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儿童,“绽放”课程

2020-04-01 07:54陈虹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
关键词:绽放儿童

陈虹

摘 要:好奇心是幼儿的一大天性。他们对周围事物、对世界有一百个疑问。幼儿天生都是科学家,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幼儿还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疑问与困惑时会试图弄清楚。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吾人不可不注意,不得不利用它。”随着幼儿教育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号角也在激烈吹响,我们对课程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集体教学,应从多样化的形式出发,以幼儿为本,以儿童的视角看课程,追随儿童,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才是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会是更具持久力和生命力的课程。

关键词:儿童; 生成课程;追随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如何以儿童的视角开展生成课程,让儿童成为生成课程的主人,是我们真正需要研究和践行的。在教育大环境对幼儿学习核心经验的关注中,生成课程的实施,更符合“一切以幼儿为本”理念的践行。那什么是生成课程呢?生成课程就是基于儿童本位,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生成的内容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生动的、看的见的、贴近生活的。孩子们在兴趣驱动下不停的探索、发现,不断的质疑验证,用感官感知这个世界、探索他们的未知,从面建构新经验。

一、课程起源于儿童

生成课程从何而来?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中等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有课程生成的可能,但不管是何种状态下的生成,起源于儿童的课程,才是为他们所喜欢,所接纳的课程。那怎样去生成这个课程呢?

1、调查幼儿兴趣:孩子们喜欢些什么?

谈话法、调查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比较真实的了解到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关注的兴趣点。记得在开学不久,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对我们平时在吃的薯条怎么来非常的感兴趣。于是在种植园地播种时,我请班里的小朋友帮助我一起种土豆。我发现小朋友在种植时会把土豆的芽朝下放,于是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把土豆的芽朝上放才不会影响土豆的生长。过了两天,他们很惊奇的发现,土豆的小芽芽钻出了泥土。在这之后,我们班的孩子总会时不时的去看一看土豆,没过几天,一个小朋友惊奇的发现,“老师,土豆的叶子长得有点不一样大,”还有点歪了,要倒下去了。”越来越多的发现,使小朋友对于土豆叶子的探究欲望也越来越重,他们发现,有些土豆叶子长得很好看,有些土豆叶子长得蔫蔫的。对于孩子们这么多的发现,我便将其进行了汇总。

2、梳理疑惑:孩子们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幼儿谈话和讨论,对于幼儿的各种各样充满童趣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进行及时梳理,把幼儿的问题进行聚焦,针对真问题进行探索和深入,也就是明确接下去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来满足幼儿对生成课程“土豆”的认知。教师在晨间开展了“我发现土豆叶子的秘密”主题谈话,让每一位幼儿充分表达对“土豆叶子”的认知,教师挖掘和梳理出对于“土豆叶子”,孩子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哪些是孩子们已知的经验,教师只做梳理即可。哪些是孩子们未知的?教师需要支持孩子们去发现和探索。叶子为什么有不一样呢?是因为什么原因?

从幼儿观察土豆生长过程中的言语中,教师记录下了幼儿发现与疑问。观察中的发现:1。叶子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2。叶子上白白的点是什么?3。土豆上的芽那么小,它怎么能钻出泥土?观察后的疑问:1.这个白白的点是虫子,那这些虫子是好的还是坏的?2.把土豆种植好它需要些什么?3.土豆叶子会开花,那它的果实去哪里了?

从幼儿的发现和疑问中看到幼儿对于土豆生长过程有着较为浅表的经验,那么我们就以土豆生长过程为切口,进一步明晰课程开展的方向。

3、课程推进:教师们能做些什么?

生成课程讲究的是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猜想,教师可以尝试将这块植物角的内容融入我们的课程中,让种植活动内容与我们班的课程主题紧密结合、息息相关。但由于我们中班的幼儿见识不多,对事物理解有限,因此在观察过中十分依赖教师的帮助,结论也离不了教师的帮助。因此,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对土豆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并进行一定的提示式提问,以维持幼儿兴趣,让幼儿尝试记录土豆生长过程。还可以设计关于土豆系列的一周课程计划,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课程中,随时准备着给予幼儿帮助。

二、把儿童行动做导向,开展生成课程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亲历性”和“探究性”,而且没有互动就谈不上探究,我们要充分尊重儿童,尊重儿童在课程践行中,所发生的矛盾,所面临的问题,所做的决定,在儿童的探索和行动中,体现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1、观察到行动

走近大自然,把“课堂”移位室外,是每个孩子所向往的学习方式,亲近自然的“教学”形式,能让幼儿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也让教学的形式更加多元。

(1)制定计划。首先,孩子们认为在种植地的土豆应该要去照顾它。那派谁去照顾它呢?我们可以由每天值日生来进行管理,每天早上为土豆去浇一点水。其次,孩子们决定每天午餐后散步时我们可以去种植园地进行观察,看看土豆的生长变化并进行记录。

(2)问题记录。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幼儿萌发了更多关于土豆生长的问题,在进行记录表记录的时候,孩子们会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土豆生长的变化特征生动形象地记录下来,获取较为直观的结果。然后由教师对孩子的特征绘画进行简单的语言概述,并将他粘贴到门口的记录表上。我发现,中班孩子们绘画的土豆生长变化特征,已经能是从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生长现状进行记录。

2、借助“外援”

生成活动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才能满足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在课程推进中,我们对于幼儿发现的更多土豆生长的认知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我们把问题抛给幼儿:关于这么多土豆生长的秘密,连老师都不清楚地时候该怎么办?幼儿开始想办法、提建议,有的说到电脑里找,有的说看书,也有小朋友自告奋勇推荐:我奶奶会种很多蔬菜的,她知道怎么种土豆,于是家长进课堂诞生了,家长的加入,让我们生成课程的“课堂”更加丰富和多元。

三、玩课程

生成课程开展后,我们教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帮助儿童梳理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把个体的经验成为集体的经验,把零散的经验成为聚焦的经验,多维度促进儿童发展,提升儿童的各项能力。

1、经验总结——开展主题板块回顾

开展主题板块学习的回顾,让幼儿加深对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经验的理解和记忆,也加深了幼儿对于科学探究的理解。

2、延伸课程

在土豆生长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取的一定的经验。那在土豆长成后孩子们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土豆可以怎么吃?土豆可以怎么玩?回顾梳理前面活动的进展过程,为下一次科学探究打基础。

四、课程实施后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实践思考了幼儿课程的意义。课程活动过程中坚持“幼儿才是课程的主人”,一切以幼儿为主,我们要打破原先不断灌输的思维,树立“幼儿的课程幼儿作主”思维。教师只是在过程中发现、支持幼儿的兴趣,为幼儿的深入学习提供支援。

幼儿园课程的架构,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需要倡导和践行以儿童为本理念,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的课程不應该只是在教参里。幼儿的课程应该中幼儿的生活与行动中。我们要为孩子的课程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不仅是挖掘还要为幼儿创造更多有益于幼儿学习的有效资源。让幼儿的课程走出教参,走进幼儿生活。

猜你喜欢
绽放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融入本土,绽放童心
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吞 与“吐”
挖掘鲜活的德育素材让德育之花处处绽放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让情感之花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绽放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