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 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答卷

2020-03-31 03:02王相坤
党史文汇 2020年2期
关键词:赶考香山中共中央

王相坤

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等革命旧址,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发表重要讲话。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要教育,学好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使命,增强干事创业的担当和自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中央在香山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评价,充分彰显了香山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怎样理解这里所讲的“总指挥部” “重要标志” “重要的地位”呢?

香山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彻底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总指挥部

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会议确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并决定新中国定都北平。1949年3月23日,肩负着执政中国历史使命的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人民解放军后,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来到香山,住进双清别墅,此后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前夕,毛泽东从香山双清别墅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北京香山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历史使命由此完成。

进住香山后,毛泽东处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同国民党政府的和平谈判。由于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修正案),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即打响渡江战役,并于4月23日解放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为庆祝南京解放,毛泽东挥笔写下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说明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赞颂南京解放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革命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随后,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横扫国民党军残余,第一野战军重点消灭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部、西北马步芳和马鸿逵的“马家军”,解放兼经营陕、甘、宁、青、新五省;第二野战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三省;第三野战军攻占上海;第四野战军进军两广。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离开香山之时,中国正处在肃清国民党军残部的一片凯歌声中。因此,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历史,是彻底推翻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历史,作为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后一个指挥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人民解放、社会稳定作出历史性贡献。

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各项准备,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

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驻香山,是以决定新中国定都北平为背景的,中共中央在香山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筹建新中国,擘画新中国蓝图。由于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需要由人民选举产生,而此时地方各级人民政权尚未建立,因此召集各党派、各人民团体推选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来决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个筹备会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全国人民希望我们这样做,我们就应当这样做。”为了进一步阐明将要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国内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对外政策及国家的前途等基本问题,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此文的发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期间,毛泽东就新政协所要讨论的各项问题,先后同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何香凝、马叙伦、柳亚子等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6月19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给在上海的宋庆龄写了亲笔信,请她来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共商建国大计。

与此同时,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4位书记处书记住在香山来青轩。其间,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托,赴天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反复阐明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和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政策。他指出城市工作的总路线,应该是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人民,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跟我们合作的自由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以便和帝国主义、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斗争,一步步战胜敌人。这对于中共在全国执政初期,政权建设、民主管理、革命党向执政黨转变是有重要意义的。此后,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会见斯大林,通过这次访问,加深了中苏两党的相互了解,使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中苏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周恩来协助毛泽东同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了《共同纲领》。朱德与毛泽东一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协助毛泽东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任弼时抱病主持召开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和筹备全国青年大会。由于精神上的兴奋及极度的劳累,于5月8日出现了昏迷症状。

经过充分准备,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这3个被认为是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毛泽东在大会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如期举行,意味着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命已经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由此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党的工作重心将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夺取政权转移到治国理政。

香山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第一站,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历史交出了“进京赶考”的第一份答卷

把执政比作“赶考”,是毛泽东从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推翻明王朝统治,建立大顺王朝,进入京城后,他手下的许多将士中饱私囊、军纪败坏,最终败退出京的教训中引发的执政警示。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彻底胜利,肩负着执政中国历史使命的大背景下,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香山。出发时,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自信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从此,以“赶考”的姿态走好执政之路,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

中共中央在香山这段时间,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这里筹建新中国,确定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领导同南京政府的和谈斗争,粉碎国民党蒋介石的和谈阴谋,在《国内和平协定》 框架内以“北平方式” “天津方式” “绥远方式”推动了全国各地的和平解放;明确提出新中国外交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对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国政府的偏见,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保国家安全,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大意义;筹备组建中央财经委员会,用经济手段打赢“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经济秩序;提出“四面八方”的政策,强调民族资产阶级“不是现在我们革命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不是革命对象,而是统一战线对象” “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允许其发展”,让工商界吃下定心丸。这些理论和实践,初步回答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初,如何建立新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如何稳定人心、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等重大问题,比较好地交上了第一份执政答卷。

二、深刻把握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的理论和实践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培育的优良作风

“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革命到底精神和优良作风

中共中央移驻香山后,与南京政府的和平谈判也拉开了序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进行过多次和平谈判,每次和谈的背后都潜藏着国民党的阴谋。1945年抗战结束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谈,这一邀请是在他算定毛泽东不敢赴约并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而发出的,导致在毛泽东如约来到重庆时他们对谈判还毫无准备。更为甚者,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就悍然撕毁协议,发动全面内战。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之时,蒋介石再次上演假和谈真内战的闹剧,表面上看他下野了,换上李宗仁为代总统,实际上他是想躲在幕后继续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指挥作战力量在江南布防,训练部队,准备再战。而李宗仁则是想通过和谈,依靠美国的支持,实现划江而治,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将革命力量限制在长江以北地区。看清了蒋介石和谈阴谋的毛泽东,于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 的新年献词,明确指出,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此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终把握和谈的主动权,在确定和谈的原则上,明确提出要在八项条件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在谈判的内容上,坚持未来的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决不能搞“划江而治”;在谈判完成的时限上,坚持无论和谈成功与否,解放军必须过江。这样就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企图拖延时间、东山再起以及李宗仁企图划江而治的美梦,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一鼓作气,完成革命。所以,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取得的最伟大胜利,或者说积累的最宝贵经验、形成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培育了彻底革命的精神和优良作风。

谦虚谨慎、奋发有为的开国进取精神和优良作风

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的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及时地警告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对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他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下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此,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果说,毛泽东当时提出“两个务必”是对即将走上执政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执政警示的话,那么进驻香山之后的半年中,党中央则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牢记“两个务必”的躬身实践。在描绘新中国的蓝图时,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以功臣自居、独享胜利果实,而是实行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如何建设新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等重大问题上,1949年初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来访时,中共中央就虚心地听取他的意见;米高扬回国后,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又访问苏联,学习苏联的经验,征求斯大林和苏共中央的意见建议。在决定國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重大问题上,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礼贤下士,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的意见建议,在各方面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在国际关系问题上,党中央以建设新国家的崭新姿态、政治勇气和进取精神,大胆破除旧制,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新外交方针,从而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践,深得党心军心民心,也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很快稳定了政权,打开新的局面。它所形成的谦虚谨慎、奋发有为的开国进取精神和优良作风,对党和国家后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赶考香山中共中央
北京香山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游香山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律师“赶考”法官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