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2020-04-05 21:39张瑾王荣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针刺

张瑾 王荣

【摘 要】不同時期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有助于提高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指导临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分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39-0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一侧面颊肌肉麻痹,表现为口眼歪斜,无偏瘫,神志不清等症,常有受寒受风病前史,可出现耳后疼痛或面部麻木不适的前驱症状,多数发病突然,不能皱眉,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皱眉,闭眼,提唇,示齿,鼓腮动作失调,食物残留在齿颊肌间隙。

中医学称为“口眼?斜”, 属中医“吊悬风”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多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经脉失养、筋肌弛缓不收而发病【1】。

临床上将面神经麻痹分为3期,发病1-7天为急性期,发病8-15天为静止期,发病15天以上为恢复期【2】。我们在长期的临床中发现,还有一个延迟恢复期,此期一般是在发病超过一个月以上。根据这四个阶段,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文将介绍这一经验。

1 急性期

发病后1-7天,患者常于晨起后,突发面部感觉异常并口眼歪斜等症状,病情逐日加重。头面属阳位,风寒之邪易袭阳位,本期以风寒邪盛为主,针刺翳风穴并配合拔罐可以疏风散寒,理气通络;并用TDP照射患侧翳风和牵正穴,距离30cm,以患者有舒适温热感为宜,治疗20min; TDP治疗可增强微循环,改善血供,促进新程代谢,减轻组织水肿,促进面神经的修复。

2 静止期

发病后8-15天,本期临床以风寒证和风热证多见,故常以疏风散寒或清热为治疗原则;选取足阳明经穴为主,足太阳经穴为辅。选用太阳、颧髎、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地仓、牵正、人中、下关、迎香、承浆、颊车、翳风等;每次选用5-6个穴位,毫针浅刺;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行提插泻法。以上各穴留针30min。除风热证外,均可加灸法。

取针后面部隔姜灸:切取直径约2cm,厚约0.2cm的生黄姜3至6片,在姜片中心处用针刺穿数孔,将艾绒捻成蚕豆大小圆锥艾柱,共9壮。患侧阳白、鱼腰、攒竹、四白、迎香、颧髎、地仓、颊车、牵正。每次取3个穴位,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燃至患者不能耐受时,将姜片提起再加一块姜片,或换至其他穴位继续灸,至燃尽,换另壮艾炷继续灸,每穴3壮。一天一次。隔姜灸具有温经、活血化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将温热效应传入体内,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营养面神经,使肌肉节律性收缩,有利于促进面神经和肌肉的修复和再生[3]。

3 恢复期

发病15天后,本期病情相对稳定,病情逐渐好转的患者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本期多以痰浊阻络兼见气虚血瘀证多见,常以行气活血、化痰降浊为治疗原则;选取患侧面部阳白、鱼腰、太阳、颧髎、地仓透颊车、攒竹;以上穴位每次选用四个穴位加用电针,采用连续波,治疗20-30min;翳风、牵正穴温灸2-3壮;丰隆、血海平补平泻法;三阴交、足三里用捻转补法。留针20-30min。

4 延迟恢复期

发病超过一个月后,部分患者口眼歪斜等症状可有改善;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的病情不见好转,甚至出现口角倒错或面部肌肉痉挛。这一时期临床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兼见痰浊互结。常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涤痰化浊、疏通经络等为治疗原则,本期宜面部双侧取穴,选取牵正(双)、迎香(双)、地仓(双)、合谷(双)、太冲(双)、足三里(双)及患侧太阳、攒竹、四白、颊车、翳风,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捻转补法加灸,隔日一次。配合VIC B12穴位注射,选取丝竹空、四白、地仓透颊车、翳风,每穴用0.5ml,快速进针得气后注入药液,隔日1次。针刺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每日一次,治疗5次,休息2天。

穴位注射能缓解神经水肿,降低骨管压力,改善面神经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细胞代谢,促进神经修复[4]。

5 小结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病毒感染和冷刺激引起的,导致供血血管的血管痉挛、缺血和水肿,以及由于外周狭窄的骨神经管的限制而引起的神经压迫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其病理主要是充血、水肿,一般在起病后14天达到高峰,肿胀充血一般持续1-2个月,然后逐渐消退【1】。

我们从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将本病根据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和延迟恢复期进行分期治疗,92%的患者在治疗前两个阶段后可在1个月内康复;延迟康复者一般在6个月内康复。一些学者认为,在面瘫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可能使病情加重,事实上,适宜刺激量的针灸治疗对面神经是一种良性刺激,能增强面神经的兴奋,改善面神经炎症局部的血循环,促进面神经症和水肿的吸收,从而促进面神经更快恢复。【5】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是通过刺激面神经,扩张血管,调节局部经脉,促进血液循环,使症状恢复。在疗程中,患者要注意保暖,外出时戴口罩,避免风寒等外邪侵袭,睡眠充足,清淡饮食。

参考文献

[1] 刘宜军,周友龙,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4;24(10):677.

[2] 方美善,冯桂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中国针灸,2001;21(7):405.

[3] 宁晓军,陈瑛.隔姜灸治疗难治性面瘫.2009;17(8):13.

[4] 杜元会,曾强,刘丽,陈贵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药物的研究进展,2017;24(3):20.

[5] 卢政男,毕国伟,吕升峰,刘祈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分期论治的体会,2006;24(10):92.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针刺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清明的雨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单纯性中耳畸形多平面重建CT检查和手术结果比较
肌电图监测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