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策略初探

2020-04-01 07:54陶金婵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诗歌文章

陶金婵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利用阅读教学时使用的文章材料作为依托,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哪些具体的方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进行论述。

一、捕捉特例,形成样板

在小学课本中,不同题材的文章,传递的情感也有各自独到之处,究其原因,则是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聚焦这些有特征的结构形式或是语句,并将它们作为“语用”点,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感受其特征,同时背诵积累,为学生后续的语言表达提供样板。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朗朗上口的歌谣或短诗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教学中,教师不妨多关注类似的文章用以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例如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课文,都是节奏明快、结构重复的歌谣。内容多是以识记同字族生字、感知生活常识为主。教师就可以套用文章的结构,更换里面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还能巩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

中高年级文章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更多侧:  重于对典型例句的剖析。例如,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文,“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一句话中的两个词“凝神静气”“兀立”,不仅展现出父亲宁静平和的心态,又用形象的比喻手法描绘出父亲伟岸挺拔的身姿。教学中就应抓住类似的语句进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凝练自己的语言。

二、独特之处,挖掘价值

教材中,编排在一个单元内的文章主题都很相似。这时,教师要在把握整体思想的基础之上,捕捉每篇文章的特殊之处,深入挖掘每篇文章最有价值语言文字训练点。文章的作者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可以成为我们研制文本独有“语用”点的方向。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感受自然之美。其中《观潮》一文,学生更多侧重于学习写作顺序以及学习如何从华丽的辞藻中感受钱塘江的磅礴。而《走月亮》一文,文章中渗透的感情是很细腻的。学生读过文章后会发现,文中反复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这句话在不同段落中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这个问题为核心展开阅读教学。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不难发现,每句话看似一样,但实际上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层层递进的。此时教师再提示不同段落中,这句话结束时所用的标点符号不尽相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使用感叹号,有时使用省略号,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标点符号也是有生命的,使用好标点符号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感情。如此一来,学生们可以轻松地掌握“反复”手法的作用与好处。他们在写思想感情比较浓厚的作文时,就会自然而然地采用这种新奇、有效的写作手法。

三、辨识文体,思维分类

明确文体,有利于把握文本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感悟文本表达特点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说明文侧重表达精准、用词恰当。例如,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一文,语句平实,以说明某种逻辑关系为主线。这样的文章在教学中,应以总结文章结构为主要训练点。

而诗歌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更多需要人们联系生活实际,去填充因字数有限而无法描述的完整场景。在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中,“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这句话的学习需要与上文联系起来才能将“一个小孩在钓鱼”的画面勾勒完整,才能准确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所以在教学诗歌时,教师不能盲目要求学生模仿诗歌的结构,要更多地重视诗歌内容的充实。

童话要加上想象的翅膀,不拘泥于文中的内容。三年级上册《不会叫的狗》是一篇用来训练语言文字的典型文章。开放式的结局,使学生不受约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想象的合理性,重视想象内容的内在逻辑与联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文体要有明确的训练点,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千篇一律,这样学生学习文章的效率会更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以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身负传递国家语言文字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对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语用能力的教学應常抓不懈。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诗歌文章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