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之木

2020-04-10 06:47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0年2期
关键词:禽兽仁义

鉴赏空间

战国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这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仁政的一种期待。本文则是以“牛山之木”为喻,论证“仁义之心”也要滋养的道理。人性本善,但也会因种种原因而变得不善。“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曰夜之所息①,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②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③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④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曰夜之所息,平旦⑤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⑥,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桔亡⑦之矣。桔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⑧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⑨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⑩。“性心之谓与?”

(选自《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注释】

①息:生长。

②萌蘖:萌发的新芽。蘖,nie。

③濯濯:光秃的样子。

④放:丧失。

⑤平旦:清晨。

⑥几希:很少。

⑦梏亡:因受束缚而致丧失。

⑧违:距离。

⑨操:把握。

⑩乡:向。

读有所恩

1.请联系文章思考“牛山之木”不美的可能原因。

2.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说一说如何培养“仁义之心”。

猜你喜欢
禽兽仁义
趣话“衣冠禽兽”
“禽兽”的诞生
久假不归
发现了,中国大学里最红的是“禽兽”
仁义不过是“客栈”?
意外
衣冠“禽兽”:人性异化下的现实主义闹剧
《三国演义》的社会理想与罗贯中的“仁义”思想
衣冠“禽兽”
刘员外买“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