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策略研究

2020-03-30 11:44高忠元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间隔联系复习

高忠元

摘 要:复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形式、方法都与新授课有所不同。本文立足初中数学,给出了自己关于复习的建议,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联系;间隔;混合练习

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实现活学活用。把握三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做到这两点。以下是具体的做法:

一、建立联系

当我们决定复习某个知识点时,最好的方式是先测验后复习。围绕该知识点设计一个题组给学生做,一来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找到学生复习的难点;二来学生也能在犯错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复习的重点。

测验后,就是回顾知识点。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对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重新作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本身;另一个是把该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视野来看待。

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是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知识的。而数学的知识点本来就自成体系,建立联系对加深记忆的效果更加明显。比如圆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弧长公式和扇形公式,如果单独记忆的话,学生需要记四个,但如果学生能把弧长看成周长的一部分,把扇形看成面积的一部分,就可以用周长和面积乘以圆心角与360°的比,推出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也就是说,学生只需要记两个公式,就相当于记住了四个。

二、弄清间隔

学生在考试中丢分,是因为解题出现错误。错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理解型错误,就是不会做,也没蒙对;另一种是技术型错误,本来會做,但就是粗心大意。

回顾完一个知识点,不代表学生就已经理解了,我们需要继续安排几个相关的题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消灭理解型错误。练习到什么程度为止呢?我们可以先预期哪些学生能够理解该知识点,当这群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做到时,练习就可以暂时放下了。至于技术型错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学生的解题习惯来减少。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对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记忆力理论模型,它能完美解释各种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现象。这个理论指出说,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强度: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其中,存储强度只增不减。学生主动记住的东西,比如一个定理或者一条公式,一旦进入记忆,就会永远待在那里,当学生再次见到它时,它的存储强度会增强,但是它的存储强度不会减弱,就算学生再也不见它。

那为什么学生做题时就想不起来呢?因为提取强度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复习,提取强度就随着时间慢慢减弱。提取强度是越用越高的,每一次提取记忆,提取强度都会增加;而因为这个记忆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所以存储强度也增加了。

最重要的是:提取的时候越困难,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也就是说,回想一个定理或公式越费劲,学生对它的记忆反而会更牢固。因此,复习一个知识点,最有效率的方法就不是天天复习,也不是复完就不理了,而是故意放几天,等到提取强度慢慢变弱了,学生已经有点“忘记”了,再搞一次测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而且还能通过遗忘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

三、混合练习

间隔的期间,我们会继续推进其他知识点的复习,那么,再次测验时,应该如何安排题目呢?答案是,把各种题型混合起来,题目的形式没见过更好,考查的知识点最好也是随机分布。

一方面,因为题目形式没见过,所以学生没办法套题型,只能求助于思考,在练习中得到提高的思考效率,既能带动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又能提高学生对中考试题不确定的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因为考点随机分布,所以学生每做一道题都得临时判断该有哪些知识点,这对知识点的提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学生记忆的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也因此得到更大的增加值,这才有点学以致用的意思。

总而言之,从三个关键词可以看出,测验对于中考复习来说,是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除了在课堂上安排题组测验,我们还可以安排课前小测、每周一测、以及个别学生的突击培辅,来确保足够的测验机会。

参考文献

[1] 蒙宗海.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2018(53):100.

[2] 宋培宏.初中数学总复习策略[J].魅力中国,2018(10):197.

[3] 吴炳勋. 基于有效教学的初中数学复习课策略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18(2).

猜你喜欢
间隔联系复习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间隔,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
上楼梯的学问
头夹球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