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桂西北长寿带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以河池市6个“中国长寿之乡”为例

2020-04-04 12:46石重媚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河池市巴马长寿

周 龙 ,石重媚 ,唐 斌

(1.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广西河池547000;2.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广西河池547000)

一、前 言

桂西北位于广西西北部,范围主要包括河池市的11个县(市、区)以及百色市和柳州市所包括的几个县。该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同时也是全球比较出名的居民长寿区域,当地百岁老人所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名副其实的长寿养生旅游目的地以及健康休闲养老和医养的最佳居住地,因此也被称为桂西北长寿带[1]。

当今正值我国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时代背景下,在贫困地区引入旅游扶贫这一模式已经初见成效,随即体育旅游也逐渐成为许多贫困地区在实施旅游扶贫工作中的又一热点,如广西南宁的马山县积极通过引入“体育+旅游+扶贫”的模式,同时深入实施赛事脱贫,已经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如何在民族贫困地区有效地开展体育扶贫工作的典型案例。基于此,本文将以桂西北长寿带体育旅游项目为研究对象,以位于该区域河池市的6个“中国长寿之乡”为调查对象(分别是:巴马、东兰、凤山、大化、天峨以及宜州共6个县和区),同时分析该长寿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试图探究桂西北长寿带未来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精准扶贫背景下开发体育旅游的意义

(一)“精准扶贫”和“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为了便于本研究的开展,本文首先对“精准扶贫”和“体育旅游”的概念进行说明和界定。2013年在湖南湘西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随之我国扶贫事业也逐渐向精准扶贫转变,不同类型的精准扶贫工作也相继在全国贫困落后地区有序开展开来。与此同时,国内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与精准扶贫相关的研究成果。如教育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旅游精准扶贫以及体育精准扶贫等[2]。而本文比较认同汪三贵教授的观点,“精准扶贫”即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以及有效措施来使真正贫困的家庭和人口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不管是何种因素致使其贫困,最终都能实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3]。

而“体育旅游”这一概念其产生较早,其概念至今在学术界都未达到一致的认识,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将外出旅行和开展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旅游的两大核心部分。因此,本文将“体育旅游”界定为:人们离开长久的居住地并以外出旅行为主要形式,以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其主要目的一种新型的休闲健身活动;主要类型有:民族民俗类、航空类、户外探险类、体育赛事类、滨海类、冰雪类以及休闲体育养生类等多种体育旅游类型。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开发体育旅游的意义

当前处于我国实施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小康的决胜时期,体育旅游作为“体育+相关产业”扶贫方式中的一种主要模式,主要从经济、文化、健康等方面来彰显其在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是在经济层面上,贫困地区可以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同时根据所处地方的经济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市场消费需求等现实状况来适销对路地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同时加强体育旅游与相关业种的有机融合,如农业观光、健康养老、休闲健身、餐饮娱乐、红色纪念、文化产业等;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又可以积极引导贫困的乡村早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终通过当地体育旅游的科学开发与经营而带来经济创收来实现经济脱贫。如河池市的巴马县近几年来积极引入户外体育旅游赛事,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并帮助当地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早日摆脱贫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在文化层面上,体育往往具有健康向上、公平竞赛、顽强拼搏等积极乐观的文化特质,相关研究也证明了在贫困地区或基层乡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旅游项目,既可以改变当地村民不良的风俗习惯,又可以增强乡村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如桂西北河池市通过深入挖掘当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舞蹈,如蚂拐舞、铜鼓舞、长鼓舞、扁担舞中所蕴含的体育养生文化,充分利用以上宗教祭祀舞蹈所具有的体育养生健身功能来大力发展富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民俗体育旅游,一度成为周边居民用来满足精神需求、闲时娱乐消遣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三是在健康层面上,当今许多实践都表明了科学的体育运动对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以及病后康复都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故而有“科学运动是良药”的理念。而发展体育旅游业也可以增进人体健康、使身心愉悦,实现预防、治疗以及康复的目的,从而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如围绕马拉松运动、户外运动以及自行车运动来打造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深受当今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每逢赛事期间群众们的参与度极高,而大多数参与者都是追求参赛时所获得的身心愉悦,以此来调节工作与生活中所带来的不良情绪。

