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04-05 09:25申石红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对策管理

申石红

【摘 要】目的:探究医疗机构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病房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情况,分析应用期间存在问题,并制定可行性改进措施。结果:本次抽查11个临床科室使用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总计4320张,合格为4224张,总计合格率为97.78%,不合格处方为96张,占比为2.22%,医护人员知行水平调查中发现,有96.67%医护人员认为现有制度较好,不需要修改,多数医护人员对精神、麻醉药品认知程度比较合理。结论:麻醉、精神药品属于特殊管制类药物,规范药品应用及管理,促进病区麻醉、精神药品科学化及规范化。

【关键词】医疗机构;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64-02

麻醉药品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药物发挥麻醉作用降低疼痛感,当临床不合理应用下会存在依赖性,且引起上瘾。第一类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发挥作用,产生兴奋、抑制作用[1]。对医师而言,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均为特殊性管制药品,被临床应用于多个方面,如癌症晚期、术后早期疼痛患者等,如果早期不合理管理,药品会流通社会其他领域会造成社会安全问题[2]。因此,为规范上述药品在临床应用,要求各级医院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管理药品使用情况。但往往目前医院管理期间,因制度及医护人员认知水平差异,对精神、麻醉药品管理不完善,出现一系列差错事件[3]。为此,文章通过对我院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予以合理对策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病房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情况,总计抽取麻醉、精神药品处方4320张。

1.2 方法

1.2.1调查方式

总计我院11个临床科室使用麻醉、精神药品,对有麻醉、精神药品使用资格医师及管理护士总计30例,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00%。对其中应用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并选择相对科室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配备基数表、使用登记册、交接班记录本。同时调取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分析书写是否规范及合理。

1.2.2应对措施

①依据医疗机构中实际情况,可制定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成立药品审核小组,并改进审核方法、内容及结果判断标准。药品审核小组成员由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资深药师等成员组成,对所有成员要求为具有较高临床经验、专业水准,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依据实际情况,要求医师组织适当处方及知识学习,处方点评结果与科室绩效存在关联,制定奖惩制度等。②集中点评:定期对医院各个部门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检查。依据卫生部门颁布《药品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多个规定,联合指导意见、法律法规文件对处方点评。评估内容上,包括如何合理选择药物及用法、剂量等。③提高药品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培训方式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传达给医疗管理部门、医疗机构法人、药学部门等,并提高相关人员管理能力。对其他医疗机构人员而言,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提高法律培训,增强醫务人员法律意识,使其遵纪守法。④统一账册表格,简化登记内容:对病区间账册登记内容、格式不统一或存在缺失项等情况,统一印制《病区基数麻醉/精I药品基数药品清点、领入、消耗专用登记册》及《病区非基数麻醉/精I药品基数药品清点、领入、消耗专用登记册》,对消耗信息、领入信息、结存数进行统一,确保病区专用账册登记信息完整、真实。完整处方使用信息,提升登记效率、正确性。

2 结果

2.1科室中常见差错事件

本次抽查11个临床科室使用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总计4320张,合格为4224张,总计合格率为97.78%,不合格处方为96张,不合格率2.22%。其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内容登记不全19张,占19.79%;登记医师未被授予特殊药品处方权14张,占14.58%;开具处方未使用药品通用名或通用名书写错误6张,占6.25%;麻醉、精神药品专用标志脱落10张,占10.42%;药品未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18张,占18.75%;未按时进行交接班29张,占30.21%。

2.2医护人员知行水平

医护人员知行水平调查中发现,有96.67%医护人员认为现有制度较好,不需要修改,准确说出精神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者27例(90.00%);准确说出4种以上麻醉药品者28例(93.33%);认识“五专管理”意志者29例(96.67%);认为现有的制度基本满足需要者27例(90.00%);认为管理现状存在漏洞者2例(6.67%)。

3 讨论

麻醉药物、精神药物特点为很强镇静、镇痛作用,作为医疗干预中不可或缺药品,对医院而言,规范应用可显著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病情康复[4]。同时,若患者不规范应用会造成依赖性,流入非法渠道则变成毒品,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国家法律法规上,对麻醉、精神药品应用有严格规定,规定中对各个环节涵盖,包括种植、生产、流通及储存和使用。若滥用麻醉、精神药品,会降低机体身体健康,使用者人格丧失、道德沦丧,对青少年而言,严重摧残身心健康。目前对麻醉药品管理中,常用为阿片类、可卡因、大麻类,整个国际社会对其管制、打击程度严格,联合国设立有关国家管理机制,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积极响应麻醉药品管制。医院作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场所,医院中对麻醉药物用量增加,如何加强管理作为医院面临工作,同样为医院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完善对医院管理制度成为保障麻醉、精神药品应用前提[5]。

本次研究中,对住院患者2016年~2018年麻醉、精神药品处方4320张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有4224张,总计合格率为97.78%,不合格处方为96张,占比为2.22%。我院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应用上较为合理,医师可掌握药品及临床适应症、国际原则,同时依据患者个体化用药,对处方书写上基本合格。并对不合格处方中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得出,未按时进行交接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内容登记不全、药品未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成为占比较大差错事件,占比达到15.00%以上。上述结果分析得出,因两大类型药物复杂,应用方法多样,实际工作中易出现处方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因此,及时干预对合理管理麻醉、精神药品起着重要临床意义。处方作为一个医院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体现,作为医院关注重点问题。因此,规范处方管理作为医疗水平展现最为直接方式。对医院而言,要求对各个科室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干预,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干预计划,提高对麻醉、精神药品管理,规范临床应用。对医护人员知行水平调查结果中显示,有96.67%医护人员认为现有制度较好,不需要修改,精神药品作为国家严格控制、管理特殊药品,应用不当会危害病人健康,造成社会问题。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医护人员对药品管理认知程度较好。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对麻醉药品使用中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管理上,侧重于对医护人员相关制度、知识培训,医师与药师不断学习,更新药物使用知识,定期进行考核干预。并依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管理制度,适应现代医院发展。各个监督部分相互监督并鞭策,共同解决出现问题。通过上述管理措施,可规范麻醉、精神药品应用,并取得显著满意效果。后续工作中,对麻醉及精神药品管理上,应趋向精细化并予以高度重视,完善管理制度,使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做到麻醉药物药品及精神药品清晰分明。对麻醉药品管理上,充分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减轻患者痛苦,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

综上所述,麻醉、精神药品属于特殊管制类药物,规范药品应用及管理,促进病区麻醉、精神药品科学化及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刘文萍,刘绪林.我院2014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5): 598-601.

[2] 满春霞,邹武捷,杨淑苹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研究Ⅴ——国内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制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1):23-26.

[3] 江莉,陳丹镝,樊王冬等.某三甲医院2012-2014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35):4912-4915.

[4] 梅莉倩,王艺桦,张梅玲等.PDCA循环改进病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7,17(2):136-139.

[5] 刘春军,唐翎,严方方等.某医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8):1004-1007.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对策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