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20-04-10 09:12刘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依从性脑梗死护理人员

刘娜

数据显示[1],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是因颅内动脉出现突发性闭塞而引起的血管供血部位梗死性病变,其发病与高血压、冠心病及肥胖等因素有关。早期机械取栓术、动脉溶栓术,能在短时间内疏导堵塞血管,逐渐恢复血液灌注量,以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实现对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保护,保证生命安全[2]。但若患者术后情绪不稳、家属照护不周,患者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就会降低。本研究探讨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行早期血管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纳入标准:与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相符;经影像学检查确定为血管闭塞;3个月内无脑外伤病史;发病4 h以内入院;家属知晓研究项目,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经头颅CT检查证实头颅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存在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术后意识不清或认知功能异常。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37例,女7例;年龄46~63岁,平均(53.6±4.8)岁;发病至收治时间0.7~3.6 h,平均(1.8±0.7)h;梗死部位:脑干梗死14例,基底节梗死14例,皮层梗死16例。观察组:男35例,女9例;年龄47~65岁,平均(54.7±4.5)岁;发病至收治时间0.8~3.7 h,平均(1.7±0.6)h;梗死部位:脑干梗死12例,基底节梗死16例,皮层梗死16例。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解疑答惑等。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如下:

1.2.1 临床护理准备 参照本科室临床护理规范,对临床护理态度、临床护理指导、临床护理操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从多维度出发评价临床护理工作,包括护理人员自评、护士长评价、反馈评价,结合阶段评价对临床护理进行规范[3]。我科由护士长主持培训,培训周期为5 d;培训内容包括临床护理指导、介入治疗配合、术后情绪调节、健康知识宣教等;培训结束后,基于随堂提问模式检查培训效果,如测试问题均回答正确,则考核合格[3]。

1.2.2 编制护理路径表 以“早期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依从性”“早期血管介入治疗生活照护”为关键词检索资料,筛选近3年权威医学或护理类期刊发表文献,共87篇;护理人员对筛选所得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获取相关护理措施,如功能恢复指导、情绪状态调节、营养饮食指导等[4]。护理人员立足本科护理实际情况及临床护理经验,对文献检索所得护理措施进行完善、改进,总结得到护理措施有临床护理规范培训、术后恢复指导、情绪状态调节、功能评估恢复、营养饮食管理[5]。综合文献检索寻证、经验总结寻证所得护理措施,编制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

表1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

1.3 评价指标 (1)护理依从性。选用“早期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依从性量表”评价护理依从性,量表包括恢复指导依从、基础护理依从、用药饮食依从、恢复训练依从4个维度,维度Cronbach’s α均值为0.784,分值为1~10分,评分越高,则依从性表现越好[6]。(2)生活质量。选用SS-QOL量表评价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生活质量,包括情绪状态、功能恢复、自理能力、营养支持,各评价指标均采用5级评分制(1~5分),患者据表自评,护理人员回收自评量表,并统计数据[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发生与脑部血液供应受阻有关,相关研究显示[8],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肥胖等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此类人群的发病率较高。急性脑梗死发病急,且病情发展快,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9]。

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通过文献检索寻证、经验总结寻证获取护理措施,据此编制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据表实施护理。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对临床护理进行了规范,对临床护理态度、临床护理指导、临床护理操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端正临床护理态度[10];面向护理人员开展培训,能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技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随之提高[11];本研究开展了术前宣教及术后恢复指导,详细介绍了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可强化家属对临床护理重要性的认知,有助于增强恢复训练依从性[12];通过正面引导、肌肉放松两种方式调节情绪,能增强治疗信心,消除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抵触心理,在肌肉放松调节下能平复情绪,消除焦虑、紧张感,可增强护理依从性。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通过术后恢复指导向家属介绍了生活照护技巧,强调了生活照护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家属照护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3];开展正面引导调节及肌肉放松调节,积极传达正面讯息,有助于增强其治疗信心,通过肌肉按捏放松舒缓身体,疏导负面情绪,能实现对其情绪状态的正向调节[14];借助NIHSS及ESS评估功能状况,据此开展功能恢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能促进其功能恢复[15];提供营养食谱,指导家属烹制食物,如归芪乳鸽汤、秦归野鱼汤,能保证术后营养充足、饮食健康[16]。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增强其护理依从性,提高其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依从性脑梗死护理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