三、桂西北河池市6个“中国长寿之乡”体育旅游发展概述

“长寿”近些年已经成为桂西北河池市对旅游宣传与招商的主打名片,同时河池市也有“中国首个世界长寿市”的美誉。巴马县被称为“上帝遗落人间的一片净土”。其中以巴马盘阳河流域为核心的长寿带更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寿民朴、近乎神秘的地方。从古至今,已经有数不清的长寿老人在这长寿养生圣地演绎着生命的奇迹。截止目前该市已经有6个县(区)先后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授予了“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其中巴马早于2008年10月就获得了长寿之乡的称号,详见表1。以上都为河池市体育旅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地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明显。

(一)河池市6个“中国长寿之乡”体育旅游资源现状

河池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其喀斯特体育旅游资源的种类丰富且特色鲜明,具有开发价值和前景的体育旅游资源主要有:山体类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溶洞、天坑、名山等)、水体类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河段、湖泊、峡谷)、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当地传统的民俗节庆和宗教祭祀舞蹈)。以上几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巴马、东兰、凤山等6个长寿县(区),详见表2。如以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而得名的山体类体育旅游资源主要有巴马水晶宫和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又如以河流为主要特征而得名的水体类体育旅游资源主要有大化红水河百里画廊、巴马命河以及宜州的下枧河等等。

表2 桂西北河池市6个“中国长寿之乡”主要体育旅游资源分布情况一览表

(二)河池市6个“中国长寿之乡”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现状

以河池市优越的自然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当地旅游扶贫的价值。目前在河池市6个长寿之乡比较常见的体育旅游主要有观赏观光型、康体养生型、时尚运动型,详见表3。

表3 河池市6个“中国长寿之乡”体育旅游项目

河池市6个长寿之乡除上述三种比较常见体育旅游类型为依托来开展的体育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外。近几年还积极举办了一些不同级别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如环红水河山地自行车赛、巴马国际马拉松和国际定向越野赛等等,以上这些大型赛事都为河池市未来积极发展休闲体育养生旅游起到的良好的推动作用。现今巴马县地方政府正筹集各方资金大力投资于高端康体养生基地和旅游新业态项目,同时不断完善乡村硬件设施,积极引入“康养旅游+体育+扶贫”新模式,逐步打造适宜隐居心养、森林趣养、富硒康养的长寿养生圣地,以森林步道、自驾车道为主的绿道体育设施已经陆续建成。

四、桂西北河池市6个“中国长寿之乡”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程度不够深刻,产业总体规划缺乏统一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虽然近几年河池市各县(区)旅游业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所增加,但是真正由体育旅游休闲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还是十分有限,而当今许多实践已经表明发展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已经成为助推贫困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路径。截止2019年9月,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都未制定全市体育旅游发展的统一规划,更谈不上安排专职部门来负责全市体育旅游项目的策划与管理。如2019年初刚完成的《河池市旅游资源普查》、《红水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几个市级规划编制都没有指明未来河池市体育旅游资源该如何开发和利用。因缺少统一规划和指导,易导致河池市旅游业内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时常出现,如当地壮、瑶民族类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合理且有效的配置、养老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不够、临近的县(区)玻璃桥旅游项目重复建设等不良现象。

(二)配套设施建设尚未完善,景区(点)进入性较差

桂西北河池市因地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始终无法与区内较发达的柳州、桂林等地区相比,真正供游客“吃、喝、住、行、娱、商、养”等相关行业设施的配备上还是十分有限。此外又加上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限制,每逢暴雨天气极易发生自然灾害。基于以上不利因素,无形之中不断地加剧了游客进入当地许多景区(点)的困难性与危险性。调查发现,现今通往河池市6个长寿之乡国家A级及以上景区(点)的交通工具主要以单一的私家车、小型面包车、公交车为主,缺少旅游线路的专项列车等具有个性化、现代化的交通接送方式,经常容易出现景区(点)之间的交通衔接不顺畅且耗时较久等问题。

