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院校体育社团“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

2020-04-02 08:32熊庆霞
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航海双创社团

熊庆霞

航海院校体育社团“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

熊庆霞

(广州航海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

文章整理分析当前航海院校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总的实施情况,探讨体育社团与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的契合关系,构建了“赛事+课程+个性行动”等“三位一体”的航海院校体育社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旨在为丰富航海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

航海院校;体育社团;体育赛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模式

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人的需求变化引领着现代人就业观的转变,呈现出就业选择多样化,职业转变多元化的趋势,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时代的新方向。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正成为新的竞争性领域,高校急需在创业教育教学、创业领域研究、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和创业人才培养领域上获得竞争优势。提升理念、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实践活动是当前急待改进的工作重点。在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与自组织性等特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才能、锻炼各项社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够补充大学生各项社会知识和能力,满足学生发展个性追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实践功能。[1]如何依托体育社团平台特点,融合“双创”教育理念,寻求多样化的实践路径,建构更多的实践模式是促进大学生落实“双创”能力培养的必然需要。

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概述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双创”教育还是一个热点课题,各级各类高校都在努力探索“双创”教育实现的有效路径。就目前来说,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①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②打造“双创”教育师资团队;③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大部分都是定位为与专业对口的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模式、科学研究及技能竞赛引领创新模式);④营造“双创”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包括优越的制度保障机制、开设创业成功案例讲座、创新创业文化宣传栏)等方面构建“多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如东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淮南师范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皆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

航海院校是行业特色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航海教育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除了要求有适用全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岗位操作技能外,对从业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有较强的要求,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2]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纷纷积极践行“双创”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如表1)。

经整理分析,发现航海院校的“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模式方面与其他院校具有一定的吻合度,如更新观念,打造“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强调校企或产学研联合等实践活动、强化科技与学科竞赛等(如附表)。正如《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2016)》所发布的那样,“双创”教育理论层面的框架、体系已经基本成型,强化实践成为当前最迫切的工作重点。[3]在实践中践行教育活动中所养成的能力与知识,不断得到创新启发,有效地验证“双创”教育的成果。

表1 航海院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院校名称主要内容 上海海事大学发挥“三种优势”打造“双创”教育师资;构建“三个平台”强化“双创”教育实践;坚持“三个带动”理顺“双创”教育思路;落实“三个保障”确保“双创”教育成效;强化“三个结合”营造“双创”教育氛围等。 大连海事大学聚焦行业发展和服务东北亚经济建设,实施创新创业“五级联动”管理机制,“五位一体”教学体系。基本做到全覆盖、全员化和全程化,专业技能等级大赛覆盖全校各专业。 集美大学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各类创新形式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大连海洋大学强调观念创新、手段创新和管理创新,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形成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既注重精英创新人才的培养,又注重全校范围普及创新意识培养。 浙江海洋大学建立专业教育、学科竞赛、创新训练、创业实践整合成链的"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宁波大学打造创业意识激发、能力培养、实践训练、培育孵化、成果验收等5个由低到高的人才培养阶梯。成立创新班和创业班,进行分层、分类、分阶段的递进式培养。 广州航海学院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等。

2 体育社团与“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关系分析

“双创”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一种实用教育。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实践模拟等四个方面。[4]“双创”教育并不是说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开展自主创业,而是重点对学生创新人格、头脑思维和能力素质的培养。[5]广大研究学者认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组织活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创新人格塑造和创新技能的提升。如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未来大学体育的主要载体。[6]体育社团所组织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游戏等对大学生竞争能力、抗挫折能力及其沟通能力的影响非常明显。[7]吴丽则认为体育社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角色的扮演,发展社会能力,并且能降低大学生社会化成本。[8]因此说,体育社团是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阵地。[9]

可见,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的这些影响作用恰恰和“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契合性。此外,基于航海院校的行业特色,对人才的培养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全球适用性,对人才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培养优秀的航海人员需要卓越的“双创”教育来保驾护航。我校的体育社团是学生社团类别中占比最多的,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社团组织。和大多数社团一样在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场地器材不足,师资帮扶不到位,学校激励与保障机制不到位,经费缺乏等种种困难,制约着体育社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发展层次,寻找解决困难的方式方法也是其发展的迫切需要。有研究认为,将“双创”文化植入社团建设中,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创业理念,在社团的促进及引导之下,学生对“双创”教育有更高的认同感、收获感。[10]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代表的高等教育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经验和实践发展路径。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将创新和创业教育实施在学生社团教育体系中,并取得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与社会实践经验成果。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学校教育中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也充分说明学校学生社团组织是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孵化组织。[1]可见,让社团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有力的实践平台,成为提升学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推手,同时促进学生社团自身的良性建设,是双赢的举措。但在我国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中实施“双创”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较少。

3 航海院校体育社团“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运行机制

本研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培养体育社团“双创”型人才的实践模式。(如图1)赛事是人才认识体育产业,启发体育创业的重要“抓手”;赛事运作过程中积累实战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促进课程建设革新和完善。人才掌握知识、技能是通过各类课程实现的,课程的完善有利于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在这个模式中,课程也要使人才具备基本的知识、专业的能力,以保障相关赛事知识或技能的良性供给。个性化的“行动”则将个人在校习得的知识、能力、敢于创新的精神真正落实到位,是人才勇于尝试创新创业的反映。并在行动中及时感知行业最新发展需求及发现自身的不足等,再通过课程保障体系及时修正、补充调整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校内的课程保障体系和赛事体系依据反馈回的信息又及时革新和完善,以此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

