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管理与预算控制对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2020-03-31 03:09孙冬
办公室业务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员管理稳定预算

孙冬

【摘要】在通过实现人员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满足单位在长期发展中日益增长的科学技术需要,实现新时期基层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關键词】人员管理;预算;稳定;发展

按照黄委“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总要求,局领导提出了践行“三有三力”的科学工作理念,明确了2019年治黄工作总体思路。并倡导广大职工持之以恒努力工作,促管理,谋发展;全局上下要做到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人人争当“排头兵”的新局面。在局领导的号召下,惠金河务局干部职工一方面屏气凝神,注重管理的规范;一方面因势利导,抓住各种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强力推进惠金治黄事业全面发展,为新时代治黄工作谱写新篇章。

一、加强人员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一)加强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人员在发展、改革、创新以及科技推广服务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加强基层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效促进单位经济发展,首当其冲,就是加强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人员普遍层次较低,体现不出应有的活力。首先,从学历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相当少,大多数人员是中专及以下的。其次,从年龄结构看,普遍年龄都是35岁以上的技术工人。第三,从职称结构看,大多数是初级职称人员,技术能力不够强,整个基层科技人才队伍中,真正科班出身的,专业素质较强的只占少数,有相当部门人员是本土人才通过“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基层水利科技人员层次越来越低,即使有些层次的也都纷纷跳槽到非水利科技部门去了,导致水利科技部门的人员数量急剧下降。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核心。要做好人员的标准化管理离不开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加强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想做好人才资源的管理,首先要突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的重点,着重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又应注重和激励青年科技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担当重任。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师徒金搭档”活动,特别是要加强跨学科、跨年龄、跨职称层次的团队建设,增强老一代专家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导作用,并与青年科技人才分享资源。制定激励措施,有效奖励进步师徒,激发职工潜力,正确诱导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工作的自信心和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标准化管理的核心是“最佳”,要做到人员管理的标准化,就必须寻找“最佳”的工作方法,只有全方位建立科技人才激励体制,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工作方法中加以优化,找到最佳的工作理念,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实施,以提高这一范围内的效率与效益,从而促进单位长期稳定发展。

(二)“三有三力”促进规范化人员管理。今年是我局发展规划的关键年头,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是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和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建立在有效的人员管理基础之上的,只有完善和建立健全各项人员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规范化管理,为单位建立可行的长效机制打好坚实基础。单位要快速发展,强大的内部凝聚力是重要的前提之一,因此,领导班子必须要有事业心、凝聚力。有效的人员管理则是保证单位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单位的不断发展,很多人会发现,管理者80%的时间花在考虑人员管理的问题上。只有从人员管理的角度上出发,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要加强人员管理,首当其冲,就是建立健全各项人员管理制度,自古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之说。所谓“规矩”,在管理过程中就是规章、制度,所以建立建全管理制度,就是加强人员管理工作的前提要素。多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有法律法规,也有企业规章,以及施工一线班组都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违章违纪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执行规章制度就必须要有出色执行力。“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人民治黄7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极强的责任心、出色的执行力的广大干部。每个干部都是“顶梁柱”,要有责任心、执行力,做到令必行、禁必止,有法必依、依法必严,所有规章制度必须有人去履行、去实践,否则一切规章制度都将形同虚设。单位的建设发展需要职工的支持,如何培养和提高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单位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创新基层管理,推进规章建设,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作用,培养“主人翁”意识,要有上进心,凝聚向心力;才能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发挥高效执行力,实践“三有三力”的科学工作理念,促进规范化人员管理。

二、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

在实现人员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还需要合理预算控制。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就是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其作用是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其预算内容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预算、资金支出预算和生产负债预算等方面。要想实现合理的预算控制,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做到有目的、有系统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合理的预算控制提供客观正确的依据。有了详细的市场调查报告后,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在单位的发展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需要通过制定标准,发现差异并改进来实现,在我们黄河水利维修养护工程项目中形成的成本以标准为中心,尽量达到低于标准,才能促成各个成本控制环节的加强管理,厉行节约,对预算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改善单位发展的整个预算管理系统。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体系,只有重要部门才编制预算,就无法实现系统的控制,因此,预算控制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系统的。一直以来,预算工作常常被认为是财务的事情,预算管理也常常被认为是“财务预算”,财务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凭一己之力,无论是从职权还是能力上来看,都无法推动单位稳定发展。预算管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要做到全面预算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整合各个职能部门,把产、供、销、人、财、物纳入一个管理体系中去,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管理系统。

三、人员管理与预算控制相辅相成

人员管理与预算控制在单位长期稳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终将成为一句空话,如果没有合理的预算控制,加快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在“三有三力”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实现人员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只有做好精细的市场调查,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三有三力”科学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一支高素质、高标准人才队伍的基础上的,如果人员管理薄弱,基层组织涣散,凝聚力不足,是无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的设想终将无法执行。

四、结语

2020年是创新之年,也是发展之年,必须切实将人员管理与预算控制做到实处,形成引领示范效应,才能实现“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总要求,奋力推进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的总目标,全面开启新时代治黄事业发展新征程。

【参考文献】

[1]谷易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8(33):139-140.

猜你喜欢
人员管理稳定预算
基于RFID技术的输电施工现场人员“同出同入”管理系统研究
呼叫中心现场管理浅探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热电公司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
道路预算技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