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0-04-05 21:42童婉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应激反应腹腔镜

童婉

【摘 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室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33例:手术室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气腹后10min(T1)、手术结束时(T2)等时间段患者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路径均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路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193-01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性激素水平、遗传因素,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患者腹部可触及活动性良好的包块,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等典型症状,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增加不孕症发生风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1]。本次研究为论证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预后影响,比较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33例行常规护理模式患者与33例行手术室护理路径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一般资料:3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1岁至55岁,中位年龄为(33.12±1.12)岁,病程在4个月至24个月,平均病程在(12.41±1.21)个月,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以及混合型肌瘤分别有12例、8例、6例、7例。对照组一般资料:3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2岁至57岁,中位年龄为(33.11±1.11)岁,病程在4个月至28个月,平均病程在(12.45±1.22)个月,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以及混合型肌瘤分别有11例、8例、7例、7例。两组患者中位年龄、平均病程等指标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值超过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子宫肌瘤诊断标准。(2)本次研究均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子宫肌瘤剔除术。排除标准:(1)排除体重指数超过27kg/m2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患者。

1.3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均全身麻醉后采取四孔法腹腔镜手术,在腹腔镜下将子宫肌瘤剔除。

1.3.1對照组(常规护理):术前护理巡回护士入病房与患者交流,并阅读患者入院诊疗资料,向患者大体讲解手术流程,病房管床护士在医嘱指导下术前备皮、胃肠道准备。手术开始前30min调整手术室温度,手术室温度恒定22℃-24℃,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配合主治医师完成相关手术操作并关注患者各项生命指征,手术结束后协助医师将患者皮肤擦干净,根据患者出血量选择是否放置引流管。

1.3.2实验组(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路径):(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第1d天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并指导入相关检查科室完善各项检查,并在医嘱指导下收集患者血、尿常规标并送检。手术前1天巡回护理入科室与患者沟通,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观察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做好术前评估。(2)术中配合:①根据手术方案准备相关手术器械,并在手术前30min对腹腔镜器械进行调试。②术中将患者小腿适当垫高以保证患者静脉血液回流,对患者非手术区域加盖棉被,并将输液装置与输血装置与加温装置连接。(3)术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生命指征,将患者送回病房后与管床护士进行交流,并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保证患者手术当天输液量控制在1500mL。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T0)气腹后10min(T1)、手术结束时(T2)等时间段患者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数据两两比较,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理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T1、T2等时间段患者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剔除术因其微创性,近些年在临床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但是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步骤、流程并不熟悉,患者在围手术期可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负面应激情绪的产生可导致患者各项生理应激指征出现较大波动[2]。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手术室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相比关注关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心理需求,以时间为横轴,在术前入科室巡视患者相关资料,术中实施控制患者体温,术后协同科室护理人员实施输液管理,从而降低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刺激[3]。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应激反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路径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忠兰.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31):136-137.

[2] 程锦怡.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38-140.

[3] 陈松漪.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效果[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10):65-67.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剔除术应激反应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垂体后叶素止血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