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020-04-01 07:54刘璐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
关键词:投资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刘璐

摘 要:医疗健康是近年来炎手可热的词汇,从产业界到资本市场到政府政策,医健生态圈中的每一环都处在积极发展的状态各细分领域,也因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诸多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共同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包括医药医疗监管政策的改革、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中国整体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成熟、社会结构的改变、、国内外边界的模糊等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的不断关注,医疗健康产业必然将会成为未来投资的热点。本文将分析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现状与投资发展趋势,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医疗健康产业; 科技创新; 发展趋势; 投资

《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提出将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健康中国”战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将成为产业资本长期关注的重点领域。按社会医疗总支出口径计算,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三。但我国用于医疗的支出却只占到GDP的5%。相比较美国的18%和日本的10%,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加上高人口因素,中国人均医疗花费只有美国的1/20到1/30。到2020中国医疗占GDP比重要实现6.5-7%。按照国内GDP总量计算,每提高一个点,就意味着几万亿的投资规模。在政府政策推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寿命增加等多力驱动下,中国健康医疗行业会有一個黄金发展期。当前,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问题是集中度偏低。不管哪个细分行业,都是规模偏小,几乎没有大公司,即便是几大上市公司,跟美国的大公司相比,也差距甚远,行业集中度亟待提高。从投资的角度看,医药、医疗器械、医院这三大细分领域产业带,蕴藏巨大资本运作的机遇。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是继住房难、教育难之后的影响我国建设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医疗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国际民生发展的重要问题,受多种内部外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和市场环境两大方面。现阶段,我国医疗市场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疗市场供需关系的双重性质。医疗服务的供需方不仅仅指的是供需市场的交换,还具有公益性的特征。第二,医疗市场是一种特殊性的卖方市场。受医疗服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医疗服务商品存在一定的垄断问题,医生对患者提出的往往都是决定性的建议。第三,医疗市场本身具有严格地市场规范秩序。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不仅具有社会公益性,而且还是一种市场行为,为此需要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城乡二元基本医疗保证制度、只给制度支持缺乏资金支持阶段、市场推进阶段、新医疗改革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事业对外开放是从 1989 年开始,2000 年在我国入世之后颁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法律制度的保障。

一、国家政策解读

(一)现阶段民间资本在医疗资源体系构建中处于补充地位

在我国新的医疗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之际,引入社会资本,扩大医疗资源供给,建立有序竞争的机制已然成为共识。2009 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这一原则在后续各项医疗政策中得到坚持和贯彻。目前,我国各级城市、县、乡等各级行政区划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广泛的公立医疗机构体系。民间资本所主导的营利性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现阶段的医疗体制下,也只能处于补充地位。而对其发展目标,《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为:2015 年,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 20%。

(二)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具有同等的准入和执业政策

在市场准入方面,民间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放宽。政策规定,各地在制定和调整本地区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其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时,要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民间资本可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在执业环境上,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税收优惠和价格政策、医保定点范围、用人环境、外部学术环境、大型设备配置、用地政策、信息体系的对接、变更经营性质和退出政策等领域,给予了同等的政策支持,或进行了政策完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更加良好。

(三)基层医疗和薄弱环节是现阶段国家政策倾向的主要投资领域

《规划》提出,对医疗资源相对充裕的区域实施限制性发展,而重点加强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肿瘤、传染病及老年护理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将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薄弱环节。保障边远地区、新区、郊区以及卫星城区等区域的医疗资源需求。新“36 条”则针对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的现状,提出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托)老服务等各类机构。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局面将得到纠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将以民间资本作为重要力量。

二、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的股票行业中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股票所占的市值就已经超过了10%,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大,在部分发达国家甚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来自于医疗健康产业。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均超过10%,而在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例不足5%,这个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连落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有相应的研究显示,若医疗健康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均超过15%,则医疗健康产业将会成为刺激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

(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与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总体的医疗器械行业销售额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市场,在总体的市场规模上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过去10年中整个医疗行业的收入平均增速超过了20%,利润的平均增速则是超过了40%。从目前国内整体的医疗设备情况来看,总体的医疗装备情况仍然偏低,特别是在基层的医院,连最基本的医疗器械都较为缺乏。对于基层医院来说,这些医院具有“填平补齐”的巨大潜力。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将会保证我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医疗器械销售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我国制药行业每年的销售收入大约在7000亿元左右,利润总额在600亿元左右,近几年来每一年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平均每年的增幅都超过了10%,因而制药行业仍然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

(二)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从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每年都保证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处于一个增长的状态,且每年的增幅都在20%以上。在卫生总费用中卫生支出所占的比例目前已经超过40%,据相应的调查显示,在2020年左右我国的医疗健康市场的总体规模将会超过1万亿,预计到2015年以后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我国目前医疗健康市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大约为6%作用,而美国医疗健康市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则在16%左右,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医疗健康市场具有极大的投资增长潜力。

三、医疗健康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按医疗服务市场的产业规模计算,美国是中国的近100倍。目前,中国7%的医院数量却承担着全国近58%的诊疗数量,而私营医疗机构只占整个服务市场10%左右,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私营医疗机构占到50%市场份额的情况相比,中国医疗消费市场还是具有相当巨大的扩张潜力的。在我国,医疗费用占收入的弹性指数很高,以后几年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国的医疗将进入高需求阶段,花费将从现在占GDP不到3%上升到占8.5%,甚至10%左右。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将会达到270亿美金。相对于器械和医药领域而言,医疗服务具有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等特点。随着中国医疗服务业的开放,国外资本加快投资步伐,其中,专科医院、健康管理、创新的服务模式倍受关注。在专科医院方面,目前集中在牙科、产科和美容,如爱尔眼科就获得了近千万美元的投资。在健康管理方面,连锁体检机构是投资商的热点,如鼎晖投资基金注资慈铭体检。在创新的服务模式方面,国康网受到启明纬创投资基金钦点也是一力证。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化、多元化的趋势。由于医疗服务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要求很高,國外竞争者在此方面遥遥领先,而且西方发达国家医疗服务市场化的历史较长,服务意识较强。这就要求国内的医疗服务机构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除此之外,随着人们的就医方式的改变,预约服务、网络会诊和远程治疗技术领域都会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其中,健康管理尚属新兴行业,正处在萌芽阶段,未形成规模;发展方向也不太明确,难免经历调整过程,但依然会被投资人长期看好。

四、结语

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正在逐步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就医疗健康产业其本身而言,这个行业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刚性需求的重要行业,且医疗健康行业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着一个旺盛需求的态势,因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医疗健康产业必然是我国的一个投资热点。

参考文献:

[1]王戈. 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张成林. 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资价值前景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S2):26-28.

[3]高东. 民营医疗投资将进入持续活跃期[J]. 新理财,2018(04):27-29.

[4]牛茜. 国内互联网医疗投资价值前景探索[J]. 现代商业,2019(12):53-54.

[5]杨宝龙. 医疗投资企业流动性风险探讨[J]. 纳税,2019,13(18):297-298.

[6]冯珊珊. 医疗投资热潮下的冷思考[J]. 首席财务官,2016(21):28-37.

[7]张永东. 医疗投资回报合理性预测建模研究[J]. 计算机仿真,2017,34(02):430-433+448.

[8]蒋凯. 基于投资学视角下医疗信息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投资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