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

2020-04-07 03:50谢尚尤朱桃孙伟何燕张力中米雪莲万芳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谢尚尤 朱桃 孙伟 何燕 张力中 米雪莲 万芳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完善与创新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网络营销

一、完善与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必要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加快了农业科技化、智慧化、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使农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同时,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发展更是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开展拓宽了路径,为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开创出新的交易模式,不仅带来了交易的便捷化、精准化,而且将生产、运输、储藏、加工、物流等信息有机结合,贯穿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

积极推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网络营销有效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交易效率大大提高。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多为多层中间商销售模式,由于流通环节多,信息传递不通畅,农户与商家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农产品供应周期长。网络营销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农户与买家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互动,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大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第二,网络营销提升了农产品知名度。网络媒介无时空限制的双向交流,使信息传播更加生动、迅速、高效,通过新媒体的大数据技术、定位技术,辅以图文配合、视频信息,可以让消费者多方位获取农产品信息,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第三,网络营销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农户收益大大提高。网络营销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易平台,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传播成本,更是最大限度的简化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营销水平不高。随着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向现代网络营销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也要向现代“网农”转型,这就要求这些新型的“网农”不仅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来制定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计划,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网络营销推广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以40-50岁中年人群居多,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对网络信息技术不熟悉,缺乏现代营销知识和经验,显然达不到从事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

2、农产品品牌建设不到位。受到传统农业生产意识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在较大程度上还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观念,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营销方式落后,由于缺乏品牌包装,不少特色农产品难以形成地域特色,知名度、美誉度不高。有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虽然创建了自己的品牌,但对产品的精深加工不足,同时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因此品牌认知度和知名度不高,也难以发挥品牌增值效应。

3、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生产时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同时大多数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鲜活性、易腐性的特点,这就对农产品物流配送提出了冷藏、防病虫、快运输、轻运输的要求。虽然随着物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健全,物流运输时效性差、损耗大、运输成本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发展。

三、新时期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构建

1、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加强对广大农户的引导,通过普及互联网营销知识,让农户从传统的思想中走出来,认识到开展网络营销带来的切实利益,并逐步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技能。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充分发挥农村网红精英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农户积极投身到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另外,政府可以出臺相关政策, 支持农村青壮年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营销知识,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针对农产品开展网络营销,服务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最后,还需在引人才、育才人、留人才方面下功夫,有效将人才、资金、土地、技术及产业汇聚起来,为农村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农产品表象的高度均质化、弱差异化特性,决定了农产品比其他产品更加需要走品牌化之路。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的标签和身份象征,体现了农产品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只有创建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经营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从生产条件看, 农产品对自然环境的依附性较强,因此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独具的地域特色,同时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品牌开发,让品牌既有区域特色,又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还应依靠科技创新加强新品牌培养、开发与引进,以新产品、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保持品牌活力,并且善于利用各类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品牌宣传,提高公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3、加强物流配送服务能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企业应注重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从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出发,加强对产品保鲜工艺的提升,解决运输存储能力欠缺、成本高,不易保存与新鲜度的问题。同时,物流企业还应进一步拓宽物流配送覆盖面,实现物流配送城乡一体化,满足特色农产品、农户和企业与消费者的双方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琼.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2]郭永平.互联网+时代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7,2.

[3]张金香,马红.“互联网+”背景下甘肃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4]张萌,杨佳露,张叶.“互联网+”陕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南方农业,2019,8.

[5]郝国强.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及技术支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作者简介:谢尚尤 朱桃 孙伟 何燕 张力中 米雪莲,成都文理学院建筑学院2017级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生。

万芳,本项目指导教师,成都文理学院建筑学院教师。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互联网+高校模式对特色农产品的多渠道推广”。项目编号:G201813671017。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