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不待扬鞭自奋蹄

2020-04-10 06:46冯银江
世界家苑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网络直播感悟

冯银江

摘要:眼下网络直播成为了当下中下学课堂最火热的授课形式,原本以为距离自己十分遥远的网络教学也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眼前,网络教育也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作为一名六零后中学老教师,如何保持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改革,促进自身发展,是机遇更是挑战。老骥伏枥,不待扬鞭自奋蹄。

关键词:网络直播;六零后;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感悟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通知要求,保证高三年级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我校也在寒假期间开启了线上网络教学新模式。作为一名六零后中学老教师、高三语文的把关教师,也不得不被动地学会了一项新技能——网络直播。原本以为距离自己十分遥远的网络直播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眼前,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逐步适应,让我这个电脑盲的旱鸭子,也在直播教学的实践中找到了曾经线下课堂教学的自信。的确,在当今这个网络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趋势中,如何保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改革,促进自身发展,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从2月9日开始网络线上授课,而今已有二十多天了。回顾这些天的直播经历,感触颇多,感悟颇深,有必要把它记录下来,写给自己,也写给曾经和我一样奋斗在网络直播教学一线的各位十八线主播老师们。

1 直播准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为使特殊时期高三教学能够按计划如期开展,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教学,还是在春节期间,校长和年级主任就多次研究高三的网络教学模式、上课时间以及授课形式。1月31日正月初七,年级紧急召开学科组长和年级核心组成员联席网络会议,年级主任就现有的网络上课的教学方式——空中教学、杭州平台、QQ直播,与大家进行了沟通,协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决定采用大家能最快使用也最易操作的QQ直播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而且是以原班级为组织形式,全员上课,之后又对教学内容、在线答疑、练习批改等线上教学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并在学科组长QQ群演示QQ电话直播的具体操作。2月5日,年级有召开高三年级全体教师网络直播大会,校长做了动员讲话,年级主任就QQ电话直播的途径、建立班级上课群、上课时间安排做了具体的安排,最重要的是进行了QQ电话直播的简单培训——如何使用手机和电脑,如何连麦切麦,如何应对卡钝和掉线等突发情况,如何书写板书,等等。在此基础上,综合学生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又作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划,并发布“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明确学生网络上课其间各科的学习任务课、临时作息时间和详细的课程表。

还是在平时线下教学时,我这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六零后对计算机、网络运用就非常打怵,虽然计算机技术已经广為普及,电脑手机也被人们广为使用,但不夸张地说,电脑我只会简单的上网,手机也只是打个电话发个微信,是一个十足的计算机盲。如果需要网络使用或工作需要时,则在家靠家人,在校靠同事,反正身边得有个依靠的人才行,为此不知闹了多少笑话,出了多少丑。原本以为计算机、网络微课那都是年轻人的事,我一个再过五六年就该退休回家了的六零后老教师,只要能守住线下课堂这块教学阵地就可以平安过渡了,哪曾想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把我还有和我一样有着类似身份的老教师倒逼到了“网络直播”的平台上,迫使我们这些老眼昏花的人也不得不撸起袖子,仓促间只得咬紧牙关,赤膊上阵了。

