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巡逻战术之怎样成为无瞄准射手

2020-04-03 20:37吕志勇
现代世界警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观察员下巴射手

吕志勇

这个射击方法的最大问题是很多警察仅仅知道“无瞄准射击”的概念,但几乎没有人进行过正规训练。他们会下意识地把他们理解的“无瞄准射击”概念(不看準星)与靶场射击的习惯(站姿、握枪、呼吸控制等)结合起来。其结果就是他们自认为在做无瞄准射击,而实际上他们只是把枪掏出来指向前方扣动扳机而已,技术动作都是错误的。很快,由于技术动作的不正确而导致着弹点的散乱,最后使自己丧失了信心。

诚然,无瞄准射击是高效的本能射击技术,但绝非仅仅“把枪快速掏出前伸扣动扳机”那么简单。如果真是那么简单的话,警察在实战中的命中率就不会如前所述的那么低了(仅仅14%~18%),为了提高命中率,我们还需要把本能射击行为训练成真正的“无瞄准技术”,并把技能建立起来。

本文着眼于详细解释无瞄准射击技术原理,以及如何快速成为一名精准的无瞄准射手。

无瞄准射击技术训练重要步骤

无瞄准射击可以归纳为:眼手协调。如果你能理解这个概念,那么仅需多加练习,你很快就能成为一名精准的无瞄准射手。

回忆一下,你第一次投篮就能投进篮筐吗?你第一次停车,就能平行入库吗?当然不能。只有在多次练习、逐步建立起“眼—手协调”后才能做到。篮筐上没有准星,车头也没有,有的只是“眼—手协调”的能力。

第一步:拿掉准星或者用胶布把准星包住

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拿一小条胶带纸(灰色、黑色均可),把枪口前、后准星都包裹起来。这样你就无法看到准星了。

前面论述过在实战场景中,警员是根本没有时间也基本看不到准星的,而靶场训练却总是要看准星。培养起不看准星的习惯极为重要。集中注意力是关键,一旦注意力分散,想打准几乎不可能。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威胁)”上。就比如投篮时,我们的目标就是篮筐。

第二步:忘掉靶场学会的射击站姿

无论靶场站姿如何优美、舒适,实战中都用不到。实战中不仅不允许站着打,还要求在运动中射击,是运动中的射击战术,难度会大许多。

我们要正面朝向“敌方”站立,这样就有了一个坚固的射击平台。不仅是因为防弹背心能够护住我们的正面,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吸收后坐力、更加平稳快速地把更多的子弹射入敌方身体。

如果你担心配枪被夺走,那么,应该多练习护枪等防卫技术。“护枪训练”一直被其他更重要的练习内容抢走了训练时间,而警员在与嫌疑人接触、搏斗中,如果不懂得如何护枪,枪支很容易被抢走。不仅要练习护枪,而且还要训练在遇到嫌犯反击、袭击时的护枪技术。同样,还要重视“摆脱嫌犯”的护枪技术训练。

除了要重视枪套护枪技术,掏枪后的“持枪护枪”技术也要多加训练。当你要进行护枪时,你的枪是第一重点,要牢记:一旦嫌犯来抢你的枪,就说明他准备抢夺你的枪来杀你。我们要用致命武力来应对致命的威胁。一旦你的枪被抢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保命。很多警员有一种误解,认为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向一个手无寸铁的嫌犯开枪,可是一旦你的枪被他抢走,你就是那位手无寸铁的人了,那时你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谨记:用暴力对付暴力,及时采取合理的手段,才能避免进入“伤亡名单”。

站立姿势:两脚站与肩同宽,便于迅速移动。在增加移动动作之前,先习惯这个固定站位。然后,微微弯曲膝盖,腰部略微前倾。这种站姿更稳定,移动起来更加迅速,还能更好地吸收掉射击后坐力。下巴下收保护好喉管。这种站姿是防卫/移动最佳站姿,正如搏斗前想撒尿排空膀胱一样,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管状视野、打冷战、战前尿急等,都属于身体应激反应机制的组成部分。

