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

2020-04-09 08:18韦刚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氟环唑稻粒稻曲病

韦刚

摘 要:通过开展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施药后25d,对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达87.95%和90.97%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和125g/L氟环唑悬浮剂处理防效,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增产效果较明显。推荐在水稻稻曲病发病前,于水稻破口前10d第1次施药,齐穗期第2次施药,建议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的商品用量为645~810mL/hm2。

关键词: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5-0086-02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由于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药剂的长期使用,对稻曲病的防效明显下降,生产上急需针对稻曲病的高效药剂轮换使用。为此,笔者于2016年开展了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安徽省丰臣农化有限公司);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巴斯夫欧洲公司);125g/L氟环唑悬浮剂(巴斯夫欧洲公司)。供试水稻品种为嘉优2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①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645mL/hm2(商品剂量,下同);②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810mL/hm2;③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975mL/hm2;④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g/hm2;⑤125g/L氟环唑悬浮剂750mL/hm2;⑥喷施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CK)。每处理4次重复,计24个小区,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区组间设隔离行,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田概况 本试验在庐江县同大镇新渡村安徽同大现代农业科技园公司水稻田中进行。试验田前茬为小麦,本茬水稻于2016年5月22日播种,6月13日移栽,栽24.9万穴/hm2。试验田地势平坦,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5.5,有机质含量1.91%,为多年种植水稻田。试验田水稻长势、栽培密度均匀一致。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2016年9月1日(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前10d)第1次施药,9月19日(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将配好的药液用卫士-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按对水450L/hm2均匀喷雾。

1.5 试验期间气象条件 第1次施药9月1日为晴天,西南风1级,温度21.9~32.9℃,平均27.0℃,相对湿度66%;第2次施药9月19日晴天,北风1级,温度18.4~26.3℃,平均22.0℃,相对湿度74%。试验期内最高温度16.5~35.0℃,平均26.6℃;最低温度12.5~23.5℃,平均19.1℃;平均温度15.5~28.1℃,平均22.4℃;相对湿度54%~99%,平均78.4%;雨日13d,雨量160.0mm。试验期内气候正常。

1.6 药效调查内容与方法 分别在第2次施药后10d(灌浆至乳熟期)、25d(腊熟期)进行药效调查。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小区取样5点,每点调查相连50穗,每小区调查250穗,记录病穗数,并按9级分级标准进行调查分级。分级标准为(以穗为单位):0级:无病粒;1级:每穗1个曲球或染病稻粒;3级:每穗2个曲球或染病稻粒;5级:每穗3~5个曲球或染病稻粒;7级:每穗6~9个曲球或染病稻粒;9级:每穗10个曲球以上或染病稻粒。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Σ(病级×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9×100];

[防效(%)=CK病指(病穗率)- pt病指(病穗率)CK病指(病穗率)×100]

1.7 测产方法 水稻成熟收获前每小区进行测产:每小区5点,每点割1m2水稻,脱粒后晒干、称重,计算各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 试验期间,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对水稻生长安全。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表1、表2)。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645、810、975mL/hm2,第2次施药后10d对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87.37%、90.53%、92.63%,病指防效分别为91.42%、93.56%、95.28%;第2次施药后25d对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87.95%、90.36%、91.97%,病指防效分别为90.97%、93.44%、94.05%。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g/hm2、125g/L氟环唑悬浮剂750mL/hm2,第2次施药后10d对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81.05%、84.21%,病指防效分别为82.83%、86.70%;第2次施药后25d,对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80.32%、84.34%,病指防效分别为80.41%、85.74%。其中,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各处理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g/hm2和125g/L氟环唑悬浮剂750mL/hm2处理防效,且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中、高剂量2个处理(即810mL、975mL/hm2)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剂量处理(645mL/hm2)防效。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各处理增产效果较明显,较空白区增产11.85%~14.63%,也高于对照药剂处理区(表2)。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明显,且对水稻生长安全。第2次药后25d,病指防效可达90.97%~94.05%。从经济角度出发,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的商品用量为645~810mL/hm2,应掌握在水稻破口前10d第1次施药,齐穗期第2次施药,对水450L/hm2喷雾。

參考文献

[1]刘家成,李刚,胡全胜.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办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5:217-219.

[2]卢秀兵,汪谨桂.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738(04):97,101.

[3]许美良,陈永兵,周有铭,等.水稻稻曲病防治适期及策略初探[J].浙江农业学报,2005,17(3).

[4]王文胜.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与防治适期确定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2019,151(02):31.

[5]黄培枝,林积秀,纪翠红,等.水稻稻曲病菌侵染适期药效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1(5):4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氟环唑稻粒稻曲病
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抗性QTL的定位
水稻与稻粒黑粉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法国将撤销所有氟环唑产品登记
芷江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稻田里的争吵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气相色谱法测定谷物中氟环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