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2020-04-05 14:36刘永瑞李秀英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动脉血血氧呼吸机

刘永瑞 李秀英

【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的疗效。方法:选入此次研究的86个病例均是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经皮血氧饱和度、pH、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选择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ST通气模式治疗。

【关键词】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通气模式;ST通气模式;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39-01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entilation mode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the 86 case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re all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 pH and partial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content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were treated by non-invasive ventilator with mean volume guaranteed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mode ha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than those with ST ventilation mode.

【Keywords】mean volume guaranteed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mode; ST ventilation mode; non-invasive ventilat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隨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众多临床治疗表明,无创呼吸机在其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选择何种通气治疗方式尚存争议,我院为了不同通气方式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此次对比研究,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此次研究的86个病例均是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入院时间2018年9月-2019年9月,采用信封抽簽法平均分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女性14例、男性29例,年龄跨度51-79岁,平均(62.34±5.12)岁,对照组中女性16例、男性27例,年龄跨度50-77岁,平均(62.16±5.09)岁;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联合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治疗时吸入氧气浓度控制在60%以下,吸气压为6cmH2O,随着治疗逐渐增加2cmH2O,最高为20cmH2O,吸气时间设置为0.8-1.2s,目标呼气时间从0.2s开始,潮气量控制在6.8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12-16次/min。对照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联合ST通气模式治疗,治疗中各参数设置与研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pH、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组计算各项统计均值后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检验;P<0.05表示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经皮血氧饱和度为(96.5±1.3)%,对照组为(91.5±1.1)%,经计算t=19.253,P=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H为(7.6±0.3),对照组为(7.1±0.5),经计算t=5.623,P=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为(77.5±1.3)mmHg,对照组为(71.4±1.5)mmHg,经计算t20.152,P=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50.2±1.3)mmHg,对照组为(58.4±1.2)mmHg,经计算t=30.393,P=0.000;研究组治疗后经皮血氧饱和度、pH、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患者发病时间过长,通气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呼吸衰竭是其并发症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1]。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经皮血氧饱和度、pH、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时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通气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升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选择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ST通气模式治疗。

参考文献

[1] 姚勇,周朝珩,宋柳志.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母婴世界,2017,30(16):92-92.

猜你喜欢
动脉血血氧呼吸机
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急诊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清血钾的相关性分析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