抓握枪把:首先鼓励使用“快枪套”,当枪仍在枪套内、未解开按扣或按钮时,以你能够轻松抓握住整个枪握把为标准。否则,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出枪会非常困难。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拔枪出枪是衡量一个枪套是否实用的标准。

当你做到全把握枪后,你还要做到掏枪顺滑、迅速。千万牢记:先发出枪对准敌方、先发开枪把子弹射入敌方体内是实战中成为完胜赢家的先决条件。整个动作要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做不到流畅,那么需要进行“快速出枪”训练。目的只有一个:闪电拔枪——闪电击发,尽快把子弹射入敌方体内。行动(Action)总是要比反应(Reaction)快一步。在枪战中你要成为先发制人的枪手,让敌方成为后发反应者,你比他永远要快一步。

双手握枪:在速射时有非常稳的控制度。先练习好双手握枪无瞄准射击,熟练后,再进行“单手握枪无瞄准射击”。

强侧手全握把抓握枪柄,弱侧手从对侧托握住握把底部。左右两手要像“七巧板”一样吻合。两个大拇指同为一侧、平行朝前。依照此法,尽量多地“包握住”手枪,这样会提高速射中的平稳。在高度紧张中人们会握紧拳头,双手握枪正好利用了握紧的拳头来紧握手枪。这也是实战需要的,握紧了武器就等于握紧了自己的生命。

弱侧手的手指应该尽量由下往上贴近扳机护圈,别放到护圈前面,避免开枪时下拉枪口,使之过度朝下。

掌握上述站姿、握枪方法以后,你就进入了“低姿准备”状态,两臂两肘锁紧前伸。这个姿势能够保证枪口笔直朝前,同时也确保子弹能够以警员需要的高度平行射向目标。

本文所说的“高度”,特指枪口的高度必须处在鼻子——下巴之间的位置。高个子警员可以降低到下巴高度,而矮个子警员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到鼻子高度。两眼睁开紧盯目标——你的目光从枪支正上方注视目标。

无瞄准射击技术的具体训练

一旦你的站姿和握枪动作完美无缺了,你就可以开枪射击了。这里有一个最佳建议:找一个伙伴陪你一起练习。不是叫你找教官,而是找一位非常愿意练习无瞄准射击技术,又能帮你纠正动作使其完美的伙伴。带上本手册,边练边对照强调的技术要点逐步纠正。

找个伙伴一起练习,是因为我们自己很难发现自身的缺点错误,特别是那些细小的瑕疵。在没人帮你指出来之前,你可能会觉得一切动作都做得完美无缺了。实际上,正是那些你自己都发现不了的小瑕疵让你打不准。小问题会引发大麻烦,下意识的坏习惯确实很难纠正,难就难在我们自己根本意识不到。旁观者清,只有他们才能帮你指出来。

同时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当你想走捷径的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定要严格遵循靶场的规定,其中之一就是“绝对不允许单独练习实弹射击”。边上一定要有人能够在你需要时提供帮助。

找到伙伴后,你就可以出发去靶场了。记住:你们不是去竞赛,而是去互相学习的。你的观察员会从监督纠正你的射击中学到很多。你也一样。进入靶场前,你们都应该已经熟练掌握了闪电般握枪出枪技术,进入靶场以后,你们就应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无瞄准射击”技术上了。

练习可以直接从“低姿握枪开始”。观察员(同伴)站在你的弱侧,便于仔细观察你的握持动作、站姿和你的眼睛。同伴要特别注意射手的眼睛有没有盯紧目标的正确方法。同伴绝对不能站到射手身后。

观察员(同伴)发出“射击”指令的方法:用手轻拍射手的弱侧肩膀。当射手得到指令后,立即从低姿举枪到下巴——鼻子高度,随即开枪。射手必须集中注意力在“子弹着弹点”上,从这个意义来讲,无论用哪一种“靶子”,子弹可以射向射手瞄准的“那个区域”——某个参照目标即可。射手开枪后,慢慢地放低手枪回到低姿,身体保持原位不动,手臂是唯一移动的部位。

