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双源螺旋CT的诊断价值

2020-04-05 14:36薛鸣耿超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膀胱癌诊断

薛鸣 耿超

【摘 要】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检查方法对发现膀胱癌的价值,建立合理的膀胱癌CT检查程序,早期发现膀胱肿瘤。方法:对怀疑膀胱癌患者32例进行双源螺旋CT检查,在膀胱充分充盈后,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将不同时相的数据分别应用多层面后重建技术(MPR)处理方式观察膀胱壁,评价双源螺旋CT对膀胱肿瘤的检出情况。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经手术证实54枚肿瘤,其中1例并发输尿管癌。平扫MPR、动脉期MPR、静脉期MPR、平衡期MPR、排泄期MPR五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4.07%、88.89%、92.59%、90.74%、94.44%。平扫MPR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四种方式(P﹤0.05)。结论:双源螺旋CT成像提高了诊断膀胱肿瘤的准确性,是诊断膀胱肿瘤安全、无创、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膀胱癌;螺旋计算机;诊断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47-02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膀胱肿瘤患者(32例均为初次发病),其中男25例, 女7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4.75岁。其中单发病灶者有16例( 50% ) ,多发病灶者有16例(50% ) ,总计癌灶54个。患者平时无症状查体时发现6例(18.75% ),有无痛肉眼血尿病史者26例( 81.25% )。32例患者均行双源螺旋CT检查后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移行细胞癌31例(其中1例并发输尿管癌),腺癌1例。

1.2 实验方法

仪器设备: 双源螺旋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方法:32位患者检查前常规禁食8小时,检查前患者在1.5-2时内饮水1000-1500ml,待患者有尿意时行CT检查,先行CT平扫,再推注增强对比剂碘海醇85-95ml。分别于开始注药后20-25s(动脉期)、60-70s(静脉期)、3-5分钟(平衡期)扫描。患者由仰卧转为俯卧,再转为仰卧,连续转变体位数次,15分钟后再行CT扫描(排泄期)。扫描参数:Pitch:0.9,管电压120kV,有效管电流260mA,层厚5mm。扫描范围为双侧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重建,重组MPR图像,重组间隔0.6mm,层厚0.6mm。在不同时相各种后处理图像上观察膀胱壁,记录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等。分别评价双源螺旋CT不同时相各种后处理图像对膀胱肿瘤的检出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CT平扫MPR图像发现膀胱肿物40枚(40/54,74.07%),其中肿瘤最大径>10mm者22枚(22/22,100%);肿瘤最大径≤10mm且>5mm者16枚且(12/23,69.56%),肿瘤最大径≤5者2枚(2/9,22.2%)。增强CT扫描,动脉期膀胱肿瘤呈不均匀强化,CT值较平扫时增加40.1±15.5Hu。动脉期MPR图像发现膀胱肿物48枚(48/54,88.89%),漏诊6枚,最大径2-8mm;静脉期CT值较平扫时增加65.4±20.2Hu。静脉期MPR图像发现膀胱肿物50枚(50/54,92.59%),漏诊4枚,最大径2-6mm;平衡期增强扫描MPR图像诊断膀胱肿物为49枚(49/54,90.74%),漏诊5枚,最大径2-8mm;多排泄期:膀胱内充盈高密度的液体,肿瘤相对呈低密度充盈缺损。MPR图像发现肿物51枚(51/54,94.44%),漏诊3枚,最大径2-3mm。

平扫MPR、动脉期MPR、静脉期MPR、平衡期MPR、排泄期MPR五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不尽相同,且存在统计学差异。五种检查方式比较结果显示,平扫MPR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四种方式,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MPR、静脉期MPR、平衡期MPR、排泄期MPR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3 讨论

膀胱癌是泌尿系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CT及单螺旋CT在诊断病灶、显示病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双源螺旋CT成像依靠其清晰的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膀胱肿瘤部位、大小及数目,并可以从轴位、冠状位、失状位及各种角度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与传统的轴位CT相比具有以下优势[3]:1.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对常规CT检查中因为尿液充盈不理想影响病灶检出者,不易漏诊;2.对膀胱壁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高;3.更加准确了解病变形态、大小,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加可靠依据;4.对突入膀胱内临近前列腺占位病变可准确区分出肿物来源于膀胱还是前列腺组织;5.对于特殊部位显示更加清晰、准确;传统的轴位CT图像与膀胱底布和膀胱颈部平面平行,无法对上述两部位的病灶做出准确评价,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双源CT依靠其强大的三维重建功能,能清晰显示膀胱底部及颈部正常结构与病变,明显增加诊断准确率;6.增强造影剂排泄进入输尿管和膀胱后,可清晰显示输尿管形態,输尿管有无狭窄、扩张及占位,准确评价输尿管末端受累情况。

本组病例中,CT平扫MPR图像对膀胱肿瘤的检出率为74.07%,对于最大径≤5mm的肿瘤检出率仅为(2/9,22.2%)。膀胱肿瘤与膀胱壁、膀胱内容之间缺少天然密度对比,极易漏诊。因此平扫CT图像对膀胱及其病变的评价是不准确的,尤其对最大径≤5mm,肿瘤的漏诊几率很高。增强CT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多排泄期扫描图像,膀胱肿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漏诊主要原因是肿物较小,且多以广基底匍匐于膀胱壁,与强化的膀胱壁之间密度对比差所致。此外,膀胱下壁与前列腺紧密相连,影响对下壁肿瘤的观察因肿瘤本身或炎症等原因造成膀胱充盈不良,膀胱壁未充分展开,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对于较小病灶,若图像重组厚度过大,而重叠率过小,则容易造成漏诊。

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多排泄期MPR图像上,膀胱肿瘤的检出情况虽然一致,但静脉期肿物强化更明显,与邻近膀胱壁的密度对比更强烈,更利于病灶的发现和观察。平衡期膀胱内造影剂混合不均匀,不能完整显示膀胱内充满造影剂影像,平扫MPR图像膀胱肿瘤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多期增强扫描MPR的检出率。因此,我们认为膀胱CT检查可以不行平扫、动脉期、平衡期扫描,只扫描静脉期、多排泄期。这样在准确评估肿瘤同时,减少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也减少了阅片医师的工作量。不仅可以发现膀胱肿物,还可以多角度地观察肿物,评估肿瘤外侵情况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判断有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等,对术前明确膀胱肿瘤范围,行肿瘤TNM分期及指导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价值[4]。这些正是应用双源螺旋CT后处理图像评价膀胱肿瘤较之传统膀胱镜具有的优势所在。

总之,双源螺旋CT成像提高了诊断膀胱癌的准确性。在膀胱充分充盈及其内容密度均匀的前提下,行全泌尿系统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分别重组静脉期、多排泄期扫描图像,是诊断膀胱癌安全、无创、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郝楠馨,诸静其,曹开明,等.膀胱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与病理表现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17(2):372-375

[2] 修建军,崔允峰,刘庆伟等.几种CT检查方法對发现膀胱肿瘤价值的比较.实用放射学  杂志,2013,22:321-325

[3] Yazgan C,Fitoz S,Atasoy C,et al.Virtual cystoscopy in the evaluation of bladder tumors[J].Clin Imaging,2012,28(2):138-142

[4] Jrence FB, Brygida,B,Robert WR,et,a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ascular permeabilit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s in kidney and bladder carcinoma[J]. AJP,2013,143(5):1255-1262.

猜你喜欢
膀胱癌诊断
无痛血尿要想到膀胱癌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糖友小便带血,要警惕膀胱癌
不运动可增加肾癌膀胱癌风险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膀胱癌:及时发现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