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探析

2020-04-07 10:49白桂华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控措施

白桂华

摘 要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其种植的安全性是我国粮食供应的重要保障。稻水象甲是一种生活在水稻田中的害虫,主要以水稻的叶片和根为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产和发育,且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稻水象甲虫害疫情一旦大规模暴发,将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基于此,分析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03

稻水象甲疫情暴发可能会导致水稻大量减产,对水稻种植及相关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1988年,我国第一次出现稻水象甲,经过多年的传播和发展,现在已经扩散到全国多个地方,对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稻水象甲的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给虫害疫情的防治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基于此,从稻水象甲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入手,对其发生的规律和防控措施进行分析。

1 外部特征

稻水象甲成虫个体大小不一,体长从2~5 mm不等,相互连接的鳞片紧密分布在其背部,整体呈褐色且有黑色斑纹,从背部中间一直延伸到尾部。头顶有一对膝状触角,一对复眼分布在头部两侧,还有向下弯曲的喙和咀嚼式口器;躯干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游泳毛均匀分布在中足两侧。稻水象甲的卵为白色,长约0.8 mm,略弯曲。幼虫无足,整体呈白色新月形,腹部2~7节背面有成对的气门,呈向前的钩状。一般幼虫会蜕皮3次,分为4龄。4龄成熟的幼虫依附于水稻根部结茧化蛹,茧一般为黄色,蛹为白色,长约3 mm[1]。

2 生活习性

稻水象甲是一种通过完全变态来实现幼虫到成虫过渡的昆虫。稻水象甲的繁殖方式为孤雌生殖,一般一年繁育一代,成虫的寿命较长,平均为76 d,雌成虫寿命最长可达156 d。按代际来划分,越冬代成虫对水稻的为害远远大于孵化发生代。冬季,稻水象甲成虫一般在禾本科作物和莎草科杂草上越冬,直到秧田揭去薄膜后,越冬代的成虫会飞到秧苗上蚕食叶片积蓄能量,直到4月下旬温度回升开始产卵,产卵周期在30 d,一只雌成虫一般可以产50~100颗卵。雌虫大多将卵产在浸入水中的叶鞘内,经过6~10 d孵化后,幼虫开始在叶鞘内进食,随后进入根部发育。幼虫一般经过30~40 d的发育后,在6月上旬开始附着于作物根际化蛹,经过7 d的蛹期之后羽化,此时刚好为水稻穗期,成虫从蛹中爬出并吸食水稻的叶片直至水稻收割,随后迁移至附近的草场准备过冬[2]。

稻水象甲是一种半水生的昆虫,既能寄生在水稻等植物的叶片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从饮食习性上看,稻水象甲一般以多种植物的叶片为食,有广泛的寄主范围。相关科研人员对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在生育期会分泌大量的2-甲苯基-苯丙酮,这种物质对稻水象甲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这是稻水象甲主要寄生在水稻作物上的原因。另外,从活动范围上看,稻水象甲有一定的飞行能力,可以借助气流迁移,最远可达10 km以上,生活在水中的稻水象甲还可以借助水流进行迁移。

3 发生规律

3.1 传播规律

稻水象甲自身不具备远距离迁移的能力,因此其主要依靠稻谷或稻草等的移动来实现远距离传播。通过海运、空运等方式的帮助,稻水象甲成功进入我国并依靠自身扩散能力开始大规模扩散。另外,在缺少天敌的情况下,再加上其孤雌繁殖的方式,稻水象甲在中国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新的种群。在虫害严重的水稻田里,害虫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米60只,每667 m2水稻田存在3万多只害虫,对水稻的为害非常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让水稻秧苗全部受害[3]。

3.2 生存能力

稻水象甲强大的生存能力加快了其传播扩散的速度。为了在进食时躲避天敌的攻击,稻水象甲进化出了假死能力,以降低其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危险靠近时其可以迅速假死,从叶片上掉落,提高自身的存活率,有利于种群的发展和迁移。另外,为了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稻水象甲还具有滞育性,即在环境相对恶劣的条件下,成虫会逐渐停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待环境适宜生存再重新开始活动,在不进食不活动的情况下,成蟲可以存活200 d以上。

