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施用增效控失肥田间效果试验

2020-04-09 08:18曹群司海英冯家杰于慧伶郑兴来王坤张侠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穗位粒重夏玉米

曹群 司海英 冯家杰 于慧伶 郑兴来 王坤 张侠

摘 要:通过在夏玉米上施用增效控失肥和常规肥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增效控失肥能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实现增产1131.9kg/hm2,增产率12.71%,增收1782.14元/hm2。

关键字:夏玉米;控失肥;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5-0113-02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土肥水便函(农技土肥水便函〔2019〕43号)文件的要求,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中盐安徽红四方新型肥料(增效控失肥)在减肥增产、提质增效等方面的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年6—9月在阜阳市颍东区新华街道老集村中刘庄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中等,前茬作物为小麦,品种为新麦26,单产8250kg/hm2。0~20cm耕层土壤养分情况见表1。

1.2 供试材料 新型肥料:增效控失肥,总养分≥40%(29-5-6),由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常规用肥:复合肥料,总养分≥40%(28-5-7),由安徽金禾肥业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供试作物为夏玉米,品种为中地88。

1.3 试验设计 示范设2个处理,即当地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处理1)和施用中盐安徽红四方增效控失肥处理(处理2),不设重复。2个处理等量施肥,均采用种肥同播,肥料作为基肥随种子一次性施入750kg/hm2,后期不再追施,在试验过程中,2个处理管理方式一致。试验面积1500m2(50m×30m)。

1.4 田间管理 6月10日采用种肥同播播种,行距67cm,株距25cm,栽植6.3万株/hm2。7月1日,喷施烟嘧·莠去津除草剂和甲维盐·氯氰杀虫剂。7月23—27日,阜阳市多阵雨雷雨天气,伴随8级左右的大风,导致试验田玉米大面积倒伏,8月3日玉米逐渐起身。8月5日,喷施阿维·虫螨腈杀虫剂。9月26日收获。

1.5 测定项目和方法 在乳熟期每个处理随机选择3个小区,每个小区10株玉米测定株高、茎围、叶面积、穗位。株高测定植株根茎部到顶部之间的距离;用卷尺测量主根茎基部周长;叶面积是对果穗下一片叶进行测量(叶长×叶宽×0.75);穗位测量茎基部至最上部果穗第1着生节高度。

在玉米收获期每个处理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测量10个行距,在10行中随机选取20m双行计算株距,记录株数和穗数,计算穗数。在每个样点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一个果穗测定玉米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顶长和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并进行实收测产[理论产量(kg/hm2)=每hm2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0.85×10-5]。

2 結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乳熟期处理2植株的株高、茎围、叶面积、穗位等均比处理1高。另外,在田间试验观察得知,处理2的叶色更浓绿,说明施用增效控失肥在促进玉米生长方面更具优势,但无明显差异。

2.2 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2的穗长、穗粗、穗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均高于处理1,处理2的穗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比处理1分别高2.71%、6.07%、5.54%、1.08%,秃顶长度比处理1降低5.68%,说明施用增效控失肥料比常规肥料更能促进玉米增产。

2.3 对玉米产量及增产率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与处理1相比,处理2增产1131.9kg/hm2,增产率12.71%。与常规肥料相比,增效控失肥能够固定养分、控制养分流失,肥效长稳,能适时适量地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2.4 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 由表5可以看出,处理2相比于处理1增产1131.9kg/hm2,增收1782.14元,投产比1∶5.54。说明增效控失肥在玉米增产增收方面比常规肥料的效果明显,并且一次性施用,可达到省工、增产的目的。

3 结论与讨论

(1)增效控失肥处理比常规肥料处理的玉米长势较好,株高、茎围、叶面积、穗位、穗长、穗粗等均高于常规肥料。

(2)增效控失肥处理更能促进玉米产量性状,穗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比常规肥料处理分别高2.71%、6.07%、5.54%、1.08%,秃顶长度降低5.68%。

(3)增效控失肥处理比常规肥料处理增产1131.9kg/hm2,净收入增加1782.14元/hm2,投产比1∶5.54,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4)本次试验2个处理施肥养分基本一致,节肥情况不明,建议进一步开展不同施肥用量试验示范,探索最佳施用量,为减肥增效提供依据。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穗位粒重夏玉米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氮磷施用量对冬小麦小穗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