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程的优化及开发探微

2020-03-30 03:18周丹丹
文理导航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开发优化

周丹丹

【摘  要】数学活动课虽然准备比较繁杂,课程操控难度较大,但是数学活动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要找准数学活动课的落脚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数学活动课进行优化,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各方面资源有效开发数学活动课程,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领悟数学规律,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程;优化;开发

因为课前的器材准备繁杂、课中的课堂秩序维护困难等因素,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活动课的印象是执教难度较大,深入到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课堂操作活动是缩水的,一些活动内容甚至被挤压直至消亡,一些教师乐于将活动课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提炼出来,直接告知学生,这样就可以省掉实际操控之苦。殊不知,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探究兴趣的培养是大于知识的,这样的做法恰恰抹杀了一些操作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越发感觉到数学学科的枯燥。

有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关注学生的生长为目标,要克服困难为学生的数学活动课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感悟数学规律,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推升数学学习层次。为此,数学教师不但要上好上足数学活动课,而且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区域,对数学活动课进行优化,并结合实际开发出有教学价值的数学活动课来,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研究教材,找准主线

在苏教版教材中,数学活动课是穿插在一般内容的教学之中的,这些活动与单元教学内容联系较紧密,所以在活动课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操作、实验、观察、推理等能力,为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不能因为活动课上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少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而告知学生相关的知识点。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教材,来寻求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这样可以让数学活动课更立体,更丰满。

例如三年级“算24点”一课,从内容上教材安排了几个游戏活动,首先教材采用游戏的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有趣。其次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关注到游戏的规则,根据游戏规则来完成游戏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这样的基础,所以在知晓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好地集中到数学学习本身。再次是这个课程的开发是为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服务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他们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个算24点的游戏可以巩固所学内容,而且24的数值不大,在三年级孩子的运算能力范畴之内,所以选择这样的内容来承载教学任务无疑是适切的。另外在本活动课程中,推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落脚点,从数学学科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阶的教学目标,结合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推动学生的解题方法多样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这样的课程是非常有价值的。

综合以上内容,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样的课程,要让学生有真实的经历,在丰富的体验中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做一些拓展,将算24点的一些非常规的思路蕴含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基本方法之外有更多的接触和发现,这样可以推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

二、联系学情,优化内容

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力,要旨在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固守课本,而是要与时俱进,要综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做一些适度的优化,让教材与学生联系得更紧密,让学生在更丰富的学习内容中得以提升。

例如在六年级有一个“动手做”活动: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将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原来的二分之一,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这个内容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相符的,而且在动手尝试中也能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反思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总觉得教学如果仅仅到此为止一定是不足的,因为这部分的内容还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个“动手做”出发,后续开发几个教学环节,让几个环节串联成一节数学活动课。这节课以教材中的“动手做”问题为引子,之后让学生尝试将长方形的长与宽增加原来的三分之一,再让学生对比两个活动,看看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尝试总结规律的时候,再以卡通人物形象抛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从总结规律上升到探析规律背后的算理上,一些学生可以结合画图过程有所发现,还有的学生从增加原来的几分之一入手将原来的长和宽与现在的长和宽转化为份数,这为他们成功发现内在的数学规律打下了基础。在这部分内容之后,还可增加一个新的问题: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变化的呢?用这样的问题推动了学生展开新的研究。

从这个活动课的开发来看,素材还是原来教材中提供的,但是教師有意将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和拓展,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不再是以得出结果为目标,而是要综合已有知识,结合画图和计算、推理等方法去探寻规律背后的成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对于这部分知识会有更深的领悟。这个案例体现了一线教师也是数学教材的开发者,当教师具备了科学的课程观,具备了良好的学生发展观之后,数学教学的内容会变得日益丰富起来,学生也将因此而受益。

三、结合实际,开发教材

数学活动课除了应该结合当前所学内容之外,还要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活动课内容,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调用各部分知识,推动他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晓数学的好玩、有用,从而为增进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六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的实际情况,将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的暑假生活中,比如说进行一次旅游的预算,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各种信息,比如说出行的方式选择问题,教师可以收集飞机航班的相关信息以及动车的相关信息(出发时间和经过的时间)让学生做对比,在学生做出决定之后,他们又会面临几家航空公司的机票信息,比如机票(或者动车)的数量,打折方式,允许携带的行李重量以及超出重量的行李托运费等等信息,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并通过计算来决定出行方式,因为学生的着眼点不同,有的学生着重于经济实惠,有的学生着重于出行时间的安排合理,所以在这样的活动课程中,学生制定的方案会有很大区别,再加上之后课程中还出现了景点打折方式的问题,以及让学生制定一个预算单,这样的活动课程包含的内容就比较丰富,给学生较多的锻炼。

总之,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资源,需要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尤其对于教师而言,不但要引导学生上好活动课,在活动中增进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活动课的学习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综合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地方性的资源来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课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丰富,体验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李娟.立足实际,提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75

[2]刘紫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8(22):42-43

[3]张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8

(江苏省启东市大丰小学,江苏 南通 226200)

猜你喜欢
开发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