既然要上阵,就得准备好武器,就得事先做好操练,因而先期的培训就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年级主任在年级大会上对全体高三教师进行了一轮培训,主要是讲解QQ电话的视频功能,以及在电脑和手机上的使用方法。主任讲得很清楚,我也用心做了记录,可是临到自己操作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是没有声音,就是找不到PPT,或者干脆黑屏了。没办法,只好又去请教备课组里的电脑高手。于是,在正式网络上课的前几个晚上,备课组的于立杰老师便把我们几个计算机水平较差的老教师又建了一个临时培训QQ群,一步一步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找到QQ电话的标识,如何进入直播间,如何排麦,如何分享屏幕,如何使用PPT,如何与学生进行文字(弹幕)交流,如何让学生连麦回答问题,等等,一遍一遍,反复操作,不断尝试,直到烂熟于脑娴熟于心。还好,在正式直播上课之前,年级安排了两次统一的试播,每次半个小时。在试播的过程中,虽然未能谋面,但学生们给予了我热心的帮助和极大的支持,他们用红花和弹幕留言不断地鼓励和场外指导,让我对即将到来的课堂直播有了信心。虽然一直都很忐忑,还很纠结,不知自己“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直播实践——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2月9日上午8点,第一节就是我的语文课,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节网络直播课。这节50分钟的QQ群视频网络直播课,于我而言,意义重大。早上6点,我就把电脑打开,把PPT最小化,把QQ连接到直播间,又在我们的小培训群了反复操作试验了几次,确定无误后,才放心地去洗脸刷牙,去吃早饭。上课前10分钟,像在线下上课一样,我整理好头发,穿戴好衣服,端坐在电脑前;进入直播间,排麦;戴上耳机,打开麦克,打开视频,调整视频框;学生陆续进入直播间,用鲜花和笑脸在弹幕上与我打着招呼。上课的闹表响了,在与学生打过招呼后,我用惯常的语速与学生讲述本次疫情下网络上课的要求以及教学的计划和安排,而后便开始了高三专题复习的内容——徽标类图文转换的讲授。打开屏幕分享,切换到课前精心准备了PPT,按照PPT中一帧帧精美的画面,一堂娓娓道来的课堂便在栩栩如生的讲述中开启。直播课堂上,既有知识的讲解、考点的分析、方法的传授,也有典型例题的剖析,相关习题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还有师生网上的互动,弹幕上的文字真实地再现着学生的思考和答案,连麦中学生清晰的回答让直播的空间里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独舞,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的舞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也似乎找到了曾经线下上课的感觉,找到了曾经课堂上的谈笑风生,随和自然。50分钟的直播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若不是学生弹幕中的提醒,我都差点儿忘记了下课。高度重视、极度紧张的首播秀圆满谢幕,什么事故也没发生,一切都尽在掌控之中,云淡风轻,恰到好处。课间休息十分钟,不敢有丝毫的怠惰松懈,赶紧把PPT调回到第一页,在群视频中找到另一个班级的直播间,排麦,开麦,打开视频,坐在直播房间,与进入房间的学生在弹幕上熟练地敲着键盘,打着招呼,又一节网上直播课开始了。

第一天的直播首秀在兴奋与紧张中圆满结束,良好的开端为之后的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直播课堂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也为后续的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树立了信心。虽然在直播的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误或者可以称之为事故的故事,但总能在学生的帮助下化险为夷,顺利解决。比如第三天上课时突然的掉线、卡顿,慌乱中在学生指导下及时退出,再重新进入,继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如第二周上课前,突然发现电脑进不了QQ直播间,在同事的帮助下用手机进入,在手机上又顺利完成了直播的课程;再如周一的早晨,老早就进入到班级的直播间,但等到开始上课还没有学生进入房间,误以为是班主任早读训话,若不是课代表及时的电话,才发现是自己走错了房间,闹了个乌龙,出了个笑话。也许这样那样的错误事故还会发生,但几周下来,基本上对QQ直播的方式已经轻车熟路,直播的环节也越来越娴熟,流程也更清晰,遇到问题也能在学生的帮助下逐一解决……而且疫情防控也越来越好,重新回到校园,真正站在讲台上上课的时日应该指日可待了。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一切都根本就不是事儿,但于我而言,确实不是一蹴而就轻易就能完成的,好在我在内心中一直对自己鼓劲:你能行!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老夫聊发少年狂,越是艰险越向前。也许正是这样的心劲让我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也让我的直播课堂越来越好,越上越来劲。

3 直播感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网络授课已有三周多了,其中的甘苦每个人的感受会有所不同,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累并快乐着。

要说累,首先是心累。从知道要进行网络直播授课那一刻起,几乎每个早晨都是被各种噩梦吓醒的。学习网上授课技术的准备过程我几乎崩溃了,好好的电脑到了我的手里总是问题频出,事故不断,好像电脑也认人,专挑我这样的“笨人”欺负。每天上课前都特别紧张,胆战心惊,把准备的环节反复检查,唯恐直播现场发生事故,出现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心累的直接表现就是夜晚睡不好觉:备课已经很晚了,但刚躺下忽然想起有一张课件没有做好,匆忙起来补好才安心躺下;躺下后翻来覆去睡不着,明天要上课的内容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一个又一个的噩梦吓醒,不是考试头脑里一片空白,啥都不会,就是正上着课突然学生全都不知去向,喊着喊着喊醒了,惊起一身冷汗……这也许只是像我这样的计算机盲才有的精神状态,与年龄无关。

