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2020-04-08 16:07周鑫赵彤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济南市

周鑫 赵彤

[摘 要]针对济南市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偏低以及金融支持不足等现实问题,为了有效提升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率,将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本文从“人才、金融、科技、产业、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体系;济南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4.090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4-0-02

0     引 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科技成果转化三大主体、政府引导之间紧密联系,同时该成果的转化与运用也与当地经济水平、科研环境、科研载体、企业实力等有密切关系。基于此,本文从“人才、金融、科技、产业、政策”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能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促进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发展的“五位一体”的对策。

1     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

1.1   人才优势

山东省济南市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在济高校43所,省级以上科研院所108家,科技人员总量达60余万人。拥有驻济两院院士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4人;入选省泰山学者65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42人。从高端人才引领到学校人才储备,无形中搭建了完善的人才梯队。对济南市的科教事业而言,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高端人才为济南市成果转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平台优势

济南市积极创新企业与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合作模式,大力支持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例如,建立了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一批“国字号”重大技术创新平台;2016年,济南市设立了德国斯图加特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同时美国硅谷浪潮海外孵化器正式启动运行。这些对准国际高端前沿的科创平台,为吸引高端人才、承接高端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

1.3   协同创新优势

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如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复旦研究院济南成果转化中心、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相继建成。济南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及成果转化活动,启动了中科院服务济南企业行动、齐鲁工业大学青年学者服务济南企业创新行动,先后有119家企业与112名青年学者现场签约,创新平台相连、人才梯队相接,为协同创新打下了基础。

1.4   区位优势

济南市位居京沪往来中心,自古就是商埠要道。目前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水、陆、空三大交通网络都已经连接完成。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市是全国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42个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16个路网性铁路枢纽城市、首批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和21个物流节点城市等。此外,随着“复兴号”高铁列车提速、济南“中欧班列”开通以及国际内陆港公铁联运货运中心等建设,便捷的交通为济南产业集聚与辐射助力。

2     国内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工作的成功经验

2.1   北京亦庄的“产业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

基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助推作用,北京亦庄以“产业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为主题,提出了有关构建和完善“6+1+N”金政园企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等措施。“6”即债权融资、产业投资、融资担保、科技保险、企业信用、上市服务六大金融体系,“1”即产业金融服务体系,“N”即北京亦庄“一区六园”和区内众多的优质企业。北京亦庄提出了利用股权投资、担保融资、银信合作以及委托贷款等措施,同时推动高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升级和新型高科技园区服务升级。

2.2   杭州四位一体“科技+金融”生态链

杭州市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其中,包括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高科技担保公司、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和杭州银行科技支行,且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了不同的企划,对“科技三项经费”采取以拨改补、拨改投、拨改保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有关新型活动,这样一来,既能提升財政对科技投入的绩效,更能培育出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潜能的、科技型的中小型企业,可以逐渐探索出“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引导基金—上市培育”这一极具创新性的科技金融方式,被业界称为“杭州模式”。

3     “五位一体”成果转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措施

3.1   人才层面

3.1.1   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开放务实的人才政策,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改革,形成富有成效、可供借鉴的改革经验。此外,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充分利用济南市高校云集的优势,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作为,留住人才,让人才的活水源源不断,营造不断层、不断档的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3.1.2   形成科技金融人才引进长效机制

一是加快区域金融集聚,加大科技金融人才吸引力度。依托金融产业创新实验区,打造区域金融集聚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进而构建一支专业的、具有国际化背景的科技金融人才队伍,提升济南科技金融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健全并落实政策法规,创新金融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创新和落实政策机制,让金融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

3.2   金融层面

3.2.1   发展多种金融业态,全方位对接企业需求

结合济南市双创城市建设以及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的城市建设工作,济南市政府应坚持发展多种金融业态,以全方位对接企业需求。一是争取、支持各大银行科技支行落户济南,拓展科技支行服务科技企业的深度及广度。二是促进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创新金融业态,以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种类、不同企业的金融需求,让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获得融资。

3.2.2   完善间接融资体系,拓展科技融资渠道

实行信贷倾斜,改善科技企业融资环境。除了成立专门性科技发展银行外,金融机构要从信贷上向科技企业倾斜,在银行方面设立相关科技专项的贷款业务,同时扩大贷款规模,使相关企业不会受到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的限制;建立科技企业的授信制度,提高信贷效率,保证信贷资金的及时性,加大贷款支持力度。

3.2.3   突出培育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

地方性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特点,如分支机构拥有信贷权限,其信贷审批模式简单方便,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严格审批,审批效率较高。这样一来,部分中小型科技企业在遇到融资难题时,可以借助中小金融机构,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发展资金,并用于科研工作中。因此,济南市政府应帮助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使其把服务对象瞄准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信贷支持模式。

3.3   科技层面

3.3.1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在人才和智力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济南市创新体系的建设中,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地方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中试生产、工程化等设计服务、技术标准、测试分析服务等项目,加速科技成果孵化。结合国家、省、市政策,出台促进本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整合科研力量,建设特色的科研与成果转化团队,形成基地、人才、项目“三位一体”的成果转化模式。

3.3.2   建设科技资源整合与对接平台

加快建设以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加快“一院、两基地、一基金”发展,重点在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创新机制上大胆探索实践,成为济南科技创新产业化的“超级孵化器”以及承接海内外高端项目和团队的重要载体。

3.4   产业层面

3.4.1   发挥产业中企业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促成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同时,落实法律性政策,以产业导向、科技进步、创业投资等政策作为指引,促进企业经济增长。

3.4.2   加强自主创新及产学研合作

首先,政府要帮助企业自主创新,完善企业科研工作投入机制,保证其能够在科技领域发挥主体作用。其次,企业需要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并按照相关政策加计扣除各种费用。

3.4.3   鼓励多种形式的专利转化

科研院所每年都会研发和申请大量的发明专利,通过专利介绍会、产学研推介会以及专利拍卖等形式,可以推介和转化科研专利。积极采用专利推介形式,让企业充分了解专利成果,同时更便捷地购买和使用专利,为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

3.5   政策层面

3.5.1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济南市政府应着眼大局,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从政府角度看,应密切关注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发布的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将国家级政策落实到位。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根据济南市的特色制定更适合该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

3.5.2   引导金融资源对科技成果转化支持

首先,深入贯彻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对于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要落实既定战略,更要不断加大有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必要时可以加大资金投入,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拓宽利润空间。其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扶持基金计划。政府为了鼓励和帮助企业发展,可以出台有关优惠政策,甚至制定相关基金政策,这样一来,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他们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使企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中。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国栋,张勐.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8(4):39-45.

[2]孙龙,雷良海.地方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上海市46份政策文件的量化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9(10):

27-32.

[3]楊锐,廖觅燕,李良强,等.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政策工具有效性验证:基于四川省的数据[J].中国科技论坛,2019(9):92-100.

[4]邓志敏.科技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科学管理研究,2019(4):146-150.

[5]钱学程,赵辉.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15):48-55.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济南市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市大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
基于GIS的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分析
济南市工程咨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