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本”而创 “绘”成诗行

2020-03-30 03:44王维
考试周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第一学段有效结合绘本

摘 要:图文并茂的绘本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喜闻乐见的,基于绘本的特点和童诗的特点在很多方面都是高度契合共通的,尝试以绘本为载体,让绘本与童诗进行有效的结合,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进行童诗教学。根据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从“从图到诗”“从文到诗”两方面探索绘本和童诗有效结合的途径,同时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绘本与童诗有效结合的基本教学流程,以便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迁移和运用。

关键词:第一学段;绘本;童诗教学;有效结合

一、 现状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对小学生进行儿童诗教学,让他们欣赏并创作儿童诗,既符合他们的天性又是对祖国诗歌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各个年龄段都编排了儿童诗,尤以一二年级居多,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

二、 思考

(一)如何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设想引入绘本

绘本因其图文并茂的特点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低年级,孩子们接触最多的启蒙读物就是绘本,而且绘本的种类繁多,质优量大,如果能将学生最熟悉又是喜闻乐见的绘本引入到童诗教学中来,不就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了吗?

(二)如何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实现有效结合

根据绘本图文结合的特点,可以从“从图到诗”“从文到诗”两方面探索绘本与童诗有效结合的途径,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不知不觉培养其对童诗的兴趣,让孩子善读乐画,能说会写。

三、 实践

(一)从图到诗

在绘本中,从封面到书中的插图,再到封底,图片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形象生动的图画,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提高童诗创作兴趣的同时也能提供創作的素材。

1. 封面激趣,激活诗语

封面能第一眼就吸引读者眼球,就像绘本的一张名片,它是整本绘本故事的精华,能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诗意的语言表达。

绘本案例:《你的家,我的家》

教学片断:出示封面,这个“家”指的是哪里?分别是谁的家?

生:家是指森林,是大象、小兔、小狗、小鸟的家。

师:家总能带给我们温暖和快乐,森林是大象的家,因为它能在里面——

生:自由自在地散步……

师:说得真美,像诗一样!你能学着这样子来说说其他小动物吗?

学生交流后把句子写下来,进行补充,最后写成一首小诗。

2. 插图连读,串成诗行

大多数绘本文本篇幅小,插图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借着多幅插图连读,让学生关注情节的同时使诗的意蕴产生叠加,创设童诗创作的契机。

绘本案例:《雪人》的多幅插图

教学片断:出示第一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雪人搂着小男孩的肩膀一起回家。

师:什么时候?为什么要搂着他呢?

生:晚上很黑,可能是他一个人会害怕。

师提炼,以诗行板书:漆黑的夜晚/雪人搂着我的肩膀/回家路上不再害怕

出示多幅图片,回家后又发生什么?你能选择一幅图也像这样来说一说吗?

师生互动交流评价,学生创作

3. 封底想象,创写诗句

封底图片上的信息非常丰富,往往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联系前面故事的内容,可以进行想象创写。

绘本案例:《团圆》的封底

教学片断:画的是什么?猜猜这些东西都是谁的?

生:画上有安全帽、对讲机、一张全家福……这些东西应该是爸爸的。

师:想一想,当爸爸从忙碌的工地回来看到这张全家福,他心里会想谁呢?

生:他会想毛毛……

师:毛毛舍不得爸爸,爸爸心里也舍不得毛毛。出示句式,根据前面的故事内容来说一说:看着全家福,爸爸想起了毛毛  。

师:真是诗一样的语言,我们把这些句子连在一起就可以变成一首首小诗啦!

(二)从文到诗

绘本的语言是儿童的语言,是充满诗意的语言,对童诗的教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面主要从“仿写”和“创作”两方面来阐述绘本与童诗的有效结合。

1. 仿写

(1)语言迁移,进行仿写

绘本的语言简练浅显,充满韵律,经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语言和结构特点,给学生提供可以模仿和练说练写的素材。

绘本案例:《逃家小兔》

教学片断:进行充分的分角色朗读后,集中出示人物的对话——

师:发现没有?兔妈妈和兔宝宝在说话的时候他们喜欢这样说:

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 。(提炼语言特点)

师:小兔这么调皮,它还会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跟着变成什么呢?学着这样的说话方式来说一说。

学生拓展练说,教师把学生创生的语言现场进行一一记录,最后让学生在这些句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创编。

学生诗作:如果你变成一朵花/我就变成一只蝴蝶/在你的身边飞来飞去/如果你变成一粒种子/我就变成一阵风/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无论你走到哪里/妈妈都会永远跟着你/(《爱的捉迷藏——写给孩子的诗》203班 吴梦媛)

(2)情节迁移,进行仿写

绘本中的人物是交织在一起的,像上面的《逃家小兔》,小兔和兔妈妈在故事发展上是并行的,所以关注不同人物相同的情节,就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仿写。

绘本案例:《逃家小兔》

教学片断:出示《爱的捉迷藏——写给孩子的诗》,现在我们要进行角色转换,如果是小兔写给妈妈,可以怎么写呢?

