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分期综合性护理效果探讨

2020-04-05 21:42张倩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张倩

【摘 要】目的:探讨在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治疗后实施分期综合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65例分成两组,65例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均接受修复术进行治疗,针对参照组32例患者在术后实施传统护理,针对研究组33例患者在术后实施分期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有效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实施分期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利于手术效果的提高,促進患者术后手指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分期综合性护理;护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148-02

手指屈肌腱损伤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开放性手部损伤,一般以切割伤为主,常常合并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伤同时存在,主要是由于电锯伤、挤压伤等导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近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及远近侧指间关节均不能屈曲等不同类型,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临床中一般针对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实施修复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后若不及时开展有效护理会导致各类并发症现象出现,影响患者康复。为了分析分期综合性护理对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影响,我院针对收治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65例进行了护理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65例分成两组,参照组3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7例,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年龄均值为(39.96±5.47)岁,其中电锯伤10例,切割伤15例,机床压伤6例,刀砍伤1例;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0例,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6岁,年龄均值为(39.95±5.52)岁,其中电锯伤9例,切割伤14例,机床压伤7例,刀砍伤3例。

对两组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P>0.05)。本研究均已排除合并较为严重的手术禁忌症、资料不全、心肺肾功能缺损及精神障碍等类型的患者[2]。

1.2方法

针对参照组32例患者在术后实施传统护理,主要结合手术后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护理、病情监测、手指部位的功能锻炼等基础性的护理措施。

针对研究组33例患者在术后实施分期综合性护理,具体如下:(1)术后炎症期的综合性护理:手术后一周时间内患指会出现水中花的表面,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实施术后早期的患指冰敷处理,每次连续冰敷20分钟,每天三次。针对出现水肿的患者可以将患侧的手臂抬高,指导患者家属在手术后对患指周围的皮肤进行按摩等处理,最大程度上缓解水肿症状。针对同侧未受伤的手指应在手术后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手指的被动运动,减少健康手指出现硬化与水肿的表现。还应监测患者患指的血液循环、感受等情况,适当地给予相应的保暖处理。在手术后的这一炎症期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定期对患指进行换药处理,注意整个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原则。手术后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反应,护理人员除了每天为患者实施冰敷处理后还应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类型,结合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音乐疗法、精神转移及镇痛泵等方面的缓解,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这一炎症期护理期间可以早期为患者实施手指的部分功能锻炼,包括手指的屈曲训练及伸展训练,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内的功能锻炼应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强度及活动量,切忌急于求成。最后还应针对术后炎症期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为患者实施术后心理状态的评估,结合评估结果为患者开展心理方面的疏导,多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及安慰,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及支持,切忌在患者面前唉声叹气。(2)术后纤维组织增生时期的综合性护理:在手术后第二周至第三周为患者实施手指功能方面的康复运动指导,主要针对患指进行被动及主动的屈曲、伸展、旋转等方面的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在为患者拆线后给予患者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浸泡及熏蒸等处理,提高患指的康复进程。(3)术后肌腱重塑期的综合性护理:手术后第四周至第五周开始指导患者主动进行患指运动,将手指屈曲状态维持3秒左右,每天三次,还应开展相应的关节运动锻炼,对手腕部进行活动。(4)术后稳定期的综合性护理:在手术后第六周开始指导患者做手指的伸展活动、主动屈曲活动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生活中精细活动的训练,如穿衣、吃饭、拿勺子、洗脸等,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有效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生活质量等差异。(1)护理有效标准:护理后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80%以上,不存在严重并发症现象,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2)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肌腱粘连、感染及水肿等;(3)术后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4]。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有效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有效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2.2 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护理后的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2所示:

3 讨论

分期综合性护理属于现阶段临床手术完成后一种较为常见且高效的护理模式之一,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实际疾病、手术情况为患者在手术后开展的分阶段、综合性、整体性的护理措施[5]。针对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开展分期综合性护理操作具有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次观察中针对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实施分期综合性护理通过在术后炎症期、术后纤维组织增生时期、术后肌腱重塑期及术后稳定期等不同的康复时期开展心理、生理、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措施,通过综合、整体、优质及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现象[6],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由于手术及并发症导致的疼痛程度,利于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提高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术后手指的康复时间,促进患者预后及早日康复[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分期综合性护理的研究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有效性、护理满意度、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实施传统护理的参照组手指屈肌腱損伤修复术后患者,且研究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护理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说明对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开展分期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及手指功能的恢复。

综上 ,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开展分期综合性护理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明勤. 对行手指显微再植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33(17):129-130.

[2] 秦能. 对行断指再植术的手指完全离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21(19):40-42.

[3] 沈红维, 应瑛, 郭炜. 手指屈肌腱粘连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浙江医学, 2018,15(9):12-13.

[4] Jeffrey G Stepan, Danielle C Marshall, Lauren E Wessel,等. The Effect of Plate Design on the Flexor Pollicis Longus Tendon After Volar Locked Plating of Distal Radial Fractures[J].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19, 101(17):1586-1592.

[5] 徐颖, 郑燕, 江东仙. 手指操联合局部理疗对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30):2327-2330.

[6] 杜艳霞, 陈杨. 急性职业性手部肌腱损伤51例护理[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8, 36(5):374.

[7] 缪品至. 护理干预对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8, 26(1期):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