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液联合肾衰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浊瘀内阻型疗效观察

2020-04-06 07:40伟,瞿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肾衰内毒素内阻

李 伟,瞿 伟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肾内分泌科,江苏 南通 226000)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的终末期,肾脏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血液透析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措施[1]。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关格”“水肿”“癃闭”等范畴。以脾肾亏虚浊瘀内阻型为主,以脾肾阳虚为本、湿浊内阻为标,正虚邪实贯穿始终。治宜益肾清利,通腑泄浊。研究指出,中药可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节肾组织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延缓肾纤维化[2]。本研究用中药灌肠液联合肾衰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浊瘀内阻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8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5~69岁,平均(52.38±6.29)岁;病程1~7年,平均(3.79±1.06)年;CKD3期20例,CKD4期11例,CKD5期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4~69岁,平均(50.85±7.01)岁;病程1~8年,平均(3.90±1.02)年; CKD3期19例,CKD4期13例,CKD5期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3]中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5~60mL/min,血清肌酐(Scr)为115~442μmol/L,伴有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史。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肢体困重,口苦,口干,脘腹胀痛,口中黏腻,舌淡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血压、血糖难以控制,合并造血系统疾病,存在精神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盐、低脂、低钾饮食,控制血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预防感冒,注意休息。给予肾衰合剂(桑寄生10g,怀牛膝10g,生地黄10g,菟丝子10g,肉苁蓉10g,淫羊藿10g,制何首乌10g,当归10g,山茱萸6g,黄芪20g,生大黄3g,茯苓30g,山药30g,六月雪30g)加水400mL煎至200mL,分2次温服,日1剂。

观察组加用中药灌肠液。药用生大黄30g(后下),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蒲公英30g,槐角30g,土茯苓30g,附子10g。加水300mL煎至100mL,保留灌肠,1日1次。

两组均治疗1周。

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肢体困重、口苦、口干、脘腹胀痛、口中黏腻,依据严重程度分别记0、2、4、6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肾功能指标,包括eGFR、Scr。根据eGFR=175×(SCr/88.4)-1.154×(年龄)-0.203×(0.742女)计算eGFR值。

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

血清NF-κB、核转录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p65)水平。

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肌酐清除率(Ccr)增加大于等于20%或Scr降低大于等于2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大于等于60%为显效。CCr增加10%~19%或Scr降低10%~19%,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59%为有效。治疗后无降低或CCr增加小于10%,Scr无增加或降低小于1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无增加或小于30%为稳定。未达“稳定”标准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无效1例、稳定2例、有效21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无效3例、稳定7例、有效19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74.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523,P=0.03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eGFR(mL/min) Scr(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 24.37±7.64 37.61±8.37 334.09±157.04 221.61±167.30对照组 39 25.10±7.05 28.03±8.62 342.61±150.68 340.92±160.74 t 0.439 4.979 0.245 3.212 P 0.662 <0.001 0.808 0.00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9 26.34±4.52 14.34±3.58 12.997 <0.001对照组 39 25.71±5.01 18.60±3.82 7.048 <0.001 t 0.583 5.082 P 0.562 <0.001

两组治疗前后内毒素、D-乳酸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内毒素、D-乳酸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内毒素、D-乳酸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内毒素(EU/mL) D-乳酸(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 341.52±41.68 277.29±30.58 3.17±0.24 1.89±0.25对照组 39 352.01±39.02 347.15±31.60 3.20±0.22 2.85±0.23 t 1.147 9.921 0.575 17.648 P 0.255 <0.001 0.567 <0.001

两组治疗前后NF-κB、NF-κBp65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F-κB、NF-κBp65指标比较 (pg/m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F-κB、NF-κBp65指标比较 (pg/mL,±s)

组别 例 NF-κB NF-κBp6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 3.37±1.72 2.18±0.85 3.32±1.29 2.14±1.09对照组 39 3.45±1.68 2.76±0.89 3.28±1.31 2.79±1.04 t 0.208 2.943 0.136 2.694 P 0.836 0.004 0.892 0.009

6 讨 论

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气、血、阴、阳亏虚,兼以湿浊、湿热、水气、血瘀,脾肾亏虚、浊毒内蕴为其基本病机,故治应以健脾补肾、活血泄浊为主要原则[4]。肾衰合剂中桑寄生、怀牛膝补益肝肾、活血通络,菟丝子、肉苁蓉、淫羊藿、山茱萸温阳补肾,当归、生地黄、制何首乌滋阴养血、活血通络,山药补脾益肾,黄芪、茯苓健脾益气,生大黄、六月雪祛瘀解毒利湿。诸药合用,共奏益肾清利之效。药理研究显示,怀牛膝富含牛膝多糖,能有效增强体液免疫功能;肉苁蓉能增加糖原储备,满足肌肉收缩和康复所需要的能量;淫羊藿可提高肾虚病人T细胞数量、淋转率、抗体、抗原以及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5]。中药灌肠液中生大黄、土茯苓通腑泄浊,附子温肾壮阳,煅龙骨、煅牡蛎化湿泄浊,蒲公英、槐角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通腑泄浊之效。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能促进肠道氮质排泄,且可抑制肾小球硬化,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蒲公英可降低肠道毒素,抑制肠道细菌繁殖;煅牡蛎既可有效制约大黄泻下太过,同时有利于增加灌肠液渗透压,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抑制周围组织向肠道内分泌毒素[6-7]。

NF-κB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其活性受到抑制,肾小管细胞上皮细胞中α-SMA减少,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量,从而抑制纤维化,减轻肾脏损伤[8]。同时,NF-κB表达上调会导致NF-κBp65磷酸化,抑制IκB磷酸酶释放,参与慢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反应。但关于中药灌肠液灌肠联合肾衰合剂治疗脾肾亏虚浊瘀内阻型慢性肾衰竭过程中NF-κB、NF-κBp65的具体变化机制仍未明确,仍需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中药灌肠液灌肠联合肾衰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浊瘀内阻型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肾衰内毒素内阻
果蔬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净化治疗肾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