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2020-04-07 10:49高攀王涛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水稻

高攀 王涛

摘 要 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检疫性水稻作物病害,本身具有传染性,会给水稻作物生长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导致水稻种植中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在根源上实现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全面防控,农业技术部门需要运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水稻作物的良好种植产能。基于此,分析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因,探究绿色综合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05

细菌性条斑病一旦产生,会给生长期的水稻作物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水稻作物出现成片感染与枯萎[1]。近年来,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手段已经被推广运用于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中,并达到了良好的作物病害防控实效。农业技术部门在实施绿色综合防控水稻作物病害的实践过程中,应当确保密切关注水稻生长区域的气候条件与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实施严格的水稻病害防控措施来杜绝水稻病害的蔓延,将水稻感染条斑病的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中。

1 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的基本特征

细菌性条斑病属于检疫性水稻作物病害,具有较强的病害传播性。水稻嫩叶在感染病原物的状态下,病斑会逐渐形成于嫩叶的表层,然后迅速呈现蔓延与扩展的趋势。水稻在感染病害的早期阶段,植物嫩叶部位会形成小型水浸状暗绿色斑纹,但不易被察觉。在病害蔓延过程中,长度1 cm左右的褐色或者黄色条状斑纹会形成于水稻叶脉部位[2]。水稻作物在发病后期,会大量出现串珠状透明黄色细菌,造成水稻叶脉部位溢出黄色液体,最终导致水稻叶脉枯萎。仔细观察干枯后的水稻作物,可以看到透明斑纹呈小型胶粒的分布形态。

在多数情况下,夏秋交替(台风过境)时是水稻感染病害概率最高的时间段。因为此时水稻作物处于抽穗期,很容易受到外界潮湿气候的影响,因而造成细菌快速蔓延。成片种植的水稻作物一旦感染细菌性病害,则会造成水稻叶片出现大量卷曲的情况,导致规模较大的水稻种植田出现枯萎的情形。

从水稻感染细菌性病害的根源来看,水稻种子构成了寄生病菌的重要载体。水稻叶片出现伤口,植物表层的气孔与伤口就会布满侵入的病菌,造成条状斑纹纵向扩大。此外,雨水与农田灌溉水源都可以成为水稻感染条斑病的载体,尤其是对于经过移栽处理的水稻作物而言。水稻嫩叶具有较差的抗病菌能力,也会导致规模较大的水稻田遭受病菌的侵蚀。

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成因

2.1 外界气候

水稻种植田间如果具有较高的空气湿度,将有利于病菌的田间传播。若田间温度较高,会加大病菌的存活概率,明顯提高病菌侵蚀水稻作物嫩叶的概率。例如,在连绵降雨的夏季或秋季,一些患病的水稻植株病菌将会附着于雨滴表层,然后传播至健康水稻作物的植株叶片,造成成片的水稻田遭受细菌感染。

2.2 水稻作物抵抗力

一些水稻品种本身具有较强的病菌抵抗能力,因此不易感染水稻条斑病[3]。但籼稻与杂交稻存在较大的患病概率,其根源在于这些水稻品种具有较差的抗病能力,容易患有细菌性传染病害。此外,若水稻叶片表层气孔展开度较大,或气孔分布密度较小,也有利于水稻作物抵抗外界病菌的侵蚀。

2.3 水稻种源因素

现阶段,种子市场中的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水稻种子检疫流程的缺陷,趁机售卖带有病害风险的水稻作物种子,导致健康的水稻植株遭受感染。一些地区的水稻种子检疫部门种子检疫力度不足,未能配备专业素养较高的检疫机构队伍,导致健康种子中混入带有病害的水稻种子。

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绿色综合防控要点

作为重点的植物检疫对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必须受到各地农业部门的重视。江苏省泗洪县目前有6万公顷的水稻种植田,且近3年杂交稻制种田总计近0.47万公顷。如果不严格监控水稻条斑病,泗洪县水稻种植业就会遭受条斑病的侵害,导致水稻作物的品质受到不良影响。为了达到综合防控细菌性条斑病的目的,泗洪县目前应当重点着眼于水稻病害防控。

