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肌锻炼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0-03-31 07:50齐进春耿连霞张永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尿量髋部盆底

史 蕾,齐进春,耿连霞,胡 然,徐 辉,张永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当腹压高于最大尿道压时,膀胱逼尿肌无收缩,尿液自尿道外口流出,多在咳嗽、大笑、打喷嚏等腹压突然增高时发生。SUI是烦扰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可高达30%[1]。SUI虽非致命性疾病,但因漏尿症状常常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人际交往,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被称为“社交癌”。随着我国女性预期寿命的延长,SUI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SUI的发病率虽高,但90%以上患者为轻中度SUI,而盆底肌锻炼是推荐治疗轻中度SUI的一线疗法[2],而由于盆底肌特殊的生理位置,约1/3女性无法按要求进行盆底肌收缩,经医务人员反复宣教指导后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正确进行盆底肌锻炼[3]。故如何选用易于掌控、便于观察的肌群进行锻炼,并且有效缓解SUI症状是目前临床泌尿外科医务人员遇到的棘手问题。本研究采用抗阻力髋部肌锻炼对轻度至中度SUI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轻中度SUI患者130例,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及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干预实施期间共有8例脱落,最终研究对象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年龄43~64岁,平均(50.78±7.37)岁,身高(154.85±3.85)cm,体重(62.72±5.89)kg,患病时间(6.62±4.95)年;对照组年龄43~66岁,平均(51.89±7.97)岁,身高(153.68±4.11)cm,体重(60.53±8.7)kg,患病时间(6.12±5.1)年。2组年龄、身高、体重、患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轻中度SUI即1 h尿垫试验结果<10 g[4];②沟通能力正常,有读写能力,生活能自理;③研究期间居住石家庄地区;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尿失禁手术史或髋关节置换手术史;②中重度高血压、心肺疾病、妊娠;③合并精神类疾病;④4周内发生过尿路感染。

1.2方法

1.2.1干预措施 2组均在门诊治疗室接受一对一健康宣教,主要包括SUI的定义、分度、患病率、危险因素、认识误区、治疗等,让患者对SUI有充分的认知,意识到锻炼依从性对疗效的重要性。观察组实施抗阻力髋部肌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盆底肌锻炼。

抗阻力的髋部肌锻炼包括髋内收锻炼和髋外展锻炼,每天锻炼2次,共12周。①髋内收锻炼:患者仰卧位,足跟分开,足尖相对,将9号充气球放入双膝关节上5 cm处双腿内侧位置,深吸气同时双膝向内用力挤压9号充气球,维持挤压动作并屏气,坚持5 s,缓慢呼气同时放松,放松5 s,重复20次;②髋外展锻炼:患者仰卧位,足跟紧贴,足尖分开向外呈V型,将抗阻力带(Kylin Sport,抗阻力25~70磅)置于双膝之上约5 cm处,深吸气同时双腿用力抵抗阻力带向外展,注意外展时双足间距离勿超过肩宽,维持外展动作不变并屏气,坚持5 s,缓慢呼气,归位放松5 s,重复20次。盆底肌锻炼包括盆底肌快收缩及慢收缩2个部分,每天锻炼2次,共12周。锻炼之前患者需排空膀胱,体位不限。①快收缩:双膝并拢,自主收缩尾骨、耻骨周围(肛门及阴道周围)的肌肉,维持2 s,放松2 s,重复锻炼20次;②慢收缩:双膝并拢,自主收缩尾骨、耻骨周围(肛门及阴道周围)的肌肉,维持10 s,放松10 s,重复锻炼20次。

1.2.2评价指标 尿失禁次数评分:采用问卷式方法进行评分。每周漏尿次数少于2次,评分为1分;每周漏尿2~3次,评分为2分;每周漏尿4~7次,评分为3分;每天漏尿次数超过1次,评分为4分;总是漏尿,评分为5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嘱患者排尿后佩戴已称重的干燥尿垫,进水500 mL,休息10 min,开始做指定的一系列动作,50 min后移除尿垫并称重,计算出漏尿量。

1.2.3资料收集 研究对象入组前,成立研究小组,由泌尿外科医生、技师、护士及护理研究生6名成员组成,统一接受培训,以保证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及宣教的同质性。研究小组成员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收集资料。

