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凝聚未来
——北京万泉河畅春新园段空间设计

2020-03-30 03:13计珂然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100144
安徽建筑 2020年2期
关键词:步道滨水景观

计珂然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144)

万泉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侧,全长8.5km,发源于北京海淀玉泉山,部分水源由京密引水渠引入,万泉河中途流经海淀公园、稻香园、芙蓉里、圆明园等名胜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因历史上容纳众多的清澈泉水而得名,从2000年开始,京密引水渠几乎不再给水。万泉河现有的河道建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功能是汛期泄洪和风景观赏。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联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启动“北京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大赛2018”,设计用地的具体位置在海淀区海淀镇万泉河两侧,东至北京大学,西至万泉河路,南至海淀体育中心,北至颐和园路。该地块用地性质为公园绿地(G1)。地块被万泉河分成两部分,规划用地面积约91259.94m2,需统一考虑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此段万泉河沿线两侧大部分为居民区,隔万泉河路西侧有麦德龙超市。范围内万泉河两侧道路为车行路,周边道路狭窄。西侧有“西苑医院”公交站。现有的资源如何更为有效的利用,地域文化的特色如何挖掘并传承,与海淀区的发展规划如何做好关联,是海淀区万泉河畅春新园段空间设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图1 设计地块区位分析

1 基于现状,追求高效空间,营造滨水活力带

项目地块所在地在历史中是“三山五园”中畅春园的所在地,然而今天我们已经几乎找寻不到其往日的辉煌。地域的历史文化缺失是设计的首要问题。同时场地内万泉河从中间穿过,将项目地块分为两个部分,从空间产生严重的割裂,游人无法跨越万泉河,影响交通流线的完整性。同时,场地内的现有建筑亟待修葺,乱停车问题严重。

设计师尊重场地现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尽量充分利用现状的建筑及设施,降低施工建造成本。将场地空间划分为车行道空间、河道空间、公共空间、公园空间四种模块,依托现状进行模块组合,形成地块北段、中段、南段三种不同体验的空间模式,分别适宜和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种类的行为活动。北段为适合儿童或老年人活动的静谧空间,中段为适宜老年人下棋、交谈的空间,南段为适合群体活动的活力空间。

图2 景观分区

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功能,将方案基地内的植物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植物搭配,起着不同的植物观赏以及使用作用,并且配合四季有不同的色彩搭配以及不同的远近景观效果搭配。Ⅰ分区以乔木和草坪为主,配以金银木、女贞、绿萝等,Ⅱ分区以乔木和藤木为主,主要植被为玉兰和常春藤,其中常春藤谐音为“畅春”,对该片区的历史记忆唤醒产生积极的作用。Ⅲ分区在藤木和乔木的基础上,搭配观叶类植物。Ⅳ分区中藤木、乔木和灌木搭配,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景观体验。

契合区域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依据上位规划要求与基地周边发展机遇,把握基地核心价值与资源,在充分考虑万泉河周边滨水空间、畅春园休憩空间等现状条件的发展基础上,重点挖掘万泉河周边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等价值,提出万泉河周边滨水空间未来发展的定位为滨水休闲带状公园。

2 挖掘历史,突出文化特色,凝聚新畅春记忆

本设计方案全面契合区域发展需要,在考虑地块现状的基础上,充分研究万泉河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畅春园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休闲带状公园,并且与现状的畅春新园体育公园相融合。

设计片区最北端现状有一地铁风亭,本方案对风亭的北立面的外侧加装一层钢结构支架,在不影响风亭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北立面进行美化。充分利用体积优势,打造该片区优美的入口印象,并将设计片区定义为畅春新园带状公园。

设计中重点对地块的西南部分进行改造,通过假山水池、亭台廊桥等元素重新唤醒人们对古代畅春园的记忆,并在室内展馆中引入VR等前沿技术,让人们可以重温经典,亲身体验历史的岁月中。其次,针对万泉河的沿河滨水空间进行设计,规划一条红色金属步道。在颜色上红色明快鲜亮,使人们心情舒畅;在材质上,金属独有的质感,提升街道品质,并且不易损坏,易于管理;在功能上,满足使用者的休憩坐卧需求。红色的金属步道内装有灯箱,到了晚间可以透过其侧面的大小各异的孔洞进行照明,增加夜晚步道的体验趣味。金属在为行人提供坐卧功能的同时,又是步道的照明设施,综合利用有限的空间。红色的金属步道为原本呆板消极的空间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与周围景观的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极大的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享受度。在每段红色金属步道的起始段都有较宽大的梯台,即方便行人走上步道,也是一个趣味丰富的儿童游乐场。步道上设有沙池可以满足儿童的乐趣。

图3 红色步道效果图

整个方案呼应周边环境,既有遵循历史的部分,又有结合现代科技的部分。关注人的活动和使用需求,对不同人群的活动都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场所。通过交通流线梳理,规划设计一座石桥,联系万泉河西侧场地和东侧公园,形成了与万泉河滨水空间的良性互动。

新增建筑面积2115m2,新增建筑以长廊亭子为主和普通单体建筑,层数均为一层。廊亭高度5m,单体建筑高度为3m。景观设施项目包括一条长约427m的玻璃钢步道和植物栽种。桥梁项目是在万泉河上修建一座石桥,便于行人通行。

图4 设计方案平面图

方案着重营造有特色、差异化的滨水空间特色。充分结合区域滨水岸线和现状景观,对滨水开敞空间节点、路径进行规划控制。综合考虑周边地区的空间尺度,引导空间宜人、生态和谐、文化传承的整体风貌。构建滨河公共空间体系,并规划完善的慢行系统,注重滨水绿地与慢行系统的衔接,为步行、自行车等创造良好的公共空间系统。

图5 功能分区解读(左)及长廊局部鸟瞰图(右)

3 小结

设计方案极大的提升地区活力,针对万泉河周边地区现实情况,结合优秀案例的经验和现状项目条件,从实施操作角度提出多样化盘活现状空间的路径与实施方案,探索存量更新与增量建设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对片区在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再设计。在景观方面,保留现有古树,增加植被种类,丰富绿化用地景观效果,见缝插针地加入口袋绿地。在公共设施方面,总体以提高公共空间使用效率为主进行改造。在街区道路方面,打造“绿色廊道”以增加交流空间。在路线方面,将河道的东西有机相连,打破河道壁垒,盘活整个地块的公共空间。在建筑方面,营建符合原有畅春园时期文化基因的长廊等建筑,采用历史记忆中的红砖、青砖、灰瓦,形成强烈视觉冲击的视觉符号,可以作为当地居民历史情感的表达,帮助人们来解读曾经历史的辉煌。

历史街区空间的更新设计需要推陈出新,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联系周边城市肌理与氛围,形成新的活力空间,给居民带来更高效的空间使用体验。

猜你喜欢
步道滨水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