3.1 严格把控水稻种子调运关口与种子处理关口

在调运水稻种子环节中,相关部门必须做到严格审查产地检疫证、调运许可证,避免不合格的水稻作物种子被调运至水稻种植区域。同时,各地农业部门应当运用药剂浸泡水稻种子的方法来处理水稻种子,严格把控水稻种子的处理关[4]。技术人员需要结合测区范围的土壤特性与水稻品种特性,严格控制水稻测试中的取样环节,确保得到更加精确的水稻品种性能测试结论。

开展水稻品种试验的宗旨在于测试水稻作物的性能,进而选择适合栽培水稻作物的区域范围。相关部门对水稻品种进行严格的品种性能测试,能够为水稻品种推广、良种选育以及品种审定提供科学的数据作支撑,有效杜绝盲目推广栽培水稻新品种的现象。

3.2 全面实施水稻作物的田间管理

水稻作物种植管理主要涉及水稻田苗期以及水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农业技术人员针对苗期的水稻作物应当重视全方位的水稻病害预防,全面做好田间的水稻作物水肥管理,可以喷施硅肥,科学配置水稻作物的施肥比例,控制水稻灌溉频率。中后期的水稻田间管理,重点在于打好水稻作物的保险药,其中包含60亿芽孢/mL的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叶斑宁)。技术人员在喷洒水稻作物药剂时,应当严格控制7~10 d的喷药间隔时间,并限定500~600 mL的药剂喷洒剂量,确保达到80%的水稻病害防治率。

此外,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还可以选择噻唑锌(碧生)+KH2PO4的方式。农业技术人员还需要做到密切关注稻飞虱、卷叶螟及其他水稻害虫的全面防控,并避免水稻作物感染稻瘟病与纹枯病。对于稻飞虱与卷叶螟等“两迁”害虫应当加大田间监测力度,及时察觉水稻感染病害的潜在风险,因地制宜,实现良好的水稻病虫害防控实效性。

3.3 增强防控水稻病害的宣传力度

农业部门应当运用强化引导与宣传的举措来实现良好的水稻病害防控成效,指导农业种植户运用全新的农业技术手段来防控水稻田间病害,充分体现水稻病害防控的良好成效[5]。目前,农业技术部门应当充分借助网络化的手段来宣传防控水稻条斑病的重要意义,增强农业种植户防控水稻病害的意识。同时,相关部门应当通过设立农业示范区域等举措来增强种植户的认识,有序推广防控水稻病害的全新技术手段。

3.4 做好水稻田间检验与检查

水稻田间检查与田间检验构成了预防水稻病害的重要手段。每隔一定时间,植保部门就要实施全方位的水稻田间检查,严格检验水稻作物感染病害的潜在风险。通过实施严格的水稻田间检查,充分保证水稻作物具有优良的田间生长环境,切实杜绝水稻病害的产生。种子管理部门可以开展水稻品种实验,观察品种综合抗性,为各地区选择高产、优质、抗逆的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语

细菌性条斑病对于水稻种植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证水稻种植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业部门需要重点防控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全面推行针对水稻作物的植物检疫措施。同时,各地农业部门应当充分依托水稻病害防控领域的科技手段宣传,增强当地水稻种植户防控水稻条斑病的意识。在种植水稻作物的过程中,种植技术人员需要重视全面的水稻种植管理,运用喷洒化学药剂以及实施生物防控等举措来预防条斑病,保证水稻作物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吴学业,张慧敏.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4):175,182.

[2] 徐永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因子及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农家参谋,2018(12):64.

[3] 黄华英,梁盛铭,陈梅珍,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J].生物灾害科学,2017,40(1):58-60.

[4] 曾明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7,32(11):105.

[5] 冯永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因子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3(1):9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My Faithful Father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收益
水稻生理病害的防控措施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浅谈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分析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