示范第一句:如果你变成一朵花/我就变成一只蝴蝶/在你的身边飞来飞去

师:妈妈要保护小兔,可是小兔想要逃离妈妈的怀抱。如果妈妈变成蝴蝶,小兔变成一朵花,他喜欢妈妈在他身边飞来飞去吗?

生:不想,他想要躲得远远的。

试改:如果你变成一只蝴蝶/我就变成一朵小花/在花园的角落里躲得远远的

学生试着改下面的诗句

仿写的实质就是迁移,这里主要从上述三方面探索以绘本语言为载体通过迁移创作童诗的途径。当然这三方面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很多时候它们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进行糅合,灵活运用。

2. 创作

(1)内容续编,创作童诗

一个好的绘本故事,结尾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让人意犹未尽。就像《亲爱的小鱼》这个故事很简单,却包含丰富的想象与诠释空间。

绘本案例:《亲爱的小鱼》

教学片断:小猫和小鱼又在一起了,除了一起去旅行,一起住在岛上玩扔帽子的游戏,他们还会一起去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生:他们会一起游泳,比赛谁游得快;他们会一起看日出和日落……

师:那我们用诗的形式把这个美好的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出示:我明白你对我的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做什么,我都会陪着你。因为,我给你自由,你却还是愿意回到我这里。

学生诗作:我明白你对我的爱/你在海里游/我也会跳下水和你一起游/坐在沙灘上/我会陪你一起看日出和日落/无论做什么/我都会陪着你/因为/我给你自由/你却还是愿意回到我这里(《亲爱的小鱼》作者:205班 蒋梦洁)

(2)情节改编,创作童诗

童诗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言语实践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绘本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适合的言语实践“场”,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进而对情节进行有效改编。

绘本案例:《红点点 绿点点》

教学片断:读绘本,他们想了哪些办法来记住对方?

生回答:每天在心里念五百遍、互相赠送礼物……

师:可是最后,在它们的心里没有留下谁的名字。将绘本的语言以诗行的形式出示:红点点扇扇翅膀,朝南边飞/绿点点扇扇翅膀,朝北边飞/它们的心里没有留着谁的名字/额头上也没有印记

师: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到了遗憾与不舍,你们希望他们有怎样的结局?

师生谈话交流

师:大家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组织起来俨然成了一首美妙的小诗。让我们也像这样来改编一下这个故事吧!

学生诗作:红点点从南边飞回来了/绿点点从北边飞回来了/他们看到树下的秋千/好像想起了什么/风儿吹过来悄悄告诉他们/原来/他们曾经是最好的朋友(《红点点和绿点点》作者:204班 虞梦琪)

情节改编适用于故事情节丰富有趣,能激发学生多元解读的绘本内容。而前面介绍的情节迁移则是针对相同或类似情节中不同人物的迁移仿写,两者概念不同,适用的对象也是不同的。

(3)自主创编,创作童诗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寻找并把握绘本中想象力的生发点,引出话题,进行童诗的自由创编。

绘本案例:《一片叶子落下来》

教学片断:秋天就是这样的,当一片片叶子落下的时候,它们会飘到哪里呢?

生:会飘到小河里、小路上、空中……

师:飘到小河里,如果被小鱼看到了,会把树叶当作什么呢?为什么?

生:当作伞,来挡雨。

师: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落叶飘到小河里,小鱼看到了,把它当作一把伞。

师:落到别的地方还会被谁看到,把它当作什么呢?

抓住绘本中树叶飘落的景象,让学生想象补白,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解读,自由创编,一首首小诗就呼之欲出了。

学生诗作: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变黄了/落叶飘到小河里/小鱼看到了/把它当作一把伞/落到小路上/小蚂蚁看到了/把它当作一条被子/落到天空中/蝴蝶看到了/把它当作一顶降落伞/(《一片叶子落下来》作者:202班 周屹祺)

创作童诗从内容续编——情节改编——自主创编三方面进行,是从易到难,螺旋提升的。三者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它们既是创作的途径也是学生童诗创写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

四、 结论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引导和点拨努力在绘本和孩子生活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绘本中充满爱的故事跟学生心中对世界的爱碰撞出火花,点燃他们的诗情,诗一样的语言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王林,余治莹.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维,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

猜你喜欢
第一学段有效结合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数学第一学段综合素质评价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以俗解雅 由表及里 因“迹”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