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措施探讨

2020-04-05 09:25覃晔明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药房管理措施

覃晔明

【摘 要】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存储条件下,能够保持原有质量的期限,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对药房内药品有效期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将从药品的采购、验收、存放等方面入手,分析对药品有效期实施有针对性干预,同时对相关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药房;药品近效期;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7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对药品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药品是指可用于人体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有目的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进行调节,并且有明确的适应症或者是功能主治、用法以及用量的物质,因此其有效期是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是医院药房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工作,即能够有效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药品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1]。本文将对医院药房近效期药品干预和管理措施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近效期药品产生原因

通常情况下,药品在距离失效期还有6个月时便属于近效期药品,而医院对于近效期药品的判断标准多为药品有效期≥5年而失效期不足1年半的药品,或者是药品的有效期≥2年而距离失效期不足1年的药品[2]。在医院,导致近效期药品出现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几种原因包括[3-5]:①医院因素:由于临床中某些特殊的急救药品临床应用量较低,但是又必须要有储备,进而导致近效期药品的出现,这也是医院导致药品过期的主要因素;②管理因素:某些科室在申请药品采购计划时,未能与医院实际临床用药情况挂钩,用量极少的药品,药房的领药人员只能按完整最小包装领取,而医生又未能按完整最小包装开处方,必须拆散发药,继而导致药品出现积压现象,部分临近近效期的药品未能及时销售,导致药品失效。另外每月药品的盘点过程未按规定认真查对并发现近效期药品的相关信息,也是导致药品失效的重要原因;③个人因素:工作人员由于综合素质较低,或者对于工作的态度不认真,自身对于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力度不足,平时未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忽略对药品效期的管理工作,不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调剂发药,造成近效期药品的出现;④其他因素:由于临床工作需要,某些科室偶尔会采购部分计划外的药品,但是当应用患者数量发生减少时,极易造成这类药品的积压。另外,由于医药行业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导致临床中某类药品大量应用,但随着药物的更换或者其他情况出现后,这些药品应用量大幅下降,造成库存积压;更换包装或厂家导致少量剩余药品调配不出;另外一些拆零包装的药品,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容易出现不同效期药品拆零的情况,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管理,则会造成药品变质和过期。

2 管理措施

2.1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操作,使其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是确保高效管理质量的重点[6]。①完善药品效期管理制度:为了有效控制药品的进、存、销的管理工作,防止药品过期失效情况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以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院已制定药品效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效期的管理制度,所有药房工作人员需要在药品购进、验收、储存以及养护、调剂、应用以及报损等环节中,认真按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有效落实管理制度。另外,药剂科药品管理人员根据药品效期管理制度对病区各个临床科室储备的药品进行质量控制检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②建立滞销药品淘汰制度:药剂科要及时根据医院临床实际用药情况,对院内长期不用或者使用频率较低的药品进行统计,然后上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研究批准,将其从医院的采购目录中去掉,不再纳入到采购计划中[7]。

2.2强化具体管理

2.2.1加强对药库近效期药品的管理

在开展对医院药品效期的管理时,首先应从源头入手,尽量降低药房内近效期药品的产生。由于临床用药有着诸多变化,故而库房药品效期的管理的重点可放置采购计划上[8]。本院在药品招标采购过程中,对于稳定性不强的药品如维生素C 片或用量少拆零后无法在近期尽快用完的药品如地高辛片等采购时,有小包装并且泡罩PTP铝箔包装的药品,应优先中标采购,鼓励药品生产厂家生产方便实用的小包装药品,切实解决临床需要,即保证药品质量又保障患者服用安全有效[9]。药库对于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物,除非是临床科室急需要使用,否则原则上不应纳入到采购计划中。必须要采购的,需要结合临床实际使用量,由临床科室主任提出采购计划,并按照计划领取和使用,避免药品积压造成过期报废。对于临床中应用量较小,但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通常不备库存,如需要可临时按需采购。药房应对临床科室的用药变化规律进行了解,并及时做好统计工作,然后反馈给库房的采购人员,避免采购效期近用量较低的药品,进而造成药品积压[10]。在药品入库时,验收人员需要严格检查药品的效期,确保药品与发票的效期相互一致。对药品进行摆放时,要遵循“先入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出库”的基本原则,同时将近效期的药品通知药房。药库还应建立近效期药品追踪制度,对现库存的和已经发出的近效期药品按批号追踪管理。对于临床科室已经领取但是尚未使用的近效期药品,需要定期登记备查。

2.2.2加强门诊药房的近效期药品管理

药房工作人员在上架药品时,需要对药品的效期进行重点检查,将效期较近的药品摆放在最外面。针对已经成为近效期的药品,应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期做好盘点、登记、处理工作,并对领用的近效期药品进行追踪[11]。每个月使用专门的登记本,详细记录好有效期在3个月和6个月的药品名称、批号等信息,并制作成近效期药品警示名目,悬挂在药房的醒目位置。其他工作人员在对药品进行调剂时,如发现有新增的近效期药品,要及时上报给专职药品养护药师,并做好登记工作。对于近效期药品,应在药品货架比较明显部位张贴彩色警示标识,有效期在3个月的采用红色标识,4~6个月的可采用黄色标识,并将其与有效期时间较长的药品分开存放[12]。将所有距离失效期仅有1个月以内的药品,要及时下架处理,存放在专门的区域内,但临床仍可开医嘱继续使用,但也要做好报损的处理准备工作。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近效期药品,可及时与临床相应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交流,加快使用量,避免造成药品的浪费。药师必需特别注意发放给患者的药品总量,避免患者应用過程中过期,若药师将过期药品发出,将按销售劣药处理;造成医疗事故的将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鉴定的事故等级进行赔偿,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2.3加强住院药房的近效期药品管理

