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关节炎药用杜鹃花属植物活性成分及毒性研究进展

2020-04-05 09:25顾克全蔺红玲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活性成分杜鹃花展望

顾克全 蔺红玲

【摘 要】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主要作为传统药物用于治疗各种骨关节炎及风湿性关节炎。本文采用电子数据库(sciffinder、pubmed、google scholar)和图书馆检索的方式,收集杜鹃花化学成分的相关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些杜鹃花品种传统上被用作毒药。虽然,许多药理数据证实了杜鹃花在民族医学中的大部分适应症,民族药理学资料指出杜鹃属植物对炎症和骨疼痛的治疗潜力,但是其活性成分龐杂且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对近期杜鹃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总结,以确定杜鹃花属植物的活性成分、治疗潜力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杜鹃花;活性成分;展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70-01

杜鹃花是维管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覆盖了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该物种的第一份书面参考文献可追溯到公元前401年,并记录了杜鹃蜂蜜的毒性。已知该属植物会引起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受污染的蜂蜜。尽管杜鹃花具有毒性,但它已被用于古代医疗系统,如中医中的藏医药学和印度草医学,以及欧洲和北美的民间医学。到目前为止,该属提供了大量的化合物,其中一些表明药理活性。杜鹃属植物的毒理学研究涉及临床数据以及有毒成分的特征。

杜鹃花属(杜鹃花科)由8个亚属组成,超过850种。大多数种生长在喜马拉雅地区、东南亚和马来西亚,其中中国的甘肃、云南、西藏、青海、广东、海南、广西分布有650种,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域有155种。少量杜鹃花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只有两种生长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杜鹃花是常绿或很少落叶的灌木或乔木。叶大小不同,互生,线形到圆形,边缘全缘。毛被具腺,无腺体或具分枝的毛。花通常分为总状花序或伞房花序,花序很少腋生,花冠的形状从浅裂到多裂不等。花有5-20雄蕊,花药具孔或很少狭缝,和5-12室子房。果实为蒴果,种子为纺锤形椭圆形或扁平。杜鹃花属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已用于传统医学。因此,提供一个关于该属的活性成分及毒性的综合报告,为后期医疗用药提供指导性意见。

在以往的研究中,Quiang和合著者列出了208种从不同杜鹃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其中大多数以黄酮类化合物和二萜化合物为代表。在杜鹃花植物中确定的选定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从杜鹃属植物中提取了65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糖苷配基和糖苷类。Hu和Xiao测定了166株杜鹃花叶片中山奈酚、槲皮素、栎精、杜鹃素、二氢槲皮素、金丝桃苷和多糖转氨酶的的含量。花含有花青素和黄酮醇,如花青素,牡丹素,2-杜鹃花素],其它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醇型、黄酮-3-醇型和二氢查尔酮型。二萜类是该属第二类常见的化学物,含有30多种分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灰白色二萜类化合物,是植物毒性的主要来源。二萜类化合物与主要为齐墩烷型和乌尔桑型的三萜类化合物紧密相接。桦木酸似乎主要存在于杜鹃属植物的树皮中。从叶、花或果实中提取的精油主要含有α -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化合物。从该属分离出的其他化合物包括苯酚衍生物、生物碱、多毛素、木质素、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一种β-胡萝卜素。杜鹃花的叶子和花朵中也发现了碳水化合物。

除了上述化学成分具有药理活性外,杜鹃属植物被称为有毒植物,避免过量施用,但是藏医药中认为大叶杜鹃无毒、小叶杜鹃有毒。在食用杜鹃花蜂蜜、花或药物制剂后,观察到动物和人类摄入杜鹃花后中毒。虽然对动物来说,中毒大多是致命的,但对人类来说,中毒引起的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包括胃肠道症状、低血压和意识受损。狂蜂蜜中毒的病例对盐水灌注和阿托品治疗有反应。大多数人中毒的病例是在食用了从黄花杜鹃和黄花杜鹃中提取的蜂蜜后发生的。大多数与服用药物制剂有关的中毒病例已在亚洲登记。这与亚洲地区杜鹃花在人种医学上的使用率较高相对应。杜鹃花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叶片、花朵和花蜜中的灰色毒素I和III。因此,含有灰黄毒素的杜鹃属植物具有较高的中毒风险,临床中应慎用。

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出含有灰色毒素的杜鹃属植物有金花杜鹃、短叶杜鹃、黄花杜鹃、大杜鹃、小杜鹃、ponticum杜鹃、simsii杜鹃、thomsonii杜鹃,但民族药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工作。例如,使用杜鹃花治疗疟疾、皮肤病和胃肠疾病还有待证实。令人感到非常有趣的是,铁杜鹃属植物的铁红素A、B和C在结构上与大麻素类物质相似。精氨酸B和C表现出与TRPV1和CB2受体相互作用的趋势。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杜鹃花物种是否也能产生具有更强活性的类似结构。相关民族药理学资料表明,杜鹃花属植物具有治疗炎症和疼痛的潜力。目前的药理学数据在许多情况下仅限于植物提取物的研究,因此,需要努力分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研究也应特别关注杜鹃花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和皮炎等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适用性。在今后的研究中,抗骨质伤害性研究应受到同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莫全,杨勇勋.红棕杜鹃(原变种)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2):61-62.

[2] 周俊飞. 杜鹃花科药用植物羊踯躅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3] 杨勇勋.凉山州药用杜鹃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2):24-26+29.

[4] 杨本扎西,彭毛东主,辛措吉,等.藏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9(05):18-19+81.

[5] 胡正学,白如霞.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浴后预防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08):123.

猜你喜欢
活性成分杜鹃花展望
黄芪生理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氮磷配比对丹参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井冈山十里杜鹃
杜鹃花的药用验方
雪菊活性成分提取及引种研究进展
酸橙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效的研究进展
“展望” ——阿伦德
圣堂山的杜鹃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