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20-04-05 14:36张建中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调度员心源性电击

张建中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2017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新,总结2017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5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救治资料。结果:15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中,经现场及送院途中急救至医院急诊科者11例,其中出现自主呼吸、心率者1例(溺水,9.091%),ROSC者3例(溺水1例、电击1例、心源性疾病1例,27.273%),无自主呼吸、心率者7例(63.636%);4例无自主呼吸、心率者家属放弃送医院。结论:按照2017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求,调度员协助的 CPR、旁观者参与的 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RP通气管理以及胸外按压-通气比例,确保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从而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关键词】心肺复苏;呼吸心跳骤停;2017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新;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44-01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呼吸、心跳骤停者实施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急救技术。当患者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尽快的时间内建立基础生命支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1]。2017年11月7日,《循环》杂志和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更新了“2017AHA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和心肺复苏(CPR)质量”、“2017AHA儿童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2017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ECC)推荐要点国际共识”三篇文件。本研究总结了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中心出车急救的15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就2017年复苏指南更新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例院前接诊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66.5±20.5)岁;接诊时间3~15 min,平均时间(6.5±4.4)min;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心源性5例,脑源性3例,呼吸系统1例,溺水2例,电击1例,急性中毒1例,不明原因者2例。

1.2 研究方法

分析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2017指南更新之差异,按照2017指南更新要求对15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总结临床资料。

2 结果

15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中,按照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2017指南更新之要求,经现场及送院途中急救至医院急诊科者11例,其中出现自主呼吸、心率者1例(溺水,9.091%),ROSC者3例(溺水1例、电击1例、心源性疾病1例,27.273%),无自主呼吸、心率者7例(心源性疾病4例、脑源性2例、不明原因者1例,63.636%);4例(脑源性1例、呼吸系统1例、急性中毒1例、不明原因者1例)无自主呼吸、心率者经现场急救30 min后家属放弃送医院进一步抢救。

3 讨论

3.1 非专业施救第一目击者CPR

3.1.1 远程指导CPR策略1:调度员指导,通过一系列强化和训练手段使急救调度员通过电话评估和识别心脏猝死(SCD)患者,通过电话语音指令第一目击者实施CPR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目前淮安市急救中心有调度人员 11 人,其中有医护背景人员 9 人,要求调度员在接警时,不仅问清一般情况(病人具体地址、性别、年龄、大概病情)外,针对SCD的患者,电话指导摆放体位、胸外按压等初步急救。

3.1.2 远程指导CPR策略2:出诊医生指导,接受出车指令上救护车后立即用手机与报警者取得联系,通过电话指导第一目击者实施CPR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淮安市急救中心要求出诊急救医生接受任务后,上车后通过手持对讲台即与病家联系,除再次确认地址外,针对SCD的病人指导患者家属进行CPR,持续指导直至到达现场(医生指导有延迟情况,如接受任务至上车的时间段或病家电话占线等情况)。此项电话回拨报警者必须每趟出车急救都实施并纳入绩效考核。

3.2 EMSS人员高级CPR

3.2.1 高质量CPR

3.2.1.1持续人工循环(C,Compression)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 cm,但不大于6 cm,同时保持胸廓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时间:中断时间不小于10秒,心脏按压指数(CCF)大于60%。

3.2.1.2人工气道(A,Airway)迅速去除患者口腔内异物,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本研究病例采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8例,气管插管6例,喉罩通气1例。

3.2.1.3正压通气(B,Breathing)有氧供时潮气量500~600ml,人工呼吸的频率为10次/分。7例人工气道病例(气管插管6例,喉罩通气1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PetCO)大于20mmHg者4例。

3.2.1.4除颤(D,Defibrillation)根据病人心律失常类型进行电击除颤,可电击心率:室颤,不可电击心率:心电静止、无脉室速。4例患者进行了电击除颤,其中<6 min者3例,>6 min者1例;分别为溺水1例、电击1例、心源性疾病2例。双向波能量200J,一次方案1例、两次方案3例。

3.2.1.5复苏药物的应用(D,Druggery) (1)肾上腺素:首次剂量1 mg静脉给药,每3~5 min重复应用。(2)胺碘酮:首次300 mg静脉滴注,后150 mg/kg静脉维持。(3)常规对症用药:如多巴胺、纳洛酮、脱水剂等。

3.2.1.6 病因鉴别诊断(D,Diagnosis)常見病因5H(低血容量、缺氧、酸中毒、高/低钾血症、体温过低)、5T(中毒、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血栓、创伤),本组资料中:缺氧9例、低血容量2例;创伤2例、血栓2例、中毒1例。

3.3高效急救团队CPR

3.3.1 团队角色与沟通内容:现行院前急救人员大多由一医、一驾、一护(急救员)组成,医生为急救组长,除负责现场急救指挥外,还承担按压、气道、通气、除颤等操作,急救驾驶人员负责协助,护士(急救员)负责静脉开放、用药、计时等,同时还要协助医疗操作[2]。沟通内容主要有: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尽早除颤及静脉通路的开放、复苏药物的应用;高级气道的建立:控制潮气量和通气频率,严禁过度通气。

3.3.2 团队精神与质量控制:团队层面的人员调度:在复杂环境下如何确保高质量的CPR、监测和反馈抢救团队执行情况;对CPR的持续性的质量改进:建立抢救团队执行CPR的定量评估、引入质量反馈系统等。

3.3.3 培训与再培训:目前淮安市急救中心已建成AHA(BLS、ACLS)培训基地,拥有培训导师12名,其中10名导师参加一线值班,定期开展全市从业人员培训与再培训。

参考文献

[1] Morris S.2010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 update[J].Can J Cardiovasc Nurs,2011,21(3):34-38.

[2] 美国心脏协会.高效团队调动的要素[J].基础生命支持实施人员手册,2016,10(1):41-42

猜你喜欢
调度员心源性电击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远程电击防暴器的实战应用
糖尿病是猝死“黑手”
怎样远离心源性猝死
电击手环
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靠谱吗?
德调度员玩手机造成火车相撞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
光影视界
100例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