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的影视化传播与影响力提升研究

2020-03-30 03:30赵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播

【摘要】电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承载着悠久而又璀璨的戏曲文化,拍摄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戏曲电影,书写出了戏曲电影繁荣的历史篇章。本文以晋剧电影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晋剧影视化传播与传统晋剧传播的差异及优势,深入剖析晋剧在当今时代的影视化传播与其影响力的提升。

【关键词】晋剧电影;影视化;传播

晋剧影视化是指将传统晋剧舞台表演,以拷贝、磁带、胶片、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从而实现视觉与听觉综合观赏的艺术形式。简言之,晋剧影视化就是晋剧电影与晋剧电视的总称,本文主要针对晋剧影视化中的晋剧电影展开研究。

高小健在《中国戏曲电影史》中最先对戏曲电影进行了概念界定,他提出“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之一,专以中国戏曲表演为拍摄对象,倾力于展示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的魅力、记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优秀的中国戏曲剧目、弘扬中国悠久的民族戏曲传统。”戏曲电影是运用电影艺术形式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行银幕上的二次创造,既保留了戏曲程式化,写意性的美学特征,又将电影生活化,写实性的美学特征进行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戏曲电影艺术风格。在融合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两个基本准则是首先是以戏曲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还须用电影手法对戏曲进行改造。

1. 晋剧电影作品及特点分析

通过史料的收集与整理,现有的晋剧电影分别是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晋剧电影《打金枝》由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等山西省晋剧团与山西省太原市晋剧团主演;1984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晋剧电影《三关点帅》由李月仙、高翠英、闫慧珍等太原市实验晋剧团主演以及2011年拍摄的晋剧电影《傅山进京》由谢涛、王波、魏建琴、梁忠武等山西太原实验晋剧院青年团主演。

从剧目的选择上看,能够被翻拍成晋剧电影的剧目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戏曲舞台表演作品,知名度较高,是晋剧在发展过程中杰出成果的代表。如晋剧《打金枝》传唱百年依然方兴未艾,俗话说:“打不尽的金枝算不尽的粮”,这是一部久演不衰的剧目,在三晋大地上久久传唱。通过影视化的手段翻拍成晋剧电影,契合了当下人们的观赏习惯,进一步扩大了晋剧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

晋剧电影在拍摄过程中集合了最为专业的主创人员,从编剧、导演、演员到后期制作整个过程中,都选择了最为顶尖的人员组成了优秀的团队。使得所拍摄的晋剧电影脱颖而出,获得多个奖项。如晋剧电影《傅山进京》入围中国内地电影界最权威和最专业的电影奖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使晋剧的推广更上一层楼。该影片还斩获2015中美电影节华语影片最佳戏曲片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演员奖,晋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通过评奖、颁奖仪式不仅能够满足戏迷们在影院、在屏幕前就能够欣赏的喜欢的戏曲演出,还能够实现晋剧借助影视化的手段重新回到观众的视线当中。

晋剧电影涵盖戏曲电影的每一个具体类型,促进了戏曲电影这一中国特有电影类型的发展与壮大。其中《傅山进京》属于新编历史剧,《打金枝》属于改编历史剧,改编历史剧是对戏曲舞台表演经典剧目进行银幕呈现,改编历史剧相比于新编历史剧过程颇为复杂,新编历史剧以戏曲剧本为直接参照对象,而改编历史剧首先要经历从剧作家撰写剧本到戏曲舞台表演,再由戏曲舞台表演的基础上进行银幕再现。因此,改编历史剧一方面受到剧本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戏曲舞台表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编历史剧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征。《三关点帅》属于移植剧目是在传统戏曲《穆柯寨》、《辕门斩子》等的基础上出新之作,突出了杨延昭和八贤王的作用,一改杨延昭的窝囊形象。移植剧目丰富了演出的剧目,同时对两种地方戏曲的交流与学习借鉴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戏曲影视化传播与传统戏曲传播的差异

从传统戏曲舞台演出到戏曲电影经历了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属于组织传播,戏曲演出的途径不外乎有两种,其一:逢年过节,为庆祝传统节日,让村民们热闹起来,往往以村落为单位邀请戏班子来村里进行演出,费用由村民共同承担。其二:经济富裕的大户人家里,若遇婚丧嫁娶等事宜也会邀请戏班来演出。到后来有了戏园子和剧院,人们改为买票看戏,看戏的人仍然络绎不绝。由此可见,传统戏曲以舞台演出的方式进行,信息发出者为戏台上的戏曲演员,信息接收者为台下的观众,传播媒介为空气,这样的传播方式属于组织传播。

