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自伤行为的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0-04-05 21:42娄凤艳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护理措施精神病隐患

娄凤艳

【摘 要】目的:对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时候出现的自伤行为存在的隐患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对临床的护理干预手段进行考察。方法:对本院治疗的62例精神病含有自伤行为的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这些患者存在自伤行为的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并且详细观察临床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结果:在住院期间,62例患者大多数学历较高和再婚患者。通过护理干预之后,大多数病情得到稳定,仅仅存在10名患者由于不符合出现条件而继续治疗。结论:在临床当中,重点关注学历高以及再婚史的精神病自伤行为患者,同时进行科学护理干预手段,结果显示多数患者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精神病;自伤行为;隐患;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155-01

在精神疾病当中,住院期间患者发生自伤行为是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多数情况下,自伤行为出现在疾病的发作时期,其缺少自控性,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对生命存在威胁[1]。精神病患者往往由于精神出现异常状态而让其存在有自残、自伤以及自杀的行为出现。因此,深入分析精神病的自伤行为隐患因素有着重要的机制。科学的护理干预将会有利于确保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对此次研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共收治了433例精神病患者,其中含有62例患者存在自伤的行为。精神的症状表现是:人格改变的4例,抑郁28例,焦躁的28例。自伤行为为48例自杀,6例服药,2例撞墙,4例吞异物,2例咬舌头,2例烫伤。自伤行为时间( 收住院后) : 58例为小于1周;12例为小于2 周,7例为小于3周,3 例为小于4 周,12例为小于周以后。

1.2方法

强化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监护,对出现的自伤行为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并且观察临床表现。护理干预手段主要存在下面几个方面,分别为:

合理安全病房环境。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尽可能快的对新环境进行熟悉,让其在心理方面对环境、医护人员进行认同,打消恐怖的情绪,并且对住院环境存在安全感[2]。第二,护理人员需要对所有患者病情进行掌握,并且进行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基本病情、治疗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对实时病情以及心理动态进行掌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和患者构建比较好的护患关系,进而得到患者的信任,让其存在比较强的治疗依从性[3]。第三,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的嘱咐患者服药以及有关临床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亲自的陪患者服药,避免患者私自将药品藏起来。第四,实行责任制护理。医院需要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来对患者执行一对一护理,并且杜绝患者存在危险的行为。科室需要每天上午八点统一进行护理查房,护士长要对出现安全隐患问题追查相关责任人,责令进行补救。除此之外,还需要重点加强对新入患者在一周之内的护理和看护。第五,医院要实行二十四小时的无缝的衔接护理轮班制度[4]。交接班的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的进行床头查房,每名患者进行仔细核对,同时制定交接签字的护理交接班制度,力求给所有患者都进行二十四小时的专人护理以及看护,不留下任何的死角,特别在凌晨以及夜间等特殊的时间。第六,责任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主治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当患者存在异常状况的时候,相关责任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向主治医生汇报。除此之外,对患者家属正确认识患者病情进行科学培训,并且有效的进行大力支持。

2 结果

2.1护理干预结果

在62例精神病患者自伤行为内,都及时的进行了发现,其自伤的行为被迅速的进行终止,进而造成了患者没有生命的危险。患者进行继续药物治疗,密切对病情变化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科学的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强化患者临床护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外,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52例(83.87%)患者的病情大体得到了平稳治疗。

2.2精神病患者出现自伤行为隐患因素

我们从结果当中可以看出,52名患者定期出院,另外的10例患者由于反复发病而继续留院。我们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文化程度高、再婚的患者出现自伤的行为比例将会更加高(P<0.05),如表1显示。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往往由于精神出现异常的状态而让其往往有自残、自伤以及自杀的行为出现。在对这些人群进行医治过程当中,临床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62例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出现自伤行为,多数是学历比较高以及出现再婚的患者。这些人群可能和当前社會的环境以及工作精神压力存在密切关系。再婚人群由于婚姻次数比较多,进而对生活失去了自信心,或者在心理方面带来了比较大的伤害。这些患者通过专业临床护理干预之后一段时期,83. 87% 的患者病情大体上得到控制,并且出院,仅仅存在10例患者由于和出院的基本条件不相符合而继续进行治疗。研究表明:经过科学临床护理干预之后,大多数患者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临床当中,要对学历较高以及存在多次婚姻的有自伤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重点的关注,通过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后,多数患者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精神病患者不同的病情和个人行为、情绪出现的问题,需要应用有效的防范手段。在护理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性,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从细微行为处发现患者出现的心理改变,并且积极的发现自杀和自伤行为的征兆,对患者一些日常的行为以及表现进行观察,例如:情绪低落、表情淡漠等,同时将存在自伤倾向的患者放置到比较宽敞明亮的房间当中,并且和其他患者一同进行居住。这样将会更加有助于护理人员进行观察。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保护性的限制。

参考文献

[1] 江凤.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母婴世界,2015,23(14) : 9.

[2] 谷喜明.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药,2016,14(9): 35.

[3] 赵维敏,李明芳,祝鑫瑜.住院精神病患者外逃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48-2851.

[4] 孙黔红.护理安全综合考核评估用于住院精神病患者安全防范可行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38-2139.

猜你喜欢
护理措施精神病隐患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网上晒娃隐患多
Tough Nut to Crack
文具的隐患!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食品中的隐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