(三)产业意识十分薄弱,富有特色的民俗体育养生旅游产品档次不高

通过实地走访河池市6个长寿之乡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点)发现,许多业内管理者和经营负责人对当地体育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如如何走上产业化,如何打造民俗体育养生旅游品牌,没有形成一致的共识,只是一味地借鉴和照搬,忽视了质量、盲目追求了数量,缺少突出当地长寿优势和民俗特色,不能形成较高档次的民俗体育养生品牌产品。如以上长寿地区在对当地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上,大部分只是简单地将部分体育项目镶嵌在农家乐、农场、民族村寨、户外露营基地,忽视了当地民俗体育元素与养生文化的融入,无法形成具有地方民俗体育特色的核心旅游产品。

(四)复合型多元化人才短缺且质量不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目前而言,我国体育旅游复合型多元化人才的存量还是十分短缺,整体从业人员的质量有待提高[4]。调查发现,在现今河池市体育旅游人才的配置上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各大型旅游景区,大多数从业者文化程度较低、营销宣传与推广能力有限、继续进修学习意识不强。如国家4A旅游景区巴马盘阳河景区,大多数从业者为当地村民,他们除了比较擅长当地民俗体育表演活动外,在产品的营销宣传与推广等方面了解较少。另外,在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许多村民因自身文化知识有限,对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开发过度,盲目跟风、一味地追求产品数量和短暂的经济回报,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长此下来,不利于当地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现在巴马县长寿村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大不如过去。

五、桂西北河池市6个“中国长寿之乡”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部门牵头,积极推动与制定利于体育旅游发展的经济政策与规划

因河池市属于山水资源富集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多数旅游资源富集区都位于偏远且贫穷的乡村,为了较好地调动社会民间力量投资并经营体育旅游业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当地政府部门可以从行政、法律以及经济手段三个方面来支持当地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发展[5]。一是成立专门管理乡村体育旅游的管理机构。二是制定并出台涉及乡村体育旅游行业规范的法律法规。最后对涉及乡村体育旅游投资、税收、土地等方面针对性地制定优惠政策并严格实施,以此来为乡村体育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二)扎实推进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长久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所在,为了扎实地推进河池市体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可以从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以及加强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三方面入手[6]。在资金投入上,除了需要争取资金用于旅游景区周边的交通、住宿、餐饮以及其他供娱乐休闲相配套的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外,还应积极地加大对与地方群众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相对应的专项体育设施的支持力度。如对壮瑶喜爱的宗教祭祀舞蹈场地设施的投入。在完善景区配设上,在立足服务大众旅游业相配套的基建设施以外,还应着重对已经入选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树立产业发展标杆。在加强景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上,应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用于提高旅游景区的工作效率和游客服务满意度。如创建专业性较强的景区微信公众号和VR全景展示等。

(三)融合地方文化资源,打造民俗体育养生旅游特色品牌

目前河池市长寿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在旅游项目开发上可以进一步深度挖掘与传承具有地方长寿养生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形成既能体现出当地原真性的民俗文化,又能突出民俗体育养生特色的旅游项目及其他衍生产品。如以已经入选非遗项目名录且附有健身养生行为的民族宗教祭祀舞蹈(蚂拐舞、铜鼓舞、舂榔舞、板鞋舞、扁担舞)为核心来打造民间歌舞类养生旅游产品[7]。以民族传统体育乡、传承馆、训练基地以及示范学校为重点来打造民族体育养生类旅游产品,主要有抛绣球、独竹漂、射弩、板鞋、龙舟等富有当地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从而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养生、健身等功能[8]。同时,也应加强民俗体育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借助有利政策,打造能够凸显本土特色的民俗体育品牌赛事,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四)培养复合型多元化人才,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缺少既懂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又擅长将体育产业和旅游业专业知识融合运用的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是制约河池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引导或鼓励专业的体育人才或旅游人才进行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建立知名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业内专业人才的合作机制[9];最后可以对景区周边村寨的居民开展针对性的提升培训,鼓励对地方民族民俗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到地方高校、研究机构及民间协会进行学习深造。同时,要将绿色作为体育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将绿色价值观、绿色思维方式以及绿色生活方式融入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奋斗之路。

猜你喜欢
河池市巴马长寿
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简介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18F-Flurpiridaz的制备及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贺州至巴马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工程获批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河池市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击灾害风险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