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视湘军媒体优势,加强戏曲艺术传播

2020-04-08 02:44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湖湘湖南戏曲

蔡 霞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系,湖南 长沙410100)

一、引言

戏曲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伦理道德和家国情怀。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强调我们应将优秀传统文化看作关乎国家民族的精神命脉,并且从我们平常所说的“精神家园”的层面提升至“精神命脉”的高度,无疑是以国家最高层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的重要判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社会意义。

具有湖湘特色、贯注湖湘精神的湖南戏曲,作为湖湘文化甚至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应该在文化繁荣的新时代,抓住机遇,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种精神命脉。

二、湖南戏曲有着丰厚的湖湘文化支撑

湖南,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在这屈子吟咏、贾谊寄情、杜甫歌颂的铜黄热土上,千百年来,不少湖湘士人纷纷前往屈原投水的汨罗江、贾谊故居里的长沙井,总想在那里吸收到一些湖湘文化的甘露和血液。虽然世间已不见贾太傅的踪影,也不见屈大夫的歌声,也不见杜拾遗的诗踪,然而,长沙乃至湖南作为“屈贾之乡”“楚汉名城”,将永远作为湖湘文化传承不止的历史见证。

回溯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古色湖南的源头,笼罩在楚汉文化瑰丽的光影之中,源远流长,特色粲然。湖湘大地在远远的历史深处,闪烁着成束成片的文明晨曦,亮丽在中国历史的天空。纵览湘资沅澧的浩浩汤汤,奔流不息,汇流成烟波浩渺的洞庭天下水,而南岳衡山一系,七十二峰层峦叠翠,交相辉映,气势磅礴。一代代勤劳儿女仰望苍穹、俯察大地,在大湖之南感受山水灵性,产生了独特的湖湘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是生活在湖湘地区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的人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的物资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产生是中原文化和本地楚文化相结合的成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湘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质与根基。睿智的湖湘学人士子,创造和传承湖湘学派,殚精竭虑,而处于底层的各民族劳动儿女,更是以自己的生存智慧、生命体验与思想认识,创造且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具有湖湘特色的戏曲文化。

湖南不但是湖湘文化的主阵地,而且是湖湘戏曲文化的核心区域。除了有源远流长的跨区域、有区分的湖南地区花鼓戏外,还有湘剧、祁剧、湘昆等十余种民族戏曲,不仅过去风传当时,近些年也频频出省出国,在各类世界舞台一展戏曲风采。尤其是最近两年,全省积极推动戏曲事业传承发展,形成了佳作迭出的良好局面。2019 年,湖南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在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中排名全国第一;剧作家曹宪成凭借花鼓戏剧本《桃花烟雨》荣获第23 届曹禺剧本奖,名列榜首;湘剧《李贞回乡》在第二届中国戏曲电影展中,喜获优秀戏曲电影奖等。获奖的优秀剧目很多,有传统的,有创新的,有移植翻新的,笔者无法在此一一列举,成绩显然是可喜的。

三、湖南戏曲该走媒体融合的发展道路

湖南文艺院团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本土特色的精品力作,传播效果却非常有限,传播途径非常狭窄。优秀的湖南戏曲文化精品剧目大多局限于常规的传统剧场呈现,少部分优秀剧目和节目能进社区、进校园、下农村,也有表演艺术家能获邀前往央视戏曲频道栏目录播,湘剧、祁剧代表剧目能拍摄电影……但更多的人民群众根本不了解、完全不知情,可见湖南地方戏曲目前有“立得住”,还不够“叫得响”,没被“传得开”。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中央层面也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我们在这一场技术与文化的革命中,该如何向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戏曲文化内容,至为关键。

作为湖南花鼓戏主奏乐器大筒的推广传播者,笔者自是有着弘扬湖南戏曲文化的责任和使命。笔者15 岁进入省艺校读书,同时又是留校在原来的省艺校、现在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从教二十七年的器乐专业教师,对湖南戏曲文化的发展,有着许多切实的体会和感悟。在此谈谈五点建议,或者五点呼吁:

1.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频道应带着文化情怀和担当,开办专门的戏曲栏目,策划推广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戏曲大赛、戏曲晚会等,普及戏曲艺术,报道树立新风、弘扬美德、服务人民的精神风貌,打造中国戏曲的舆论风标。

2.开拓戏曲电视传播的综艺化。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互动性和积极性,让广大受众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欣赏戏曲,满足各年龄阶层受众的心理需要。提高收视率,才能使戏曲栏目健康、持续地发展,实现多赢的精彩。