住院药房为院内治疗患者提供了日常用药,每日病区的患者用药按照医嘱进行单剂量调配、发药、退药,药房涉及药物的种类繁多,且数量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品效期管理的难度[13]。因此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参考门诊药房对于近效期药品的管理措施外,全体住院药房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及时参与到效期的管理工作中,设置计算机药品有效期预警系统,每日定时提醒工作人员效期不足3个月的药品信息。在摆放药品过程中,如发现有近效期药品的出现,要及时采用彩色标识来进行提醒,避免失效的药品投入到临床治疗中[14]。由于部分疾病发病较为突然,无法预先估计,因此住院药房的急救药品占有较大的比例,且种类繁多,但通常情况下,这部分药品的使用频率较低,这也是造成部分近效期药品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对急救药品的效期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管理过程中要落实特殊药品专人管理制度,确保急救药品储备数量合理化。针对正常情况下难以及时用完的急救药品,应提前15天左右报损,避免近效期药物在患者应用过程中过期[15]。

2.2.4加强拆零药品的近效期管理

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在调配药品的工作中, 通常要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和医嘱的要求对原包装药品进行拆零,拆零后的药品,由于存储环境的改变而提前变成近效期药品甚至失效,因此对拆零药品效期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针对这类药品,药房应将药品存储在原包装容器内,避免药品被污染或者无法准确识别有效期。待药品发放完毕后要及时更换,严禁将不同批号和效期的药品存储在同一容器内。同时,药品拆零人员还要做好拆零药品的记录工作,对药品的品名、规格、有效期等进行记录,定期检查药品效期,并做好近效期警示[16],每个包装用完后才能开启新瓶,并在原包装上注明拆零日期。由于大多数药品在拆零时经药师重新包装,很多情况下 , 包装袋的密封条件往往比不上原包装瓶 ,稳定性较原包装药品发生变化,在拆零后药品的外包装上标注原包装有效期的作法是欠妥的,容易使患者产生误解,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7]。固体口服制剂(完好无损泡罩PTP铝箔包装除外)的药品重新包装为单位剂量的有效期原则上为:(1)从重新包装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2)(药品有效期-重新包装日期)×25%;两者中以期限较短者为准[18]。稳定性差的药品拆零后即使在有效期内,一旦出现变质现象必须严禁使用,否则将按销售假药处理;不但損害患者利益还将损害医院的利益和形象。拆零药品首先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为前提, 否则就不拆为好 。

3 结束语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出,执行药品零差价后,药学部门对于医院收入的贡献明显下降,成为医院的负担却日益凸显,因此药学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药品管理的工作,降低过期失效药品的报损率,进而降低医院药品方面的经济损失。而药品效期管理作为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重点加强对近效期药品的管理工作,树立药房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其业务素质,确保药品的有效期质量和用药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孔祥云,王晓丽.加强药品效期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165.

[2] 陈展緗.探究医院药房西药有效期的管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5):981,984.

[3] 杨翠娣.医院药房近效期药品的管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5):188-189.

[4] 朱明辉.对医院近效期药品的管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2):389-390.

[5] 张永进,丁建强.浅谈我院住院药房近效期药品的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6,26(25):383.

[6] 刘朋,梁晓丽,王芙荣,等.医院药房药品的效期管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3(9): 59-61.

[7] 陈龙.品管圈在减少医院门诊药房近效期药品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2A):177 -178.

[8] 武晓霞.医院药房近效期药品的管理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3):188.

[9] 王洪升,高翔,石志强.探讨药品拆零调配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0):157-158

[10] 欧玉龙.门、急诊药房药品有效期管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7(91):254-255.

[11] 李亚冰,吴秀君,阳巧凤,等.医院药房近效期药品干预和处理模式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3):80-81.

[12] 桑文涛,余芳蓉,李波,等.我院近效期药品产生原因调查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155-159.

[13] 张卫,秦琼,蔡冬明.自动化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成效分析 [J]. 抗感染药学,2016,13(1):121-123.

[14] 陈瑾.病区药房药品有效期的管理[J].北方药学,2014,11(9):106-107.

[15] 周升铭,黄瑞红,龚炜.根据三级医院评审要求谈药房药品有效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药学,2016,28(2):264-266.

[16] 努尔曼姑丽·吐尼亚孜,米尔斯曼·吐尔逊.医院药房近效期药品的管理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8,18(63):188.

[17] 沈英,何立平.对拆零药品包装袋上注明药品生产批号、药品有效期的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4):

[18] 曹凯,钱佩佩,胡俊涛,赵亮,兰丙欣 美国重新包装药品有效期执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药房 2018年第29卷第1期.

猜你喜欢
药房管理措施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谨防药房托管成以药补医“马甲”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药房里的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