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实践对标及启示

2020-03-31 19:42王朔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发达国家

摘  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下滑和商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但并不影响我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阶段,“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主体的主要发展理念之一。部分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前瞻性创新实践及政策举措等,具有一定启发性和研究价值。本文对标分析了英、德、美等国家与我国近年在科技创新政策与实践投入等情况,试图厘清能够推动我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路径,更好支撑企业层面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科技创新政策  发达国家  实践投入  对标分析

Abstract: China has been claimed to be a major-power country developing by leaps and bounds. "Innovation" has become one of our main development concepts. It is one of the valuable objectives of the academia to study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nspir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combs the policies and pract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Germany in recent years. Then the author tries to sort out the inspiration of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which could promote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h,so as to further support the specific study on related topics in enterprise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Developed countries; Practical input; Benchmark analysis

1  發达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1.1 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们发现主要对标跟踪的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均不断增加。如英国政府曾承诺从2016到2020年将持续增加20亿英镑的研发投入并设立总额达230亿英镑的“国家生产力投资基金”(NPIF),确保科技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另外,国家生产力投资基金为确保英国在“脱欧”后研发和创新方面的优势,计划在2021年前额外提供约47亿英镑的研发经费。

在德国,教育、科技研发继续享有优先权,从国家层面和经济界、学界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在2017年的GDP中占比创新高,达到欧盟设定的3%目标。2018年,德国也提出了自己“高技术战略2025”(HTS2025),主张“从发明家国度到创新国家:未来视角下的发展史”,以更好地应对当前社会和技术变革,解决研究与创新塑造未来的实际问题。另外,联邦教研部2019年预算上比2018年增加近4%,达183亿欧元。

再对标美国在过去三年的情况。笔者收集了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发布的《2016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其中对科学和工程维度多类指标进行分析,美国优势明显。2017年美国研发投入预算总额1520亿美元,同比增长4.1%。根据Rdmg杂志的统计,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研发收入排名情况(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如表1所示。

1.2 聚焦职业教育和科研人才培养

根据2018年7月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通过对今年全球130多个经济体近年创新表现进行排名,我们发现,大量的欧洲国家排名靠前,其较高综合发展水平(包括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量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与创新表现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是推动国家和地区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一些研究机构扮演了学校和人才培养基地的角色,兼顾通识教育。比如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积极设置学位课程,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BSRC)承揽科研培训,德国马普学会(MPG)搭建校企“桥梁”,促进产学研一体发展。作为日本目前最大的研究机构,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科研院(AIST)于2017年位列“全球创新者——政府研究机构25强”第5名(亚洲共有7家机构入选)。

再从教育模式和投入效果等角度对标。在德国,有80%的年轻人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也同时接受企业实践培训,这一“双元制”的基本模式能有效提高人才“学以致用”的应用转化能力。英国于2015年投入6700万英镑实施STEM教师培养五年计划,并在2019年继续加大对中学的投资力度,夯实基础教育。美国的科技论文总量和论文被引用绝对次数均在世界排名第一。汤森路透集团2018年公布了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美国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2639人次,遥遥领先;在科研机构中,哈佛大学依旧高居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榜首。在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基于对专利数据的深入分析宣布的“2016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获选名单中,美国共41家,入选机构数量最多。

1.3 重视科研基础研究和设施建设

现代科研基础设施是打造一流科研的保障。以美英两国举例。自2016年以来,美国仍是世界上研发支出最多的国家;其高科技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占GDP的39%,领先全球。英国政府承诺至2021年持续投入59亿英镑作为科研专项经费,其中29亿英镑专门用来应对重大科学挑战,投资先进材料研究所、老龄化创新中心和其他项目,30亿英镑用于支持单个科研项目和机构的一流实验室,并资助全球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此外,9亿英镑的额外投入作为科研资产投资机动基金 。

1.4 鼓励多维度开放式创新

从企业层面,英国创新署为企业创新扫除障碍,提供设施、人才和合作资源等一系列支撑,鼓励私营部门向规模更小、风险更高的企业投资。自英国政府在2015年推出种子企业投资减税方案后,商业银行提供1.25亿英镑扩大“创业投资催化基金”,投资4亿英镑扩大“企业资本基金”,为高增长企业增加后期创业投资提供资金。2019年政府继续优化了对中小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持续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德国有“创新型中小企业资助计划”“中小企业数字化计划”等类似举措,通过“INVEST风险投资补助”“高技术创业基金”鼓励成立更多的创新型初创企业。在美国,2016年国会通过的《拨款法案》首次将该研发税收优惠政策永久化。有关研究表明,这项政策的永久化将每年创造近4万个工作岗位,提升美国GDP增长0.16%。此外,小企业预留制度、小企业分包制度、报价小企业优惠制度等也在《联邦采购条例》中进行明确。