3.全方位宣介戏曲演员,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借助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各级电视媒体平台和资源,转换湖南戏曲推介模式,挖掘梨园名角背后的传奇故事,对优秀戏曲演员进行明星式的包装和推介,宣扬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执着情怀和魅力风采,一改过往观众心中戏曲艺术工作者清贫、可怜的印象,让更多青少年对戏曲艺术心生向往和憧憬,从小就埋下希望的种子,自愿选择学习传统戏曲这门艺术,薪火相传。

4.率先在戏曲栏目中创设全国性的地方戏曲乐种等品牌赛事,促进地方戏曲均衡发展。面向地方戏曲乐种、地方戏曲音乐创作等稀缺人才,以多彩多元的栏目样态推出大型赛事,使坚守者和学习者都有梦可寻、有奖可搏。

5.在优化调整电视频道戏曲播出内容和质量的同时,多尝试运用戏曲短视频在互联网、融媒体传播。网民上网大多数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具有娱乐化的心态,戏曲短视频就更适应这种碎片化、情景式的传播。适宜推出湖南戏曲界网红,选择经过多年的培养、磨练走到舞台的演员代表,相信以他们的精神、故事、功夫能够吸引大量粉丝, 肩负起在互联网传播本剧种的责任。

不容否认,将观众引进戏曲这座千百年历史的百花园林,我们不仅需要遵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播的发展规律,也要充分了解尊重广大观众对平台、内容的喜好和选择,主动拥抱大众熟悉的电视文艺形式,努力使传统戏曲艺术转化为一种备受瞩目的大众娱乐资源。而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介入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传统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将弥补戏曲传播的时空缺陷,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与回望。

四、湖南戏曲的内容和形式亟须全面革新

时代向前发展,科技高新前行,带来了物质生活与文化享受的现代化,观众更欢迎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优质艺术鉴赏。在艺术鉴赏不断变化的未来,我们该创造出怎样的优质湖南戏曲内容呢?传统不能丢,但亟须创新。传承不能慌,要注重传播。而内容的好坏、新旧,至为关键。对于此,笔者不仅仅是亲历其中的观察者和思想者,同时又是努力探索的实践者和创新者。

近期,由笔者编导的戏乐节目《霞飞剑影》,曲风和结构借鉴了中央民族乐团民乐作品《象王行》元素,形式上大胆创新,加入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身段表演剑舞;旋律以二胡演奏为主,独具匠心将“湖南的胡琴——大筒”植入,作为主旋律发展和乐曲的高潮部分演绎,形成具有湖湘地域特色的现代音乐和灵动多元的舞台表演,呈现出侠骨飞仙、刀光剑影的的视听效果。这首戏乐原创节目的编创过程由湖南卫视《我的纪录片》栏目播出,广受观众好评。

剑舞,又名剑器舞,历史悠久。《孔子家语》记载,子路戎装见孔子,曾拔剑起舞。“鸿门宴”项伯与项庄对舞长剑、四川汉画像砖长剑独舞、山东秋胡山汉画像砖两人击剑对舞、唐初武舞《秦王破阵乐》、诗圣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草圣”张旭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草书大进;“画圣”吴道子看了裴将军的剑舞,挥毫益进。可以说,剑舞在中国古代是作为一种流行的国乐而存在的。

近年来,戏歌、戏舞推陈出新,而戏乐的表现形式少见。戏乐作品《霞飞剑影》采用两种胡琴、戏曲身段表演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新形式,以期在气韵上达成人剑合一、人琴合一、剑琴合一。有专家观看后兴奋地说:“作品很好,是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对接,散发出戏曲人独特的情致韵味与青春风采。这样的作品,这样的创新,这样的虚怀,是值得我们支持的!”

当许多人还在提倡“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时候,精明能干、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人就率先大胆提出“发展文化经济”、“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思路。

进入21 世纪以来,湖湘文化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湖南完全有能力、有实力以多介质、多层次、全方面地做大做强深具湖湘特色的湖南戏曲文化产业,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

戏音袅袅,代代传唱。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出席新年戏曲晚会(原新年京剧晚会)看戏听戏,早已成为一种常态。笔者期待,依托电视湘军媒体优势,精心打造戏曲版《声入人心》、戏曲版《舞蹈风暴》,提升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播美誉度,吸引更多观众走进戏曲演出现场,为湖南传统戏曲艺术的振兴繁荣书写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湖湘湖南戏曲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湖湘论坛2016年全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