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2020-04-10 09:12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庭式产房初产妇

分娩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伴随着分娩过程,初产妇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剧增[1],而不良情绪与分娩结局存在相关性[2]。家庭式一体化产房是在同一房间待产、分娩及恢复,婴儿出生后不与母亲分离,实行母婴床旁护理,一切医疗、护理、治疗均在产妇及家属的身边进行,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3]。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本院妇产科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妊娠36~41周;拟自然顺产;单活胎;年龄20~34岁;产妇及家属均签定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伴发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存在失眠症、抑郁症等严重精神异常患者;沟通困难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24.79±4.32)岁;孕周36~41周,平均(39.75±0.89)周。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25.21±4.12)岁;孕周36~41周,平均(39.90±0.83)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即产妇进入产程后由助产士陪伴,常规心理支持,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一般护理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方法护理,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将待产、分娩、产后康复设置在同一个产房内,按照功能区差异分为家庭生活区、分娩区、分娩医疗支持区,家庭生活区按照产妇居家状况布置病房环境,增设衣柜、沙发、电视机、24 h热水等家庭生活必备物品,引进音箱塑造智能化环境;分娩区配备多功能电动床、胎儿监护仪、低频脉冲产后康复仪、急救药品、麻醉药品等分娩时必备仪器,准备导乐球、导乐仪、豆袋等分娩期辅助用品;分娩医疗支持区选配固定产科医师、助产士、手术室护士及新生儿科医师,护士与产妇家属共同完成产妇的围产期护理工作。入院后对产妇实施全程一对一陪伴,为产妇家属设置陪护床及可折叠的陪护椅,鼓励家属积极陪伴产妇,活跃家庭气氛,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1.2.2.1 产前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产程有关知识,评估产前心理状态,指导产妇调适分娩心理,减轻分娩疼痛,缓解产前焦虑。同时产前在家属陪伴下进行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训练,即胸式呼吸(经鼻缓慢深吸气后缓慢经口呼出,达到腹部放松,呼吸运动慢而深,尽量延长呼吸间停顿时间)、浅呼吸(迅速吸气后张口快速呼出,类似呼呼的吹气声)、闭气用力呼吸(长吸一口气后憋气,往下用力,头略抬起向肚脐看,下颌前缩,循环往复)、哈气呼吸(张口以喘息式行急促呼吸,全身放松,缓慢吸足气后,以类似吹蜡烛的动作将气吐出),让家属与产妇共同学习,减轻分娩紧张感。

1.2.2.2 产时陪伴护理 产妇临产时允许产妇家属全程陪伴,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产程进展情况。指导产妇在第一产程潜伏期实施胸式呼吸,呼吸频率在6~9次/min,第一产程活跃期及减缓期采用浅呼吸,呼吸频率与宫缩保持一致,进入第二产程采用闭气用力呼吸,尽量憋气20~30 s,胎头着冠时采用哈气呼吸。当产妇感觉紧张时,由家属播放产妇喜欢的音乐,助产士在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转移注意力,聆听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并及时告知产妇产程进展、距离娩出大约时间,以增加其娩出胎儿的信心。用30 cm×20 cm的布袋装红小豆,以侧面均匀密布为宜,用恒温箱或微波炉加热至50~60℃,在宫缩期由助产士或家属将豆袋放置在产妇腰骶部感觉疼痛最明显处,并对产妇腰骶部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每次20~30 min,当豆袋温度感觉明显降低时停止热敷及按摩。产妇分娩过程中,要求产妇家属主动安慰产妇,以缓解紧张感及疼痛感。

1.2.2.3 产后家庭式干预 产后6~18 h评估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并对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及不良情绪产妇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护理干预,指导家属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按摩,以头面部、手部、胸腹部、腰背部及下肢顺序进行,分别按摩印堂、前额、太阳穴、百会穴、手三阳、手三阴、劳宫、合谷、内外关、点缺、膻中、乳根、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天枢、子宫穴、命门、腰骶部阿是穴、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涌泉穴,每日2次,每次持续20 min,按摩强度以产妇能耐受为宜,并以足浴方式缓解其疲劳程度。由于新生儿诞生后,产妇的休息环境不再安静,可在家庭式一体化病房内播放轻柔平和的音乐,缓解疲劳,既有助于新生儿安眠,也有助于降低产妇疲劳程度。

1.2.2.4 延续护理 出院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出院宣教,建立同期入院欢乐康复俱乐部QQ群、微信群,在微信群及QQ群中及时发布产科康复及照护新生儿技巧。制作归家产后康复指导手册,讲解新生儿哺乳技巧、神经功能、黄疸、脐带脱落等新生儿护理措施,并在微信群及QQ群中推送,当产妇存在异常情绪时,及时提供认知行为干预,发现严重情绪低落或抑郁倾向产妇及时与家属沟通,严重者需进一步就诊心理科进行专业心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 (1)产后焦虑。于产前及产后3 d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AI)测定产妇焦虑状态,共20个项目,由产妇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感受填写,每项分4级,计为1~4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其内容效度指数为0.88。(2)产后抑郁。于产前及产后3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定产妇抑郁情况,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计为0~3分,各评分相加为总分,总分>13分为产后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其内容效度指数为0.79,重测指数为0.85。

1.3.2 妊娠结局 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顺产转剖宫产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分娩疼痛情况。疼痛情况于分娩后第一时间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定,以0~10个疼痛点来表述疼痛强度,由产妇在产后入病房时评价,重复2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产前S-AI评分及EP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S-AI评分及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注:1)为t值;2)为t’值;*与产前比较(配对t检验),P<0.05。2.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顺产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注:1)为u值,2)为χ2值,3)为t’值。

3 讨 论

传统助产技术需要将产妇单独带到助产室进行分娩助产操作。初产妇对分娩过程、护理人员及助产室周围环境的陌生感,使其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4]。传统助产室是基于无菌原则,以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及其他相关并发症为目的的分娩场所[5]。随着现代化灭菌仪器及感染防控体系的推广应用,传统助产室已经难以满足产妇及家属的诊疗需求。

初产妇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所承担的孕期生理变化、社会孕育压力、产后疲惫及并发症等因素,容易造成对缺乏妊娠及分娩经验的新手母亲的角色转换适应困难,对家庭支持需求迫切,容易产生不良情绪[6]。而不良情绪是造成大脑皮质活动抑制、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的元凶之一,严重影响产妇的妊娠结局[7]。传统护理虽然也会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但多流于形式,无法深入产妇家庭进行干预,对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欠佳。家庭式一体化产房中将生活设施及医疗安全设备全部纳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感受到家庭温暖,而且增加中医按摩手段,结合产前产时呼吸指导、豆袋热敷、足浴等,帮助产妇降低分娩期疼痛及负性情绪造成的应激反应,预防产后情绪低落,继而降低子宫收缩乏力及产程延长的风险,使新生儿窒息风险降低,自然顺产率升高[8]。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3 d观察组S-AI评分及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能够有效减少初产妇不良情绪。同时,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NRS评分及顺产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9]。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产后抑郁症是在产后2周以上才能确诊,而本研究未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加以关注,难以确定家庭式一体化产房能否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存在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初产妇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能够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产程时间,减轻产妇疼痛,减少顺产转剖宫产风险,避免新生儿窒息,对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具有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家庭式产房初产妇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城市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建议
家庭式购物中心设计简析
产房外的此岸
“一校两区”格局下的大学生“家庭式”管理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