“一次只打一发”训练

随时指出、纠正站姿、握枪、眼睛、晃动等需要注意的地方。这种训练需要多打几发子弹,直到射手完全纠正所有错误动作,找到最合理的举枪高度和射击精度。有些警员要把枪举到鼻子高度,而有些只需举到下巴水平位置即可。注意一点:始终牢记“眼—手协调”和视线焦点。

1.从三米线开始射击。

在三米线纠正站姿、握枪、举枪等细节问题。当你解决了所有问题,则可以后移至七米线。至此,你可以把所有技术都固定下来了。

根据FBI统计数据显示,在实战枪战中,95%的交火距离是在七米左右,75%的是在三米左右。因此,25米、50米的远距离手枪射击训练显得没有什么意义。这一点可能会让一些射击教官感到丧气,但是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仅有5%发生概率的射击技能训练上不显得有些荒谬吗?

2.再次回到三米线,现在主要训练着弹点的分布精度。

只要着弹点集中固定在10~15cm直径区域范围内,就非常理想。这个区域在人体上就意味着集中在躯干中心部位了。拿一把15cm的尺子,放到你的前胸,你就明白它已经覆盖了前胸最致命的重要器官区域了。

无论在训练中是否加入“移动”,着弹点分布区域都应该以10~15cm作为参照。在如此小的区域里密集中弹造成的“感知过载”,没有一个“敌人”能够坚持下来。

无瞄准射击的关键是:不要去过分计较子弹偏出了10~15cm区域,集中精力把子弹射中目标即可。一旦分心,立马会失去注意力。牢记你是在训练“无瞄准射击”技术,而不是打靶比赛。关键是要做到“眼—手协调”,集中在你要射入的部位,保持正确的动作。你越集中,子弹的着弹点也就会越集中。打完以后,观察员同伴自然会告诉你需要纠正的地方。你逐步纠正即可。

以上都是“一次打一枪”的慢动作射击。主要是建立、养成“眼—手协调”和集中在目标的技术能力上。

当你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以后,便进入“多发连射”阶段。

“两发连射”的无瞄准射击训练

观察员连续拍击射手弱侧肩膀两下。射手保持前面的单发射击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啪啪”连续射击两枪,打完后,慢慢地放下枪回到“低姿位”。保持技术不变。

观察员还是会指出、纠正你的问题。一开始不要追求完美,慢慢纠正,只要你足够集中注意力,两发连射子弹的着弹点会紧挨着。但是如果能够集中在10~15cm范围,也就够好了。

如果两个着弹点距离超过了10~15cm,说明你在打出第一枪后,没有控制好手枪。也许是你的第一枪没有锁紧两臂关节。如果第一枪过低,说明你没有举到“锁止点”就扣动扳机了;如果第一枪过高,说明你举枪过快、错过了你的“锁止点”。“锁止点”就是“下巴—鼻子”的位置。

疾速两枪连射,效果就看弹壳。如果两颗弹壳都在空中,說明速度够了,你打对了。如果不是这样,说明速度不够快,你还会分心。一旦分心,注意力就失去了:你可能去看有没有打准、打在哪里了。观察员要特别注意“弹壳是否在空中”这一点。

要克服“分心”,其实也很简单:只须保持最快的速度,把两发子弹“啪啪”连续打出去。持续练习,直到每次两发着弹点都在10~15cm范围内。

简言之:别管第一枪打在哪里,尽管连续速射,千万别计较首发着弹点,只管集中在技术上,连续疾速射击。

练完上述技术以后,升级训练:可以打小靶——“纸盘靶”了。

只须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50~100只野餐纸盘。10~15cm直径的纸盘靶会迫使你集中在更小的区域上,迫使你提高精度,着弹点就是10~15cm范围。

