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教学中有效发展体能的策略

2020-04-01 15:18姚娟俞向阳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弓步武术动作

姚娟 俞向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让中华传统文化赶上时代、引领未来正成为文化传承的“现在进行时”。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需要体育人将这一国粹发扬光大。

武术教学中,由于需要定型的动作比较多,常会导致武术课的整体练习密度偏低,如何创新设计与实施武术教学中的体能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依据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与课堂教学评选活动中的水平二(三年级)《武术:冲拳、推掌、蹬腿冲拳》实践课,以及在无锡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举办的江苏省小学武术教学研讨展示活动中的水平二(三年级)《武术:拳、掌、勾》片段课,结合自己在实践过程当中一些思考,重点谈一谈在武术教学中如何将体能练习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并巧妙地让学生练有兴趣、练能生动、练有强度、练后过瘾。那么,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理念?笔者总结了以下六种方法。

一、口号导练体现体能融合的价值度

在水平二(三年级)《武术:拳、掌、勾》片段课中,笔者看到执教者运用了口号导练的方法,将动作方法或动作规格形成口诀化语言,这些語言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学生在这样的口号导练中有节奏地完成体能练习。为了让学生快速认知拳、掌、勾各部位名称,设计的“对对碰”小游戏中,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展开练习,教师问“你的拳心在哪里”,学生答“我的拳心在这里”,齐声说“拳心拳心对对碰”,所有的问答都是在多种方法跳中进行,学生边回答,边根据口号节奏进行并脚跳、单脚跳、开合跳、十字跳等练习,当说到对对碰的碰时,将两拳的拳心相靠。当然,这个小游戏还可以进行拓展,最后一句口号可以变成“两人拳心对对碰”,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在原地进行跳的练习了,而是要在跳的过程中移动找同伴,确保说到最后一句时,两个人的拳心能相靠。这样的变化其实还可以有很多,笔者只是抛砖引玉,教师们可以在口号的编撰、节奏的变换、动作的选用上下功夫,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活跃的状态。

二、动静结合体现体能融合的控制度

为了让学生的弓步、马步能够更稳扎稳打,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会让学生保持弓步动作坚持不动。长时间静力动作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怎样让定型动作也练得有趣味呢?笔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如,在巩固练习弓步的时候,先请学生将“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不晃动,看我动作最标准,看我努力坚持住”这四句话用并脚跳的方式边跳边读记,当学生能熟练读记后,请学生用弓步跳的动作完成前面两句,用弓步抱拳的动作完成后面两句。前面两句是对动作规格的高度概括,学生用弓步跳完成时,可以对照要求,将动作要求铭记于心,到不晃动时,很自然地能完成自我要求很高的弓步动作。最后两句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武德渗透,鼓励学生在练习武术动作时,能够有坚持到底的韧劲和毅力。这样的设计既让体能练习无痕植入,又让动作规格无形提高,一动一静,张弛有度。

如,笔者在水平二(三年级)《武术:冲拳、推掌、蹬腿冲拳》实践课上看到了运用动静结合方法的环节,在引导小组将已学步型动作进行创编时,授课教师设计了“拼多多”活动。在授课时,教师先请学生原地快速小步跑,边跑边说口号:“拼多多、拼多多、步型手型拼多多。”当说到“多”时,立刻做出马步推掌动作,大声说出对自己所做动作的命名,保持3秒以后,再换成原地高抬腿跑,边跑边重复上述口号,再次说到“多”时,定型出弓步冲拳动作并坚持3秒,同样大声说出自己对本动作的命名。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运用让学生做各种跑的方式以口令提示学生动作定型,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动作名称,有效完成“拼多多、拼多多、步型手型拼多多”这样一句话,这个环节运用动静结合方法让练习不再那么枯燥,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双人对抗体现体能融合的合作度

武术的魅力在于攻防,攻防的含义在于对抗。水平二(三年级)《武术:冲拳、推掌、蹬腿冲拳》实践课中的“你进我退”游戏环节,让人眼前一亮。在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一人持隔热垫,另一人完成弓步冲拳和弓步推掌动作,每完成一次冲拳、推掌就进退一次,一进一退交换角色反复练习,在这个练习中,学生的多次快速冲拳,上肢的爆发力得到了锻炼,有效提升了体能。同时,在本练习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锻炼,其中包含“力度”的合作,也有“时机”的合作。

