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架构方法论的需求管理体系研究

2020-04-08 02:42王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4期

王君

[摘 要]企业信息化发展,对业务创新、IT建设与管理、风险控制的合规性管控要求越来越高,应用以文档为管理单元的传统方式进行需求管理,已无法满足“敏捷企业”对快速、高质量需求响应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本文以新疆油田公司数据公司为例,通过研究企业级或领域级需求管理方法,构建“结构化”“一体化”和“精益化”的需求管理体系模型,建立统一存储的、模型化的需求资产库,以实现企业级或领域级需求全生命周期的内容级管理,形成高质量需求和高效需求管理过程,促进开发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

[关键词]需求管理;需求全生命周期;IT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4.058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4-0-02

1     企业需求管理现状

传统的需求管理,使用Word、Excel、Visio进行管理,缺少统一的需求建模规范,需求描述不统一;需求管理体系的构建没有要素化,更没有实现要素级别的结构化关联,需求冗余、冲突现象突出,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企业很难将业务战略与IT技术高效地联系在一起,无法评估目前IT技术使用的优劣,难以优化需求、应用和技术的组合。随着外部竞争环境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效性、融合性、高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企业缺乏对业务需求的统一管理,在IT系统规划、实施、评估与改进等方面存在以下几大痛点。在战略与设计层面,IT规划和建设缺少全局视角,业务需求与IT资产描述分散,难以满足业务协同的需要;部分用户需求缺失,无法长期满足生产管理和科研需要;部分功能重复建设,造成IT投资浪费。在实施与执行层面,对业务流程的描述以纸质文档为主(需求分析说明书),对需求文档的变更未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需求与业务实际差距较大。业务知识不能有效沉淀,导致IT建设中反复进行流程梳理和需求调研,造成资源浪费,需求响应速度慢。在监控与改进层面,缺乏有效的需求评估方法与工具,不能有效获取应用系统的可靠信息,不利于进行IT与业务流程的支撑度、影响性评估和冗余性识别。业务频繁变化导致需求不断调整或新增,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使业务与IT对齐,影响持续衍进。因此,实现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向需求精益化管理模式转变势在必行。

2     国内外需求管理现状

需求是指系统必须符合的条件或具备的功能,需求描述一般包括项目目标、业务需求、实施范围,以及对系统开发过程的一些技术性约束条件等。需求管理是一种用于定义、记录、组织和跟踪系统需求变更的系统化方法,用于获取、组织和记录系统需求并使客户和项目团队在系统需求变更上保持一致。

目前,大多数公司使用Word、Excel进行管理需求,存在需求管理分散、需求描述不统一、需求版本管理困难等问题。IBM公司的Rational Requisite Pro产品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需求管理工具,此工具集成Word文档和数据库技术,提供用例设计、需求管理、用例测试、变更管理等功能,软件专注于IT项目设计与开发相关事项,不涉及对业务相关内容的管理,如业务目标、业务流程、管控模式、组织架构等,由于软件部署及应用较为复杂,国内应用客户不多。

国内外一些领先企业,已开始引入工具搭建企业级的需求管理平台。英国石油(BP)的IT管理实践,基于企业架构方法论,通过业务流程梳理,构建IT清单,直观展示3~5年内哪些信息技术将支持哪些业务流程,从企业的全局视角建立IT与业务之间的联系,确保IT投资与IT清单保持一致。飞利浦(Philips)基于企业架构及流程管理平台,将业务和IT架构进行模型化、结构化描述,直观反映IT功能对业务的支撑情况,并结合流程和IT绩效分析,实时监控业务与IT的状态,为流程优化和系统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国家电网运用流程梳理方法论,通过建立“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及构建一体化管控平台,促进业务运转畅通有序、岗位职责灵活调整、制度质量提高、绩效管理高效、风控落实到岗、机制建设成果固化、业务运转可监控、支撑信息化建设。华为建立企业架构模型资产库,在组织上成立流程及IT管理部;在技术上,基于EA方法论,构建了企业架构模型资产库,实现架构管理和流程管理,促进了信息系统与业务组织协同,有效指导了企业信息化建设。

3     企业需求管理解决方案

以新疆油田公司数据公司为例,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利用企业架构方法论,建立油田业务信息化需求管理体系及全要素管理模型,为需求管理及实施人员提供需求一体化、标准化及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IT从战略设计到实施执行、评估改进的全过程管理及跟踪,促进油田信息化与业务深入融合,提升业务支撑能力,如图1所示。针对业务与IT协同性不足、需求描述不规范、业务与IT各说各话、信息系统建设功能重复或缺失等问题,研究需求分析和管理的方法,建立从业务需求到功能需求的关联通道,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需求共享。提供标准化的需求描述模板,对勘探、产能建设进行业务分析,建立业务需求关系网,形成结构化需求库,实现需求共享和跟踪。支撑IT从战略设计到实施执行、评估改进的全过程管理及跟踪工作,促进IT与业务深入融合,实现IT从战略设计到实施执行、评估改进的全过程管理及跟踪,促进油田信息化与业务深入融合。

一是引入方法与工具,建立需求建模规范。引进先进的企业架构及流程管理方法论TAGAF、EBPM、产品设计方法论,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油田业务需求建模规范,实现战略、角色、对象、活动、数据、功能等需求要素的可视化、标准化、模型化、结构化描述,统一需求描述标准,沉淀业务知识。二是研究基于企业架构的需求梳理方法,实现对企业战略、核心业务、组织架构、业务需求等内容的分层分类描述与共享应用。基于业务架构相关模型,搭建业务与IT沟通的桥梁,确保战略、流程、需求的变化迅速传达至IT部门,提升IT主动适应企业变革的能力。三是基于业务、系统、数据之间的关系,设计多种评估分析模板,对IT支撑业务情况、功能开发重复或缺失、数据集成需求、系统部署及应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指导优化信息系统建设与改进。

4    预期目标

通过基于企业架构方法论的需求管理体系研究,建立业务、系统、数据之间的关系网,实现需求规划、实施、评估、改进的闭环管理,促进企业信息化与业务深入融合。预期目标要达成以下几方面。

4.1   理清楚

研究需求管理的工具与方法,确定需求描述的标准与规范。全面梳理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建立分层分类的业务架构,理清业务需求。全面梳理已建、在建IT系统功能,建立业务需求与IT功能、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全面梳理企业IT技术及应用现状,建立IT系统与IT技术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理清楚”阶段工作,建立业务、数据、应用、技術之间的关系网,形成企业需求模型库,实现业务与IT的初步融合,完成需求标准化及业务知识沉淀。

4.2   管起来

研究企业需求管理的治理体系,明确需求管理的职责与分工,设计需求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实现对需求变更、需求版本的有效管理与跟踪。设计实现需求治理流程的线上流转,提升对需求变更审核的及时性。研究需求对接开发平台的方法,将业务流程、数据字典等需求规划的成果传入开发平台,加速IT建设过程。通过“管起来”阶段工作,建章立制,通过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对企业需求模型库的动态管理,增强需求与业务实际的一致性。

4.3   持续优化

研究需求评估的方法,分析IT功能对需求的支撑性,定位IT功能的不足或建设重复的情况,改进IT系统改进,提升IT对业务的支撑能力。研究需求审计的方法,比对设计流程与信息系统实际执行流程的差异,指导流程完善或IT系统完善,确保需求与IT实现一致,减少设计与执行“两张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磊,孟玲娜,高巍,等.流程管理风暴:EBPM方法论及其应用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吴涛.基于企业架构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3]关健,葛燧和.使用面向对象技术UML构建企业模型的可行性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23):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