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制作的课堂运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2020-04-02 08:23郭彩燕
师道·教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花灯龙舟调动

郭彩燕

一、重兴趣、备学生,设计历史小制作

以往历史课堂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无精打采,被动地听和记笔记,学生懒于思考,提不起兴趣,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往往从教育者的角度去备课、讲课,强调怎样“教”,教师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知识,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忽视了学生怎样“学”,从而导致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无趣。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课堂参与率?历史小制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之一,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主导地位。现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为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初中历史课堂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动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制作历史小制作,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中,教学目标中提到:“通过史料研習,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目”。为了提高学生收集史料,整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体验制作历史模型的感受,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发挥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第一组制作春节鞭炮模型。第二组制作元霄节花灯。第三组制作端午节龙舟模型。提前让学生利用周六日准备鞭炮、花灯和龙舟的制作材料。

学生分组后,向他们展示要制作的模具的图纸,并说明要求:历史小制作完工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历史起源和在当时社会的作用及地位。经过学生的展示和介绍,现将三件历史小制作的材料和制作步骤总结如下。

二、重过程、抓理解,学生作业作品展示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说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节日,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些节日的,这些节日习俗对今天有什么影响。学生要进一步探索,以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同。

春节鞭炮制作小组介绍到鞭炮是我们逢年过节必备的东西。每到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就会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儿,特别热闹,挨家挨户都会送上对新年的祝福,代表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起点。学生再结合课本“相关史事”的内容,学生讲述“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通过动手制作鞭炮和课后收集资料,学生知道了宋朝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和社会地位,加强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领悟到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魅力,自觉认同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元霄花灯制作小组展示的是两串花灯。他们小组分工合作,上网查找花灯相关资料,准备制作花灯材料和动手制作花灯的同学各施所长,通力合作。他们介绍到花灯,俗称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小组同学还拓展知识,讲解元霄观灯的习俗是起源于汉朝初年,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的风气至今仍还广为流行。今天,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灯笼拥有丰富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他们小组经过这次元霄花灯的制作,认识到中国传统工艺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今天庙宇、大楼、酒楼、客厅、门口……处处都有灯笼。学生由衷地自觉承担起传承彩灯制作这门手工艺,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端午龙舟制作小组展示的作品是一艘栩栩如生的端午龙舟。他们制作的龙舟所用材料非常简单并环保,用的是废弃的牛奶盒为主材料制作成龙舟身,再加上彩色纸去装饰龙舟。他们向同学们讲解扒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经过他们的讲解,全班同学加深了对端午节扒龙舟传统习俗的理解。

三、重评价、激参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七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爱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在学习上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针对他们这一心理发育特点,我设计了对学生作品的奖励评价机制。由学生制作和介绍历史小制作,把课本内容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再现于课堂,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历史的情境中去,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热情推介和激烈争辩,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给了学生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和探索,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探索者,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四、重意义、找亮点,推动历史课堂改革

1.历史小制作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小制作作为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情绪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主动探索,调动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历史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在制作小制作的同时,把文字性知识转化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巩固强化历史知识。在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分工合作,上网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筛选资料,再找材料制作模型,共同完成历史小制作作品,发挥团队的作用。同学们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整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3.历史小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制作的鞭炮、元宵花灯、端午龙舟主材料为过年时用过的旧利是封、废弃的饮料瓶和喝完的牛奶纸盒,这些材料都是比较容易获得,并且也非常廉价,甚至是废弃物品。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会思考用最简单最省钱最环保的材料去设计他们的历史小制作。他们的作品既简单又环保,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堂实践课,我们采用了可操作的历史小制作历史模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课堂上师生一讲一听的固定教学模式,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实践活动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让其在玩中学习历史,以“历史”活跃历史课堂,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历史,热爱历史,引导学生就历史呈现和解析与历史原始资料进行比较,调动他们发现问题与创新思想。让学生在制作历史小制作的同时能从史学角度思考历史与现状的关系,使学生乐学历史,提高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历史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历史开放性作业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ZC201867】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花灯龙舟调动
看花灯
屈原 端午 龙舟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挂花灯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做花灯
闹花灯
龙舟
《金娃——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