在看课同时,笔者又有深入的思考,如何将这种双人攻防对抗设计得更有趣?笔者认为可以在经过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升级到“打飞垫”游戏玩法,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抛垫,一人用冲拳或推掌的动作击打飞垫,从原地、前后移动到左右移动提高合作难度,激发练习兴趣。学生对抛垫高度的把握,对击打时机的把握,对两人距离的控制,对两人配合的默契都需要反复思考和练习,这无疑是对学生体能的一大挑战。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的创新核心素养得到培养,教师鼓励学生善于动脑,不断创新。

四、限制激励体现体能融合的难易度

所谓限制激励,就是在体育锻炼时给学生附加一些条件,对学生的练习起到一些限制作用,限制的同时也起到提高练习难度的作用,目的是更巧妙地利用这些限制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水平二(三年级)《武术:冲拳、推掌、蹬腿冲拳》这节课中,执教者运用了“顶门立户”和“快乐读秒”的结合,有效达到了限制激励的作用。教师让学生将隔热垫放置在弓步前弓腿的大腿上,保持大腿面与地面的平行,当学生能够保持大腿面与地面平行后,教师又让学生将隔热垫放置在头顶上,保持身体的直立,这样的练习取名“顶门立户”。当学生都掌握了这样的检验自我动作的方法以后,教师让学生“快乐读秒”,两人一组面对面做弓步推掌,两掌心相抵,全班一起快乐读秒,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一起读完20秒。在这节课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向学生的体能练习发起挑战,限制不是阻碍学生的发展,也不是用困难吓倒学生,相反是激励学生发展,学生能以“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完成教师的挑战,达到学习目的,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五、队伍流动体现体能融合的新颖度

让队伍流动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增加学生体能练习时间的好方法,在水平二(三年级)《武术:冲拳、推掌、蹬腿冲拳》这节课中,让队伍流动起来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本课采用“移动打靶”的游戏练习,每两人一组相对站立,一人做马步,两手分别平举垫子,另一人左右滑步移动做弓步冲拳、马步推掌、蹬腿练习,然后两人交换角色。该游戏还可以让两列横队的学生都面对面站立,一隊持垫,另一队学生依次打垫后交换到下一位同学的位置继续,队尾的学生则要快速跑到队首的同学处接续打垫,这样的练习方式更能融入体能练习,更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本节课还采用了“随时停车”的游戏,两人一组,平行站立面对同一方向,每人手拿隔热垫当方向盘,进行高抬腿跑做出“开汽车”的姿势,其中一人喊“停”,并马上转身做马步平举垫,另一人也转身与同伴相对,并立刻喊“哈”并做马步冲拳、推掌各两次击打隔热垫,接下来再轮流交换角色完成下次练习。这两个练习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循规蹈矩的单一队形、单一练习方式。变呆板为灵活,变固态为流动,打造了一种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课堂形态。

六、情境融入体现体能融合的结构度

适合、贴切的情境创设是一节好课的催化剂。让学生置身于武术场域中,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武林高手的角色,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源发自驱力。笔者所看的这两节课中,执教者将少林、峨眉、武当、崆峒四大门派引入课堂,课的伊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武术味,课中还适时地用语言引导学生到各大门派中去取经学艺,并在学艺的路途中用生活中常见的隔热垫设置了“八卦阵”,带领学生用滑步、武术行步、垫步等动作穿梭于“八卦阵”中,让学生的身心在武术的世界中畅游。情境融入不仅仅体现在场域的设置上,还体现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中。如,教师行抱拳礼后说:“今天这里就是少林练功场,方丈将带我们一起学习武术基本功,有信心吗?”学练过程中,还应用了对暗号的方式,只要教师说“少林武功”,学生立刻答“强身健体”,教师说“强身健体”,学生就对“少林武功”,这样既调动学生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精神振奋。

这两堂课充分说明,武术课堂并非注定无趣,只要心中爱武术,课中有生活,心中有学生,武术课堂一定会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乐有趣。传承武术文化,弘扬中华国粹,脚下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努力挖掘武术教学资源、坚持武术实践研究、传承武术文化精神,就一定会让学生的武术情结升温,武术技能升腾,武德修养升华。

猜你喜欢
弓步武术动作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下一个动作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强迫症
金刚霸王肘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传潭腿(上)
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