晋剧电影与传统晋剧舞台演出相比,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不再是通过空气媒介进行面对面的传播,而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大众传播。常见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广播、电影、电视等等,影视化传播是在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下实现的。电影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电影艺术词典》中,对电影的定义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电影是科学技术经过长期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此可见,电影本身就是一门技术。从拍摄、制作到播映、接收都离不开特定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媒介。

新中国成立前,电影在大中城市的影响力已经开始超过传统戏曲。新中国成立后,电影艺术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影响力也逐渐从城市拓展到城镇乡村,电影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文化消费形式。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看戏已经成为人们众多娱乐方式中的一种,在年輕群体中的影响力更是日渐式微,最主要的表现便是戏曲观众的数量大不如前。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大批忠实的拥磊与粉丝,戏曲也不例外。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有关传播研究的最著名的一句话:“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此后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项最基本的研究内容,其中“对谁说”指谁是受众。无论是拉斯韦尔的5W模式,巴克模式还是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中,受众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受众缺失,戏曲传播无法展开。观众缺失,戏曲意义阐释无法进行。晋剧影视化,拓宽了受众欣赏晋剧的途径,契合了新时代观众的收视习惯,为戏曲积累了稳定且广泛的受众群体,使得戏曲的魅力在当今时代里进一步绽放。

3. 晋剧影视化传播的优势

晋剧影视化传播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可以降低传播成本。传统戏曲舞台演出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付出。戏曲舞台演出需要在前期租借场地,备齐行头,每一场的演出都需要配备各类行当的戏曲演员,并准备相应的服装道具。不同的戏曲剧目所需要的演员类型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所邀请来的戏班子演员必须基本覆盖五大行当,乐队更是缺一不可,整个流程费时费力,于是每次戏曲舞台演出的成本都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另外,相比于戏曲电影的大面积传播,戏曲舞台表演的传播效果却差强人意。影视化只需一次性录制,且配备的都是顶级的资源的集合。戏曲影视化传播保证了戏曲演出的高质量与低成本,是电影技术与传统戏曲合作共赢的真实表现。

其次,晋剧影视化传播的优势还表现在晋剧电影易储存,可反复观看。当下人们观看戏曲的方式出现多元化的特点,戏曲舞台演出依旧活跃在乡村的戏台上和城镇的剧场中;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观看戏曲电影;最潮流的方式要算是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收看戏曲或戏曲电影。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的影响到了包括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这既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挑战。当下热衷于看戏曲舞台表演的人数日趋下降,并非对戏曲失去了热爱,而是换了一种途径观赏戏曲。通过网络收看戏曲电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观众可以在任何空闲时间,任何地点收看戏曲,并且看到特别喜欢的选段还可以回看,反复收看。看到不感兴趣的片段也可以跳过或者快进。可以下载不同类型的剧种进行收看,也可以专挑喜欢的演员进行搜索。虽然短期来看,对戏曲演员和剧团的生存压力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也潜在的扩大了观众群,长远来看有利于戏曲的长足发展。

最后,戏曲影视化有利于戏曲艺术的传承。2006年5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后,晋剧因传播范围广、经典曲目多、影响力大,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一方面记录着山西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民间文化,另一方面蕴藏着三晋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与气质情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西方文化之风开始强势进入中华大地,好莱坞电影日渐席卷了世界。与此同时,戏曲电影却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承受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让人倍感欣喜的是戏曲电影并没有被时代所遗忘。纵观整个戏曲电影的发展态势会发现,无论是新编剧目还是改编剧目,近些年拍摄的戏曲电影数量较多,水准较高,赢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好评。一些评论家认为戏曲电影自诞生以来随着历史的巨变几经沉浮,而当下的戏曲电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4. 小结

如今,戏曲虽然不再是“艺术的皇冠”,但戏曲一定不会在文化大潮中销声匿迹。戏曲有其存在的必要,首先是因为戏曲写意性、程式性、虚拟性的特征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对戏曲的坚守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在全球化的时代下,要想不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必须做好戏曲的传承的保护工作。同时,戏曲也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及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國历来秉持着仁义礼智孝的传统美德,道德性质的教育与法治不同,主要通过文化来潜移默化,影响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戏曲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起到弘扬传统美德及弘扬时代精神的目的。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戏曲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得戏曲能够在变化迅速的时代中岿然不动,仍然不断的释放着它的艺术魅力。戏曲影视化使得戏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戏曲舞台表演,打开电视机,就会发现有专门的戏曲频道,使得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戏曲,走进影院又会发现戏曲电影映入眼帘。随着戏曲电影不断开拓创新,优秀作品纷至沓来,戏曲影视化将成为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高小健.中国戏曲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3页.

[2]许南明,富澜,崔君衍主编.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第1页.

[3]詹庆生.影视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页.

[4]吴凡.传播学概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47页.

作者简介:赵真,山西忻州人,研究方向:艺术符号学,影视传播学。

猜你喜欢
传播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