1.2.4质量控制 研究小组成员在门诊治疗室单独为患者宣教干预锻炼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成立微信群,通过在群内定期推送相关SUI知识、锻炼方法、锻炼的益处、坚持锻炼的重要性等内容;鼓励患者锻炼后在群内打卡并利用同伴教育,鼓励彼此之间正向沟通,保证其锻炼的依从性。每周研究小组成员与患者电话沟通,及时解答其锻炼中的疑惑,对其坚持锻炼的行为给予肯定。为保证按时复诊,提前1周打电话提醒患者合理安排复诊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干预前后尿失禁次数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尿失禁次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2组尿失禁次数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尿失禁次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尿失禁次数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分)

*P值<0.05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

2.22组干预前后1 h尿垫试验比较 干预前,2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2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1 h尿垫试验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one hour urinary pad tes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值<0.05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

3 讨 论

SUI是困扰约1/4女性人群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其漏尿症状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严重危害健康,大大降低了女性的生活质量[5]。鉴于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SUI的就诊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且患者更趋向于选择能够居家自行锻炼的治疗方式。膀胱颈尿道支撑系统变弱是促使SUI发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盆底肌的改变,故正确盆底肌锻炼能够促进功能恢复,有效缓解SUI[6-7]。但由于盆底肌所处位置较深,不易观测其收缩,并且约30%女性对盆底肌的辨别存在难度,临床上常会遇到经医务人员反复宣教后,患者依旧无法掌握正确的盆底肌锻炼方法,且研究者在评价盆底肌锻炼的准确性也较为困难[8]。本研究采取的髋部肌锻炼方法,易于掌握,便于评价,干预后患者漏尿量显著减少,漏尿次数明显降低,症状明显好转。

本研究实施抗阻力髋部肌锻炼时,臀中肌、臀小肌、闭孔肌、腹横肌、耻骨肌、股薄肌、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等均主动参与收缩,尿道外括约肌及盆底肌则被动参与收缩。髋部肌锻炼时参与主动收缩的肌群均是进行日常活动的常用肌群,机体对其控制十分容易;且这些肌群的位置相对较表浅,肌肉舒缩在体表即可触摸,锻炼的方法是可视的,便于研究小组成员给予形象化的指导及检查锻炼的准确性。周宏等[9]研究显示,髋部肌功能锻炼半年后,患者尿失禁症状可明显改善。赵祥虎等[10]研究表明,对于SUI患者辅以腹横肌锻炼为主的呼吸训练可明显提高盆底肌肌电值,减少漏尿量,更好地改善尿失禁的临床症状。提示髋部肌锻炼能显著改善SUI患者尿失禁症状。

盆底肌的功能与SUI患者尿失禁症状息息相关,并受协同肌的支持与影响[6]。国外研究显示当臀部肌和髋内收肌收缩时盆底肌的肌电活动度亦大幅增高,甚至高于盆底肌收缩时[11];有研究表明腹横肌的部分肌纤维与盆底肌是相同的,两者之间存在天然的反射协同作用,以锻炼腹横肌为主的深呼吸训练能更好的激活以一类盆底肌为主的深层盆底肌[12];Okumura等[13]研究显示,经过髋部肌锻炼后盆底肌张力明显增加,进而促进功能的恢复。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人体内部整体肌群间的相互关系,髋部锻炼时参与的耻骨肌、闭孔内肌、腹横肌、臀中肌等均已被证实是协同盆底肌舒缩的肌群,肌间的共同运动增加了协同肌与盆底肌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调能力,进而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5,14],SUI患者进行髋部肌锻炼后漏尿次数及漏尿量的减少可能与以上机制有关。

本研究观察组接受抗阻力髋部肌锻炼指导时,研究小组的成员可进行现场演示,并对患者锻炼的准确性及时评价,发现不足时,可现场给予纠正,进而保证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而盆底肌处于骨盆腔内,从身体外观上无法看到更无法触摸,研究小组成员无法进行可视化演示及观察患者锻炼的准确性,不能确保锻炼的正确性[6]。故髋部肌锻炼较盆底肌锻炼易于掌握,便于评价。本研究研究小组成员通过电话沟通了解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指导,并对锻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对于共性问题在微信平台中推送解决方案;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在微信群内每日打卡,营造同伴教育氛围,相互之间彼此鼓励,增加依从性[15]。在锻炼的过程中干预8周进行的复诊,增加研究小组成员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并对患者进行正性引导,增加其锻炼的主观意愿及康复的信心。

综上所述,抗阻力髋部肌锻炼能有效缓解SUI的症状,简单易行,便于观察锻炼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对于远期疗效的进一步评估,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观察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尿量髋部盆底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