑战困难,能够直面失败,使学生人格更加健全。

3.完善师范生人格培育体系

首先,高校需加大孔子立德树人精神研究力度,确保该精神与本校师范生人格培育需求相契合;其次,高校需强化教师团队核心素养,确保其深入理解孔子立德树人精神,从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管理等角度出发予以渗透,多维度培育学生人格;最后,高校需开展教研工作,从“孔子教育思想与师范生人格养成内在关联”“教学创新中孔子教育思想渗透思路”等角度出发,不断优化高校师范生人格培养体系[4]。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使高校师范生人格培养质量得以提高,高校需制定人格培育目标,打造生本化教学指导方案,创新师范生人格培养方法,践行孔子立德树人思想,完善师范生人格培育体系,在孔子立德树人精神指引下落实师范生健全人格培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任,方泽强.河西学院师范生从教信念实证研究:基于从教信念的四维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4):66.

[2]薛仕伟.高校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3]刘利文.立德树人做温暖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27):15-17.

[4]刘建清.匠心落实立德树人灵性培养健全人格研究[J].成才之路,2019(1):16.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人格立德树人
以鸟喻人
人格测验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成年后还能人格再造吗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