小小的纸盘靶,模拟实战射击的效果比普通靶子更佳。“凶嫌”不会一直拿正面对着警察,他们会蹲下、趴下或者从窗户伸出头来,所以,把纸盘放在不同高度、不同位置,就可以模拟这些(纸盘放置到不同高度的射击训练应该在你完全掌握“无瞄准射击”技术之后)。

“多发连续速射”

“两发连射”技术掌握以后,进入到“多发连续速射”阶段。射击教官们出于“责任恐惧”,通常不愿教多发连续速射技术。我们开枪射击到嫌疑人不再对我们构成威胁为止,而多发连续速射正是消除威胁的最重要举措,人类挨枪子儿以后的反应差别很大,难以预料。“迈阿密银行劫案”中,有两名警员被所谓已经“受到致命伤”的劫匪后续开枪打死,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一开始就命中劫犯,已经给予劫犯“致命伤”而停止了射击。

作为警察,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弹受伤后丧失能力的生理原理。一个人中弹后,子弹的冲击力和“空腔效应”会撕裂体内器官、组织而引发大出血,导致体内大出血和血压大幅降低,致人昏迷然后死亡。当人体上半身被子弹击中后,最快大约需要4.6秒后,这个人才会丧失能力(是意识丧失,不是死亡)。而一个人朝目标连续打完一梭子15发子弹,需要的时间不到四秒。

这意味着一名嫌犯被警察子弹击中以后,他仍然能够朝你打完他手枪内的所有子弹,然后才陷入昏迷,这还是在你击中其躯干的情况下。按照街战的实际命中率来看,我们击中嫌犯身体躯干部位的实际命中率还要低。如果我们停下来检查确认是否命中嫌犯,打中哪个部位了,那就等于给了嫌犯足够的还击时间,朝你开枪。

所以,一旦警察需要使用致命武器,朝嫌犯开枪,那就打到嫌犯不再是威胁为止。你务必双眼圆睁盯紧敌方,你应该能够看到敌方何时不再有能力对你构成威胁。在昏暗和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这是很难看清楚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必为了评估敌方是否倒地昏迷、武器是否脱手、是否不再构成威胁而停止射击。

假如嫌犯已经被你击中倒地,对你不再构成威胁,那么说明你已达成目的,可以停止射击了。否则,你必须尽快地把更多的子弹射入对方体内。

说了这么多,再说一遍,你现在站在三米线上完成以上所有的事情。首先,把弹夹填满,甭管15发还是8发的弹夹,都满载弹量就行。

现在,当观察员同伴拍了射手的肩膀以后,射手必须按照“无瞄准射击”的技术,迅速打光弹夹内所有子弹。在此,稳定的站姿、良好的握枪、集中的视线、合理的锁止点会发挥作用了。如果你前面的基础技术应用都很扎实,那么着弹点会非常集中于10~15cm区域。反之,会四处乱飞。

着弹点出现四散分布的原因:你的抓握枪把的位置过低,虎口没有抵住握把的上缘。

弱侧手辅助握枪的位置也要正确,检查是否按照前述方法握把。

如果有几发的着弹点偏低,那说明你在看着弹点了。记住,在这个“多发连射”训练中,有多快你就打多快,打完所有子弹再去检查着弹点,中途不要犹豫、不要间歇检查。如果速度过慢,观察员要及时提醒“速射”,把精力集中在你射击的目标上,重要的事说三遍:集中、集中、集中!

三米线打完几个弹夹后,后撤至七米线练习。

七米线上,依照以下顺序练习:先打单发——再打双发——最后打全弹夹连续速射。依旧保持前述的站姿—握枪—锁止位高度严格执行。除了距离改变,其他什么都不变。

说到这儿,我们好像打了很多子弹,其实不然。只要你觉得单发已经没有问题了,立即可以进行到双发连射,双发连射感觉很舒服、很满意以后,随即进入全弹夹连续速射。有的学员不到50發子弹就已经充分掌握了,有的打了150多发才掌握。一般来说,50~150发训练弹量下来,基本都能掌握无瞄准射击技术。通常来看,新警察要比老警察学得更快。也许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坏习惯吧。

