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一期康复的影响

2020-04-05 21:39金一姚旭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金一 姚旭

【摘 要】目的:评价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一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100例本院自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用常规心脏康复模式干预,观察组50例采用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对比血清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清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不仅可以改善血清指标水平,还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新型心脏康复模式;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不良事件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1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急危重症,此病症的发生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氧、缺血、管腔狭窄,而引起组织坏死症状[1]。临床实践表明,如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时,配合新型心脏康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急救成功率,还可提高预后效果[2]。本次针对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一期康复的影响进行评价,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100例本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29例、21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5.57±8.10)岁;平均体质数(24.02±1.88)kg/m2。观察组:男女分别30例、20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65.91±8.08)岁;平均体质数(23.94±1.90)kg/m2。统计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者;年龄超过30岁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心绞痛,安静心率≤100次/min;无心力衰竭者;参与研究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本次研究参与者不包括严重的病变或者三支病变、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急慢性感染;肿瘤及创伤等疾病者;呼吸困难者;血压异常伴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者。

1.2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心脏康复模式干预,PCI术后第1-2天,控制能量消耗在2METS内,靶心率低于30%,症状限制好心率,RPE保持在10以内,训练5-10分钟,以床上活动为主;即从第一天做即可开展主动肢体运动。术后3-5天,控制能量消耗在2METS内,靶心率30-50%,RPE保持在10-11,训练时间延长至10-20分钟,床边活动为主,在病房内步行15-100米。术后6-7天,能量控制在2-3METS,靶心率40-55%,RPE控制在11-12,训练时间25分钟,病区内慢走100-200m。后期持续7天运动。

观察组采用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干预:术后第1天,能量消耗需低于2METS,靶心率低于30%症状控制住心率,RPE掌握在10以内,开展1:1间歇运动,以单一阻力运动为主,最大重量阻力强度低于30%,于床上活动为主。术后第二天,能量消耗应低于2METS内,靶心率30-50%症状限制主心率,RPE掌握在10-11,开展循环阻力与单一阻力交替训练,量大重量阻力强度应低于50%,开展坐位及床边活动。术后第三天,能量消耗控制在2-3METS内,靶心率40-55%症状限制心率,RPE掌握在11-12,开展慢速步行15-25米,每天两次。术后4天,能量消耗控制在3-5METS内,靶心率45-65%症状限制心率,RPE掌握在12-14,开展中速步行25-50米,每天两次。术后5天,能量消耗控制在5-6METS内,靶心率65-85%,RPE掌握在14-16,开展中束寂行100-150米训练,与上下一层楼训练,每天两次,第6-7天,开展中速步行200-400米,上下2層烂醉如泥训练,每天两次。

1.3分析指标

对比血清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

血清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内皮素1。

2 结果

2.1血清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清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各1例;对照组:心律失常6例、心力衰竭3例、心绞痛5例,组间对比明显,P<0.05。

3 讨论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的进步,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得以早期开通,为早期康复与预后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早期开展有效的活动,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再加上PCI术的应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实践表明,PCI术后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功能能力与体力,改善缺血心肌的供血情况,改善血脂水平及心功能,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2]。

综上,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一期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傅阳阳,高春红.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11):24-27.

[2] 蒋承建,潘孙雷,池菊芳等.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0):2439-2445.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