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20-04-01 15:08李琰陈青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李琰 陈青云

摘要:琼崖红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独特的资源,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在开发与建设琼崖红色资源的同时,将琼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培育具有“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琼崖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356-02

琼崖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海南各族人民开展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精神为内核的文明成果。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化石,而且是新时代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强有力的初心源头。如何将琼崖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琼崖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1.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独有的优质资源。海南是红色资源丰富、类型独特、潜力巨大的省份,全省现有红色资源598处,其中国家级“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1处,即“海口-文昌-琼海-五指山线”;国家级“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4处,包括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海口市琼山区工农红军琼崖云龙改编旧址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处,包括定安县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等。另外有100处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不仅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不仅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能增强海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性和时代感。

2.为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最好的教科书”。琼崖四面环海,以王文明、冯白驹等为首的琼崖纵队,创立了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书写了在琼崖孤岛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作为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陵水县苏维埃政府,不仅首创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更是组建了陵水“海上赤卫队”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了解和学习琼崖革命历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清醒地认识“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从内心深处厚植爱党爱岛爱国情怀,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3.为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方向。理想信念不仅仅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也是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作为人生“总开关”,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娘子军,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革命斗争史上唯一的编制完整的女性英雄群体。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听老红军讲红色故事,学习“坚定不移、自强不息、英勇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娘子军精神,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如何在极端艰苦环境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二、琼崖红色资源融入海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海南高校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等问题。

1.研究人员力量薄弱,琼崖红色资源教育体系不完备。一是从事琼崖红色资源研究的人员偏少,针对琼崖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研究的师资队伍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合力。二是缺乏开展琼崖红色资源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课程,近年来仅开发了《琼崖革命论》和《琼崖革命精神论》两部专著,没有将琼崖革命精神有效融入海南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有的方式一般是采取专家讲座、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或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的零星提及,没有针对琼崖革命精神融入课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三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只是将琼崖红色资源教育作为一种附加形式,没有很好地起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没有独立的评价机制。

2.管理机制不健全,琼崖红色教育实践教学缺乏保障。一是实践教育活动资金不足问题较为严重。信息化时代,大部分高校更愿意将教学经费投入互联网+教学等投入产出快的项目,琼崖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必要物质和人力保障。二是实践活动资源不均衡问题普遍存在。鉴于活动经费和安全因素等问题,各高校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地点一般都是固定在学校附近的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践活动无法在全岛实现全覆盖,资源不均衡性问题普遍存在。三是学生参与红色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覆盖面极其有限。目前,主要面向优秀学生代表、党员干部或者馬克思主义社团中的青年学生,普通学生缺少参与机会,由于社会实践的平台较少,覆盖面极其有限。

3.认识不到位,琼崖红色基因传承的校园文化缺失。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风貌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又能在熏陶的同时“精准滴灌”为文化认同感,但是海南高校“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红色校园文艺活动形式单一,集中表现在特定时间节点,“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精神的内涵还没有渗透到校园文艺活动中,更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二是琼崖红色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较少。经过走访调研发现海南高校校园文化中琼崖红色文化景观的覆盖面较少,“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精神的典型代表人物的雕像和画像几乎没有。三是红色校园网络建设和开发还是一片空白。

三、琼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建立完备的琼崖红色资源教育教学体系。一是成立高校琼崖红色资源教育研究中心,整合各高校的人力物力,尽早建立一支从事琼崖红色资源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团队。二是深入挖掘琼崖红色资源,开设红色教育的相关课程,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构建集科研、教学、实践、观摩于一体的教学流程,真正地实现红色资源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统一。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不断完善预警、调节、反馈和奖惩机制,科学设置评价方法。

2.建立琼崖红色资源教育实践运行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琼崖红色资源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学生工作处、团委、宣传统战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协同合作机制。二是加大投入,鼓励师生研究传播琼崖红色资源。在加大研究队伍建设的同时,成立学生琼崖红色文化宣传小分队,培育高校琼崖红色文化研究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实践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琼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基地。习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因此,利用虚拟现实(VR)作为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将琼崖红色资源融入校内实践基地,不仅可以解决实践教学活动的覆盖面不足的难题,还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

3.营造红色资源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一是打造传承琼崖红色基因的文艺品牌活动。在唱红歌、诵经典的基础上开展红色娘子军舞蹈、红色影视等校园文化活动,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他们的感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二是建设高校琼崖红色资源人文景观。以王文明、冯白驹等琼崖纵队为重点广泛设立红色雕像;充分利用琼崖红色档案中的极具特色的红色标语;充分挖掘极具特色的红色娘子军整体人物画像等建立人文景观;同时以红色娘子军、冯白驹等命名学生行政班级、校园景观,在无形中使师生对琼崖红色文化增强认同感。三是开发琼崖红色資源专题网站。充分发挥高校琼崖红色资源教育研究中心和高校琼崖红色文化研究会的重要作用,开辟琼崖红色资源专题网站或者在各大高校校园网首页开辟专栏、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琼崖红色教育资源。

总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3]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