本技术的精髓在于:你射击越快,你就越没时间胡思乱想,就是说你就越不会破坏你的注意力且越不容易打偏,也就越能体现出本能射击的精妙。

靶纸纠错解析

读懂靶纸的能力会帮你成为一名伟大的无瞄准射手。

下面几张靶,表示射手最容易出现的错误;综合观察员同伴指出的问题和阅读靶纸上的着弹点分布,及时总结纠错,你会很快得到改正提升。

1号靶                            2号靶

解析:

1号靶:射手举枪过快,超过了锁止点(下巴高度水平线);第1枪打高了以后,射手纠正了高度和瞄点,随后打了第2枪。

纠正方法:在同一个瞄点锁止,连射2枪。

2号靶:射手在举枪到锁止点(下巴高度)之前就开了第1 枪。

纠正方法:每次开枪前,先到锁止点锁定,随后连射2枪。

3号靶                      4号靶

解析:

3号靶:打完首发后,放低了枪支去验视着弹点了,造成第2 发偏低。

纠正方法:集中在目标上,别分心,连续射击2枪。

4号靶:举枪过高了。

纠正方法:要确保射手的站姿正确,下巴水平线降低,举枪锁止点就在下巴高度,然后锁止。如果射手身高190cm以上,那么举枪高度要略低于下巴水平线。

5号靶                         6号靶

解析:

5号靶:举枪过低。

纠正方法:抬高手枪至射手鼻子水平线,然后锁止,连射2发。

6号靶: 膝盖弯曲过大。

纠正方法:保持正确站姿,只有手臂举起锁止,其他部位保持不动。观察员一定要注意观察射手,纠正他在举枪时不要同时弯曲膝盖。而是应该低姿站稳后,只举手臂——锁止——连射。

7号靶                           8号靶

解析:

7号靶: 还是举枪过高。

纠正方法:射击时,检查射手的下巴,确保略收低含。

8号靶:举枪过低,射击时膝盖弯曲。

纠正方法:略抬高手枪,确保击发的同时不要弯曲膝盖。低姿站稳,射击时只动抬起手臂。

9号靶                      10号靶

解析:

9号靶:射手第1、2发锁止动作非常准确。但是后来射击时压枪了。射手检查了前两发的着弹点,想确定前两发有否命中。问题就出现在:当你开始检查时你开始考虑;你一开始考虑,你就丧失了注意力。射手是下意识这么做的,没有观察员提醒他,他还不知道。

纠正方法:这个习惯很顽固,但是可以通过“射击钢靶”来改变。钢靶击中即倒无需分心检验。

10号靶:射手举枪过高过快,超过了锁止点,随后,边射击边做了纠正。这个纠正是下意识的。

纠正方法:始终牢记控制好枪支,举到“下巴——鼻子水平线”就立即锁止。

重复练习“快速举枪到下巴水平线——锁止”的动作,直到技术稳定。射手要确保每一枪都起作用,实战中前两发子弹非常重要。

11号靶     12号靶(右手射手)  12号靶(左撇子)

解析:

11号靶:11号靶的散乱着弹点成因很多:1.射手没有锁住手臂、手腕、肩膀;射击前一定要锁住。2.握持枪把太松;不要胆战心惊地握枪把,一定要像握住自己生命那样牢牢握紧握把,至少要像与人握手那样紧握。3.握枪时手势不对,两个大拇指没有平行紧贴枪侧。按照前述章节,掌握正确握枪方法。

12号靶: 12号靶的成因与11号靶类似。还是握枪方法出现了问题,可参照上述纠正。观察员须认真观察、监督射手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别等射击结束读靶时才说出问题来。观察射手动作,及时读靶,指出错误,并及时纠正。团队协作对我们警察实在太重要了,要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无瞄准射击技术的高手,必须互相合作才行。

(责任编辑:古静)

猜你喜欢
观察员下巴射手
超级射手
跟踪导练(四)5
花生射手
欧洲武器公司AR15 DMR精确射手步枪
鱼会爬树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