其次是全球化战略背景下的多维度创新。近年来,美国一直将科技外交作为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政府则积极开发银行、国际组织和机构等资源,为科研机构争取研究资金,利用如欧洲研究区等平台展示英国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议题,扮演在全球合作网络中关键伙伴角色。德国联邦政府对内通过如“现实实验室”等新机制提高公众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提高科研资助的透明度;对外不断加强联邦和各洲间的合作,协调部门间计划制定和创新议程。

2  中国的科技创新特征

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相关度较高。目前中国的创新多为引用式,而自主性创新十分有限,在产业中的表现更多为高新技术赋能传统领域,或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交互。

通过分析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我国在全球126个国家中排名第17位,首次跻身世界前20大创新经济体之列。这显示了我国近年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同时也为其它发展中国家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该章节结合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以下简称“报告”)的调查结果,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2.1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利好频现

科技创新政策在推动创新经济发展方面扮演“指挥棒”角色。近年,我国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一系列创新战略规划与政策措施,明确了科技服务国家战略,集聚开放资源,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呈现出注重顶层设计、强调资源汇聚,重视创业环境、扎实关键技术、树立高远目标的特点。在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增加了“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5%”的表述。

2.2 体制机制仍为制约创新短板

根据“报告”显示,一级指标“创新体制机制”位列第70位,较2017年上升8位,但依然落后于欧美等高收入经济体,仍为相对短板。从细分指标看,我国“政府工作的有效性”和“解决企业破产”两个指标分别排在第48和第52位,较2017年分别下降1位和2位。从创业环境、监管质量等方面来看,中国处于相对落后范围,需要改进提升。

2.3 市场和商业成熟度优势单薄

从市场成熟度排名来看,中国的市场和商业成熟度排名略有上升。从细分指标角度看,代表我国市场及商业环境成熟度的指标如:是否易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小额贷款总数在GDP占比、应用税率和信息技术服务进口指标的排名分别为第97位、第70位、第72位和第90位,均小幅上升,但在世界横比中不占优势。由国外自主的研发支出或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资金量远低于高收入经济体,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排位也靠后。因此,从策略上亟需完善企业的融资引资环境,进一步发挥好金融资本的创新加速器作用。

2.4 创新型人才队伍后劲乏力

通过对“人力资本与研究”一级指标以及细分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大国”属性明显,且高等教育人数不断增加,但预期受教育年限、每百万人口中的全职研究人员等指标较2017年出现小幅下降,分别位列第71位和第47位。上述指标在发展中国家的排名中也相对落后。

3  对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的启示

对比当前较成熟的创新型国家,其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存在共性。即一是明确了创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格局,二是发达的公共科研体系作为支撑,三是贯通开放的、以企业居于核心地位的创新生态系统,四是发达的全方位的科技投融资机制,五是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供给机制。

创新要基于基本规律,作为发展的“抓手”,创新的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杨壮教授在《必要的改革》一书中提到,过去几十年,中国完全原创型的机会的确偏少,更多是应用层面的,且还有一类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局面离不开我们的现处阶段。林毅夫教授总结过去40年“中国奇迹”能够实现的原因就是比较优势的有效利用。对于创新来说,道理亦然。因此,从行业和企业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以下四个方面会助力我们在创新道路上的表现。

3.1 夯实基础研究,优化R&D投入结构

一直以来,基础研究着眼于自然规律,服务于应用研究,很难在经济上获得立竿见影的回报,却对推动生产力影响深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95至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企业资金”和“试验发展”方面的投入较大(见图1)。

按照Rdmag杂志发布的资料,2018年中国大陆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已达到了4748.1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6.74%(增速在主要国家中也排第二)。全球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近年来趋于稳定。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除个别企业作为该专业赛道的“独角兽”,大部分的主体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多而不优的情况,如基础研究占比与发达国家(15%~20%)相比有较大差距;又如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型国家(2.5%以上)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企业层面在制定科技创新战略的时候,也需更有侧重,加强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使R&D投入结构更合理,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夯实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

