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0-04-07 03:53陈一鸣
新一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汉服传统文化翻转课堂

摘 要:通过分析“翻转课堂”在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实践中,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丰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上去论证探索“翻转课堂”在人文素质拓展课程上进行实践的可行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为深化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汉服;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是近些年我国兴起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中使师生角色产生变化,丰富教学手段内涵,是打破传统的师生在限定的时间地点中进行知识传递及收改作业的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进行自主的课下学习,将问题带到课上练习巩固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其具体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自我独立完成课程相关知识的搜集与学习,将课堂作为教师或是同学之间完成集中讨论、交流、相互答疑、解惑与知识信息交互的场所,提高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吸收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使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学生除却依靠授课老师来获取知识的传统途径之外,拓展新的知识获取渠道。

从外在表现来看,是传统师生角色在教学时段内进行颠倒安排,改变传统知识教授与知识内化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从内在因素分析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一个转变,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与自主权。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则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规划学习内容、节奏、风格及形式上,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师生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二、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特征分析

该课程是一门以汉民族传统服饰艺术特征为基础,以介绍汉民族服饰、礼仪文化为目的,主要通过师生身着汉服,以多媒体教学器材辅助,在课堂内外以讲授传统文化知识与实践示范礼仪行为为教学手段的一门人文艺术课程。

汉服自身及延伸的文教价值特征,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来剖析:

首先体现了文化继承性,自古中国就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服饰作为文化的表征之一,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服的形制表现与文化内涵围绕华夏文明核心“礼”,推崇宗周法汉、象天法地,形成了随着时代审美变迁发展的服饰和文化体系。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通过对汉服中碎片化、元素化的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归纳,推动并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与价值的了解,重塑文化自信,这是汉服课程教育最核心的理念。

其次是通过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了解汉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沉淀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作为民族服饰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性,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民族风格,直接影响了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民族服饰的产生与发展,是整个东亚文化圈服饰发展的溯源。

最后作为一门具有极强的直观性与美学表现的展示实践类课程。在视觉体验上汉服给人大气稳重、飘逸灵动的外在美学表现的同时也将飘洒自然、含蓄典雅的内在审美韵味传递出来。而在服装制式里交领右衽、宽袍大袖,柔美流畅的板式表现直观性的阐述了汉民族柔静娴雅、泰然自若、兼容并蓄的民族性格。课程通过汉服版式、发簪配饰、传统节日用品等的制作,并且在课外组织汉服社团依据传统礼俗文化开展各类极具仪式感体验的传统活动等教学实践,具有极高的课程趣味性与师生参与的互动性。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教学的意义

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是将传统文化表现之一的服饰作为文化表现的物质载体进行知识的归纳与讲解的一门课程,翻转课堂应用于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教学不仅起到丰富教学手段、深化教学的目的,从深层次来分析还具有深刻的教学意义。

首先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及国家教育部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3月26日制定并发布的指导纲要《完善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2019年4月1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规定:要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规范公共艺术课程,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教材建设,并修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其次运用“翻转课堂”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手段,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传统文化知识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的深入与传播下去。以“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化,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增强课程感染力,身着民族传统服饰进行互动教学,结合生活感触能在课堂上产生诸多的知识点,针对此类知识点的指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充分调动其主体研究的学习行为,并强化其发现问题、联系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改革探索

一、提高教学互动的可视化表现应用

“翻转课堂”可视化指在10分钟以内,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性的说明单个问题的短视频,也称微课程。

微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教学视频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十分钟范围内。微课程优点是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其次"翻转课堂"微课程短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不同之处在于视频中整个屏幕就是板书或是理论公式,配合讲解的画外音,并不会出现教师头像、教室或其他各种物品摆设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非教学用品。

二、教学手段与知识获取形式的多样性

目前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在课堂内外,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获取或更新知识,有一定的被动性;另一种则由学生自己通过线上或线下形式来获取自身感兴趣的知识模块,达到知识的“吸收内化”,由于该模式需极强的主观性与自律性,且缺乏教师的辅助,该阶段对学生学习动机与成就感的满足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翻转课堂"的应用基于目前两种模式的知识获取形式,将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利用微课程完成教学要点与难点的讲解的同时还进行相应的线上线下辅导,微课程也便于学生在课程后任何时间段内进行复习和巩固。与之相应的便是通过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与困难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有计划的进行辅导,引导同学之间进行行之有效的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着汉民族传统服饰,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该形式对于学习主动性比较低或是因课程知识生涩产生抵触心理而导致无法深入拓展该课程内涵知识的后进同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与趣味性,为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与达到教学目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目前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作为一门人文艺术类课程,并无相应统编系统的学习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与目的具有极大的空间性,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无论是微课程还是课堂教学,对部分后进同学在理解,接受及消化知识上可能出现的困难障碍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与课程教学的选择空间。

总之,汉民族传统服饰课程的开设与推进就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通过汉服这一重要载体,让学生重新感悟“礼仪之邦”“章服之美”,培养学生含蓄、庄重、淡雅、大气的传统审美情趣。为学生正确认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发自内心的喜爱传统文化,自觉地去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何志攀 杨梦醒.2017.汉服选修课的理想与现实[J].中国民族教育,(02)

[2]陈一鸣.2016.浅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特征与当代价值[J].戏剧之家,3

[3]方文山.当代汉服文化活动历程与实践[M].北京:北京方道文山流文化传媒,2014.

猜你喜欢
汉服传统文化翻转课堂
汉服新“江湖”
上台说汉服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