图1 以“赛事”为抓手的体育社团“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运行机制示意图

3.1 凸显赛事“抓手”

体育赛事既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文化现象,也是一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公共产品、更是一个经济产业体的重要部分,其影响价值是多样全面的,能够有效地强化大学生“双创”精神和意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可以为大学生培养“双创”能力的一个综合性强的载体。[11]因此,体育赛事可以作为体育社团用来培养“双创”型优秀人才的一个操作性极强的“抓手”。体育社团开设的项目种类多,为了引领更多社团发展和满足社团成员不同的兴趣需求,宜搭建赛事系列,依据航海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和依据社团自身特色,将赛事系列也分成三个类别:常规赛事、特色赛事、新兴&时尚赛事。其中特色赛事为展现航海院校航海体育特色内容的赛事:如龙舟拔河、航海技能对抗、水上救生、拖带、皮划艇等竞赛活动;常规赛事为多年传统习惯开设的赛事: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新兴&时尚赛事为当下受到大众喜欢、发展时限不够长远的项目赛事:如定向运动、轮滑定向、团队拓展、健身瑜伽等。通过一系列赛事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知识水平,也培养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体育个性和体育能力。如外事接待、活动推广、后勤支持、志愿活动等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勇敢品格;在与赞助商的谈判与协作过程中对学生的谈判能力、策划能力以及资金的运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在场地器材的使用与布置等方面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与不同部门的协商与沟通能力;在组织实施比赛、人员管理、公布比赛成绩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了学生裁判知识的运用、执裁能力的锻炼等。

3.2 协同课程资源

开展多学科支撑的课程体系是促进有意从事体育产业创业(就业)的社团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由于体育社团在高校仍属学生自主开展的组织,是非官方的组织,所以自身不可能独立开设种类繁多的课程,因此课程体系保障由全校各学科院系开设的课程来协同实现。本研究依据课程与体育的关联性强弱和学科分类将课程保障体系分成三个课程类型,包括纵向课程、横向课程和交叉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应该是与体育具有直接的和最强关联性的,且属于同一学科的,将这类课程列为纵向课程。这部分课程包括体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通过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队来实现。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负责完成。赛事作为一个产业,其从业者必须要认识一般的经济学理论,如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这类课程和体育的直接关联性比较弱,但却是从事体育经营管理必须认识的知识。将这部分课程列入横向课程。由学校相关专业院系负责完成。如航运经贸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产业类型,已经形成了体育和经济学、管理营销学等理论相互交叉、融合、渗透并适用自身的的理论知识。如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运营学、场地场馆运营管理学等。这类型的课程属于交叉课程。由教务处搭建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来实现。此外各类知识讲座、知名校友和成功企业家的事例报告会等也属于此类课程。多种课程联合养成从事体育产业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创新品格。航海学院的课程设置已基本实现必修+选修+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3.3 强化个性“行动”

个性“行动”是指社团成员依据自身需要而选择的行业体验行为。真实的行业环境有利于社团成员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认识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个性“行动”的行动类型大致包括开办体育技能培训班、参与健身咨询机构的指导与服务;参加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考试,如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裁判员证、教练员证;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校级或省级课题的科学研究;参与志愿服务;升学深造(跨学科报读体育研究生学历);参加全省级别、全国级别及国际级别的专项技能比赛。如龙舟队、足球社团、篮球社团、跆拳道社团、游泳社团、瑜伽社团、航海技能社团、定向运动社团等社团都积极践行了这样的个性“行动”。

4 结论与建议

4.1 航海院校学生体育社团践行“双创”教育,可依托学生体育社团,找准“抓手”,创设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和个性,以及强化体育产业创业(就业)的实践探索。结合航海学院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和践行条件,构建了(1)凸显赛事“抓手”;(2)协同课程资源;(3)强化个性“行动”的三位一体培养体育社团“双创”型人才的实践模式,为社团自身的建设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推进航海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研究补充及多样化人才保证。

4.2 赛事是行之有效的“抓手”。学生在参加“赛事”过程中,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竞争和规则意识、服务意识得到强化和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品格得到强化和提升,创业欲望得到启发和激励,创业尝试屡见不鲜。依托体育社团组织的校园体育“赛事”更能吸引学生自愿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营造出了浓烈、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关注体育、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大幅增加,也为体育部承担的校园体育活动工作在人力、物力、经费方面的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

4.3 经费短缺、学校制度保障不足是影响校园赛事影响力的两大短板。给予适当的激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如借鉴课程模式给予学认定或融入课程内容结构中给予成绩评定等。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则受人员不足、场地维护经费不足及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影响。

[1]蔡鑫.对长春市高等体育院校社团活动实施“三创教育”的理论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6).

[2]袁炎清,程 军.航海院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3]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蓝皮书(2016)[M].出版社:机械工业,2017(4).

[4]创新创业教育[EB/OL].https://baike.so.com/doc/6991733-7214592.html.

[5]王洪才,刘隽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难点·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6]崔树林,穆益林,李永华,等.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J].体育学刊,2008(11).

[7]周永奇.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四项能力影响的研究—以上海市部分高校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8]吴丽,袁诗哲.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分析[J].学校体育学,2015(10).

[9]刘丹宁.高校体育社团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作用的社会学解读[J].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

[10]王晓萍.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高等教育在线,2017(10).

[11]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1(1).

Research on "Double Cre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Sports Associations in Maritime Universities

XIONG Qingxia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725, Guangdong, China)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7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航海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GXJK132。

熊庆霞(197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航海双创社团
大航海——从星盘到象限仪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航海博物馆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