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并发肝功能损害与血小板、白细胞的关系分析

2020-04-05 21:39彭涛普开粉罗嫚玉娥涛徐倩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验室检查登革热白细胞

彭涛 普开粉 罗嫚 玉娥涛 徐倩

【摘 要】目的:探究登革热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血小板含量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本次研究应用回归性分析,分析本院收录的登革热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血小板含量,分析上述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性分析)后,得出患者的AST、TB、ALT与白细胞水平、血小板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 结论: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可作为登革热疾病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至于其具体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登革热;肝功能损伤;血小板;白细胞;实验室检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168-02

登革热是由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诱发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是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含量降低,出血、易倦、皮疹、肌关节疼痛、头痛、发热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探究登革热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血小板含量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相关叙述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抽取400例在我院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此次试验的开展时间均在2017年8月~2019年10月。

试验对象的入选标准如下:(1)患者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2)患者确诊为登革热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登革热诊断指南以及处理标准》: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40U/L,或(和)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40U/L,或(和)TB(總胆红素)高于22.2 μmol/L。

试验对象的排除标准如下:(1)患者伴有危急、恶性肿瘤疾病;(2)排除病历资料残缺、病情危急患者;(3)排除精神、心理疾病患者;(4)排除由溶血、药物性肝损伤、酒精肝、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诱发的转氨酶升高以及黄疸等症状患者。

其中对照组的年龄范围是21~77岁,平均年龄为(48.18±4.03)岁,男性、女性比例是213:187。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年龄、家族史、文化程度、性别、病程等各项临床数据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本次试验应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本院收录的登革热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并检测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血小板含量,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因素的相关性。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AST、TB、ALT与白细胞水平、血小板含量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标准软件SPSS 22.0系统对本次试验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血小板含量、年龄、病程、性别、疾病史等试验数据进行归类、统计、整理,计量资料的表达应用(均数±方差)的形式,该种数据采取T值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显著性。卡方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患者的AST、TB、ALT与白细胞水平、血小板含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如表1。登革热患者在病程的7 d内抽血检测肝功能的同时抽血检测血常规,并对肝功能指标(ALT、AST、TB)与静脉血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登革热患者并发肝功能的损害与血液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含量的减少无显著相关性,P>0.05,数据间差异存在偶然性,无统计学显著性。

3 讨论

登革热(dengue fever)疾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烈性传染病,由登革热病毒诱发,可导致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如神经系统、心功能、呼吸系统、血液系统、肾功能等等,早期主要以肝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及时复查离子、血常规、肝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诊断依据。登革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该疾病具有起病急、疾病进展迅猛、肌肉关节疼痛、高热不退等为主要症状,临床上经常以患者上述体征及早诊断、隔离感染者,保护易感人群,消灭传播途径,抑制登革热爆发、流行【2~3】。

登革热合并肝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与病程有一定联系,在疾病的早期,患者的肝实质性损伤是由登革热疾病病毒以及其产生的毒素引发的病毒血症造成;在疾病的中期、后期,患者的肝实质性损伤是由登革热病毒抗体的复合体诱发变态反应造成,而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未阐明【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登革热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与血小板、白细胞降低无明显相关性,表明登革热患者肝损伤与抗体、抗原结合发生的变态反应无关,而与疾病病毒以及其产生的毒素引发的病毒血症有关。有关研究表明,登革热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与AST异常有显著关联性,这与患者并发心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损伤有关系;其次,周钿【5】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可显著影响患者病程,其变异程度可达0.093,即患者增加血小板计数可显著缩短病程。

综上所述,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可作为登革热疾病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至于其具体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洪文昕,张复春.重症登革热临床特征、预警指征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9,32(01):69-72.

[2] 薛志静,王君,宋秀平,等.登革热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9,30(02):224-227.

[3] 刘可可,刘小波,孙继民,等.2005-2017年广东和云南省登革热高发区本地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比较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9,30(02):154-157+179.

[4] 林伟琦,曾培灿.登革热伴出疹与伴出血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验差异[J].华夏医学,2018,31(03):43-46.

[5] 周钿,洪英极,孙铭繁,林宇行,林东峰,林昆.登革热病程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32(03):154-156.

猜你喜欢
实验室检查登革热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航空旅行导致登革热扩散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登革热是什么
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
创伤后导致心电图T波高尖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