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年部分禽场生物安全调查

2020-03-30 08:34杨泽林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无害化禽流感疫病

杨泽林 , 刘 博 , 黄 诚 , 曹 芸 , 蔺 露 , 曾 政

(1.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重庆 渝北 401120 ; 2.重庆市长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重庆 长寿 401220)

为了解本市不同规模禽场生物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养殖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科学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养禽业健康发展,2019年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了重庆市部分规模禽场生物安全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从长寿、奉节、秀山、铜梁、合川、江津、璧山、大足、涪陵、江津、开州、梁平、南川、荣昌、潼南、万州、巫山、武隆、云阳、忠县共20个区县随机选取86个场点开展调查。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采取3个步骤进行,一是按照各地家禽存栏量的不同,随机选取2 000~9 999羽的小型场16个、10 000~99 999羽的中型场55个、100 000~700 000羽大型场15个;二是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式开展调查,问卷调查涉及四大类共37个项目;三是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分析。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 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

2 调查结果

通过收集调查问卷,分别从禽场建设与布局、引种情况、日常管理、免疫监测4个维度进行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养禽场的风险隐患明显。

2.1 禽场建设与布局 抽检的86个禽场,有30家企业未获得防疫合格证,未获得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养殖场选址、建设、布局等不能达到动物防疫的要求等。在建设与布局方面,未安装水帘、未严格设置净道和污道、无围墙和无害化处理设施4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小型场中有81.25%都未安装水帘,75%的小型场未设置严格的净道和污道,未安装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62.50%的小型场未安装自动给料装备;中型场建设情况优于小型场,有34.55%中型场未安装水帘,30.90%中型场无围墙,29.09%中型场未严格设置净道和污道,18.18%中型场未安装无害化处置设施设备;大型场的建设布局总体要优于中、小型场,调查的15个大型场均有围墙、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消毒池,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仅有20%的大型场未严格设置净道和污道、13.33%的大型场未安装自动给料装置,有6.67%的大型场未安装水帘,见表1。

2.2 引种情况 从86个养禽场的引种数量来看,调查家禽场有51%以上的种源主要从四川、河北、北京、广东、贵州、湖北、广西等省引入。调查的86个场点,有60.64%的养殖场对引入家禽不进行实验室检测,有46.67%的养殖场对引入家禽不进行隔离。对于引种隔离来说,小型场风险最高,未建设有引种隔离和发病家禽隔离场所场群占比100%,其次为中型场(40.00%)和大型场(20.00%),见表2。

表2 禽场引种方面潜在风险及场点占比 (%)

2.3 日常管理

2.3.1 人员管理 调查的86个养禽场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外来/返场人员入场不洗澡、养殖场无专职兽医2个方面。参与调查业主对外来/返场人员入场带入疫病风险均有一定的认识,但重视程度不一样,采取的措施不同。就外来/返场人员未经严格消毒入场带来的疫病风险来说,散户和中、小型场高于大型规模场,见表3。

表3 人员管理方面潜在风险及场点占比 (%)

2.3.2 消毒 不同养殖规模的场点均存在消毒不到位的情况,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养殖场不对饲料/药品等进场物资进行消毒;二是养殖场不对水线进行消毒;三是不对生产区车辆进行消毒,见表4。

表4 消毒方面潜在风险及场点占比 (%)

2.3.3 野生动物防控方面 在野生动物防控方面,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养禽场未采取防鸟措施。就养殖场未采取防鸟措施来看,小型场风险最高,无防鸟措施的占比为81.25%,其次是中型场(31.40%)和大型场(20.00%)。此外,灭蝇、灭蚊、灭鼠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见表5。

表5 野生动物防控方面潜在风险及场点占比 (%)

2.3.4 无害化处理 在无害化处理方面,不同类型养禽场均不同程度存在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场内对病死鸡进行解剖、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运出场2个方面,见表6。

表6 无害化处理方面潜在风险及场点占比 (%)

2.4 免疫监测情况 调查的所有禽场均免疫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采用政府招标采购的疫苗场点占81.40%,执行“先打后补”政策的场仅有26个,占调查总数的30.23%。养殖场未建有实验室的占调查总数的77.90%,疫控系统抽检2次以上的场占82.56%。在免疫监测方面,中、小型场风险最高。以H5亚型禽流感场群不合格来看,18.75%小型场和14.55%中型场存在禽流感免疫抗体不达标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禽流感的免疫和监测,见表7。

表7 免疫监测方面潜在风险及场点占比 (%)

3 讨论

3.1 不同养殖规模的禽场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有所差别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型禽场的人员、饲料、药品、车辆的管理、引种等因素可能成为导致疫情发生的主要隐患。相对于中小型场来说,大型禽场尤其是种禽场作为“源头”,更利于疫病的传播和控制,本市超过一半的禽苗从外省购入。购入禽苗质量直接决定了禽群的健康状态,选择从通过农业农村部净化评估的种禽场引种应该是一种有效的疫病控制方式[1]。中型禽场在引种方面、配备必要专职兽医、人员进入生产区的控制、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暴露出严重问题,这些相对薄弱的环节或为疫情传入提供便利条件,一旦发生疫情,扩散风险较大。小型禽场的暴露风险极大,在选址上更加随意,从建场之初就缺乏生物安全防控的意识,一半的场没有围墙;消毒设施设备缺乏、人员随意进出、对饲料药品不消毒、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疫病发生风险较大。

3.2 无害化处理不规范,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调查有25.58%养殖场缺少无害化处理场地和设施设备,有30.23%养殖场的粪便未经发酵、高温处理等,直接运出场外或直接上地,极易造成环境的污染。61.63%场对病死动物处置采取深埋的方式进行,但在处置过程中未过多考虑远离居民生活区、水源、风向、掩埋深度和消毒质量等因素。此外,家禽粪便中重金属超标也不容忽视,有部分农民拒绝使用禽粪还田,导致畜禽粪污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

3.3 养殖场主生物防护重视程度不高,规模禽场生物安全教育缺失 调查发现,大部分规模禽场日常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饲养经验而管理,对禽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的重要性认识和知识储备不足,日常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饲养技术、降低成本和增加盈利方面,忽视对全方位防控动物疫病系统性培训。

4 建议

4.1 进一步加强对规模禽场的监管 养殖档案记录不全是目前禽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中、小型场对本场的免疫、无害化处理、人员及车辆进出、监测及动物的调入调出缺少明细台账,不利于兽医部门对本场情况的掌握。建议兽医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规模禽场的精细化监管,整合当前畜牧、动监及疫控有关动物疫病防控数据,建立畜牧兽医数据监管大数据平台,促进全市重大动物疫病有效防控。

4.2 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宣传培训 目前部分中、小型规模禽场没有围栏、消毒池等重要防疫设施,在人员、饲料、药品及车辆管控、无害化处理、免疫监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生物安全隐患。建议兽医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养殖环节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养殖业主的防疫意识。

4.3 进一步加强疫苗用苗计划,继续保持高密度免疫工作 在调查中发现,有小部分养禽场存在禽流感疫苗短缺情况和未及时更换禽流感三价苗情况。建议各区县做好用苗计划,及时更换使用禽流感三价灭活疫苗,做到应免尽免,确保免疫密度100%。

4.4 大力推进禽类主要垂直传播疫病净化工作 要加强原种场和祖代场的净化,从源头做好疫病净化,从而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

猜你喜欢
无害化禽流感疫病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禽流感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