3.3 对水稻的不利影响

当前,稻水象甲基本上适应了我国水稻的种植规律,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时间点与水稻种植的时间契合程度非常高。稻水象甲成虫的进食习惯有明显的趋嫩性,在水稻插秧时期,鲜嫩的水稻秧苗会吸引刚刚越冬结束的稻水象甲成虫。水稻秧苗一旦被大量啃食便会影响后期发育,因此,虫害一旦发生,水稻的生长发育从插秧期开始就会受到影响。随着水稻的生长,其叶片逐渐成熟,稻水象甲便不再啃食叶片,而是开始产卵繁殖。虫卵在6~10 d内孵化成幼虫,并钻入地下,寄居在水稻根部。水稻根部被幼虫啃食,会导致水稻根部功能受损,无法充分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进而影响水稻的分蘖,降低水稻的产量[4]。

4 防控措施

4.1 封锁疫情区域

1)一旦发现稻水象甲虫害疫情,要迅速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封锁,并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确定需要进行检疫管制的作物、产品以及其他可能传播虫害的物品范围。并将检疫要求及时告知相关的企业和个人,严格控制相关的生产、经营、和运输等过程。2)确定虫害疫情的发生情况,并根据其传播能力,再结合当地气象和地理条件确定疫情传播的最大范围,需要封锁的地理范围。3)与虫害疫情相关的机构要派检疫人员参加交通检查工作,必要的时候要在重要的交通检查站设立临时的虫害疫情检疫站点,对往来货物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防止稻水象甲夹藏在相关货物中跟随货物被运出封锁区域,从而造成疫情的远距离传播。4)遭受虫害的植物和携带虫害的货物要及时进行集中的销毁,防止害虫的转移,同时,在相关货物被销毁之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跟踪监测,确保虫害被完全清除。

4.2 疫情防控治理措施

在防治稻水象甲虫害时,要充分了解其生活习性,根据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5月中旬水稻插秧时期,主要防治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进入水稻田;5月下旬到6月上旬是稻水象甲的繁殖时期,主要防治幼虫对水稻根部的损害;6月下旬则要防治新一代成虫。从农业防治的角度,在收割完成之后要将稻草烧毁,及时翻耕,破坏稻水象甲的生存环境。为了防止稻水象甲在水稻田旁边的杂草中越冬,要及时清除杂草。可以采用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方式灭杀成虫,频振式杀虫灯是当前较为常用的诱杀工具,但是这种方法杀虫效果一般,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化学防治是主要的杀虫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3方面开展。1)在播种之前,选择符合播种要求的种子并将其水分沥干,准备拌种,然后用35%丁硫克百威干粉剂处理种子,后将种子晾干,30 min后再进行播种。2)除了水稻种子,水稻秧苗也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将捆扎好的水稻秧苗浸泡在吡虫啉药液中30 min后才可栽种。3)采用除草剂和杀虫剂混用的方式处理水稻田周围的杂草丛,杀虫剂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虫作用;杂草作为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的食物来源,用除草剂消灭杂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灭稻水象甲。对于稻水象甲虫害疫情的治理,化学防治措施是相对有效的方法,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化学药剂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问题,并注意与其他防治措施结合使用。

5 结语

稻水象甲在我国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因缺少天敌以及生存、传播扩散能力强等原因,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在我国水稻种植领域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当前,稻水象甲的生长发育已经完全适应了我国水稻作物的种植规律,每年繁殖季节之后,稻水象甲幼虫寄生在水稻根部,并以之为食,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因此,一旦出现虫害,将会造成严重的减产,对我国水稻作物的为害巨大。当前,面对稻水象甲虫害,要做好封锁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播扩散,然后从农业、物理和化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 龚贵阳.试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17):46.

[2] 王永模,王满囷,刘元明,等.稻水象甲发生现状与综合防治措施[J].湖北植保,2018(4):25-27.

[3] 柳海波.稻水象甲發病特点与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1):66.

[4] 曹洪元.浅谈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6):4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控措施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