3.2 开放创新体系,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力量,应该加大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比例。根据对创新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的实证检验数据表明,创新要素的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要构建以产业大公司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体系,激活国有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科技企业等;民营标杆企业例如华为、阿里和百度等。整合资源并有效释放给市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新颖化发展道路 ,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3 强化模式创新,产学研用融协同

从产业角度,通过组织模式创新有效汇聚创新资源,推动创新主体由独立研发升级成为产、学、研、用、融协同,可有效激发市场活力。通过生产模式创新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推动生产从同质化转为个性化。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有效降低推广应用门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及时进入市场,将部分科研投入由国拨和企业自投转为众筹资金等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从企业角度,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强化模式创新可提升信息技术底层支撑力,积累企业科技实力。

3.4 鼓励科研人才,激活创新链条

创新链条的激活需落实到企业。引入技术带头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等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热情。对内可以“技术+现金股”的形式对科研技术人员开放股权持有;对外统筹考虑国家的研发需求和战略目标,借力“十四五”时期统筹谋篇布局,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开放力度,支持海内外专家交流、牵头、参与宏观项目,吸引高端人才,加快提升我国基础科研和原始式创新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标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政策及实践,可以判断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利好频现,在不断打破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并不断提升市场和商业成熟度。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持续在科技研发领域增加财政投入,国家注重科研基础研究和设施建设,强化模式创新、体系建设,贯通产学研用融,为企业的多维度开放式从宏观和产业中观层面提供了良好环境,也为企业进一步科技赋能,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2020年,全世界面临着新冠疫情带来的突如其来的考验,科技创新和数智化发展更加成为企业倡导和发展的主流。从企业层面,更加需要加强对科技政策的研究把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力度等。

参考文献

[1] UK Department for Business,Energy& Industrial Strategy.PM announces major research boost to make Britain the go-to place for innovators and investors[EB/OL].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pm-announces-a-2-billion-investment-in-research-and-development.2017.8.27.

[2] 王子丹,袁永.主要发达国家近期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32.

[3]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总第19期)[EB/OL].https://www.fmprc.gov.cn/ce/cede/chn/kjcx/dgkjcxjb/t1645850.htm.2019.3.15.

[4] Neujahrsempfang der Wissenschaftsattachés an den auslandsichen Botschaften[EB]. www.bmbf.de, 2019.2.18.

[5] National Science Board. 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6, Overview[R/OL]. http://www.nsf.gov/statistics/2016/nsb20161/#/report/overview/science-and-technology-in-the-world-economy.

[6] Cornell University, INSEAD, WIPO,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8--Energizing the World with Innovation[DB].https://www.wipo.int/edocs/pubdocs/en/wipo_pub_gii_2018.pdf.

[7] 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EB/OL]. http://tech.ifeng.com/a/20181128/45238645_0.shtml.

[8] Clarivate Analytics 2016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Report[EB/OL]. http://top100innovators.stateofinnovation.com/sites/default/files/content/top100/L178_Cvt_Top_100_Innovators_Report_008.pdf.

[9] 刘音磊,王朔,熊洁菲.发达国家科研院所人力资源体系案例浅析[J].管理观察,2018(36):70-71.

[10] 资料取自官方网站:https://www.aist.go.jp/[EB/OL].

[1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ax relief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EB/OL]. https://www.gov.uk/guidance/corporation-tax-research-and-development-tax-relief-for-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overview.

[12] David Malakoff,2015,Economists offer new arguments for U.S. research tax break, AAAS[EB/OL].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5/01/economisis-offer-new-arguments-us-research-tax-break.

[13] 赵志耘,刘润生.2016年的美国科技:加强前沿科技部署 擘画未来蓝图[R].美国研究报告(201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81-185.

[14] Road map for EU - USA S&T cooperation [DB/OL]. http://ec.europa.eu/research/iscp/pdf/policy/roadmaps_usa-2016.pdf#view=fit&pagemode=none

[15] 林木.必要的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16] 王钺,刘秉镰.创新要素的流動为何如此重要?——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 中国软科学,2017.

[17] 刘岩.美国科技创新体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D].锦州:渤海大学,2013.

[18] 林汉川,秦志辉,池仁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18[R].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创业政策的启示与对策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不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