其次是身累。因为是高三教学,网络直播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还有编写练习、命制试题、作业批改、线上答疑等诸多事情需要任课教师来完成。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年级在编排课表的时候就安排了答疑时间,隔天一次,每班每人20分钟。答疑的内容可以是学生问题,老师在线解答;也可以是集中补课,把在直播课堂中未完成的教学内容补齐;也可以是讲解大练习试题,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耗时最长,最让人头疼的是线上作业批改。老师事先把编辑好的大练习在网上传给学生,学生打印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始两周,还是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答案自行批改,老师抽取一部分学生的试卷让其拍照上传,老师再查看分析,在之后的答疑时间给与讲评分析。但随着疫情的延续,眼看着上课遥遥无期,这种学生自行批改的方式显然不能适应高三的实际,于是年级又跟智学网合作,采取网上批改的方式,就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后,将每一个主观题拍照上传,智学网统一整合放置在网上,任课教师就可以直接登录智学网批阅了。批阅是能批阅了,可是学生书写的极不规范,拍照的技术参差不齐,上传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就给老师的阅卷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费神累脑不说,只是批阅一套试卷耗费的时间就得至少两天,这对于像我这样的老眼昏花的六零后来说,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第三周的大练习,从周一晚上学生拍照上传后,我就开始批改,除了上课时间,早上刚睁开眼睛就在手机上打开智学网开批,晚上十点多了还在伏案盯着电脑批阅。一道题一道题流水批改,点开试卷,调整位置,放大图像,通读答卷,找采分点,给分提交;一份又一份重复批阅,十几道题,上百份试卷,带着老花镜,紧盯着屏幕,眯缝着老花眼,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批改着;一天又一天,一题又一题,不眠不休,不舍不弃,整整批改了三天三晚。脖子痛胳膊酸,腰酸背疼,头晕眼花,腰也直不起来了,眼睛也看不清楚了。看似在家里上班很是清闲,實际工作起来远比在班上累多了:备课的量大,还得制作PPT;上课直播的课时加长,学校每节课是40分钟,网络上课50分钟,而且是老师一人独唱;学校里每周答疑一次,网络是每周三次,还不算学生不时的网上问题。每天从早上到晚上,一直盯在屏幕上,身累自不必说,眼睛更是受不了,像我这样的老花眼,其艰难可想而知了。

再次是事累。作为附中这样一所名校,凡事都有模有样,特别是开学初的工作更是事无巨细,忙上加忙。作为学校认定的党外教师代表,中层干部的培训你得参加,钉钉视频培训的过程一样也不能拉下;作为一名员工,钉钉视频的现场开学式你得到会,校长的开学致辞你得学习领会;作为一名学科备课组长,教务处召集的备课组长会议你得出席,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得有你组织参与,年级的学科组长会你还得到岗,众多的教学任务得需要你去布置落实;年级的备课组会你得组织,教学进度需要协调,教学质量需要保证,教学任务需要完成;你得参与学校倡议的“抗疫时期的居家学习指导——附中名师讲学”视频录制活动,你得填写学科组备课记录,你得组织年级阶段验收考试的试题命制和校验,你得完成年级安排下来的名校公益送课人选,你得指导学案编制的容量和课时,你得回答学生网上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与解答……停课不停会,停课事不停,你分身乏术,你整日忙碌,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瓣,而这都是你分内之事,你必须样样都得做,样样都要做好。谁让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谁让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也许就是一个附中老教师网络授课期间最真实的一个写照吧。

要说网络直播的快乐,我想应该是忙碌的快乐,充实的快乐,收获的快乐。因为忙碌,让居家不再是一种百无聊赖,而成为了每天的期待;因为充实,让课堂不再是面对面的碰撞,而是心与心的交流;因为收获,让自己也成为了学生们心目中的网红“十八线主播”,每天都用自己的精彩收获着学生的点赞。其实,做好自己的这份临时“主播”工作,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换来高三学子的求学之梦,换来家庭的平静祥和,换来社会的稳定和谐,这不也是在为国分忧,为民尽责,与祖国人民一起抗击疫情、共克时艰吗?这样一想,累虽累点,但累中有乐,累并快乐着。

应该说,2020年的这场肺炎疫情的突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解决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问题,还解决了教师学习新技术由被动到主动的实际难题,迎来了网络教育发展的最好契机,作为一个六零后老教师,年纪虽老心不老,位卑未敢忘忧国,在高三学子们最需要你的时候,在你还能发挥余热有能量的时候,更应该不负时代使命,与时俱进,趁着“尚能饭”的余热,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活到老学到老,老骥伏枥,不待扬鞭自奋蹄。

(作者单位: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网络直播感悟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